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百名博士从政成为官场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博士王鹏走马上任,由此揭开了郑州"博士从政"的序幕。郑州市委组织部数据说,截至2004年4月,已经有112名博士进入郑州政界。迄今三年,或青云直上,或守成自立,抑或雄心不再,百名博士境遇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在担任郑州日报副总编辑的  相似文献   

2.
胡云生 《领导广角》2002,(11):28-30
眼下,博士市长、博士局长,频频见诸媒体,博士从政一时间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据《河南日报》报道,从2002年9月7日开始,郑州市对2002年通过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和引进的5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据了解,2001年以前,郑州市领导干部中仅有3名博士,且都分布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在县级领导干部中还是空白。2002年年初,郑州市委决定实施“双五工程”,即在2002年公开选拔500名优秀年轻干部,引进50名博士。同时,提出用3年的时间,引入100至150名博士,使每个县处级领导班子中都有一名博士。如此大规模“引博”,不仅在郑州,在河南省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对"做官"与 "从政"并不加以区分,而是一概通称为 "从政"。也许,在我们这里,"做官"就是 "从政",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每个官 员都是以政治为职业,每个政治家都是 官员。在中国,从政的意思是从事政府工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自2001年下半年实施引博从政以来,共有一百余位博士到郑州市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郑州市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引博从政优化了干部结构,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有人认为引博从政导致人岗背离,是一种人才资源浪费,也就是对博士能否做好官表示怀疑,提出了博士能否适应社会的疑问。为此,有关媒体发起了“博士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博士”问题的讨论,笔者作为郑州市引博从政的一员,对此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一、社会培养了博士,博士应引领社会“博士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博士”这个问题以两分法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3,(4):12-12
此时,距郑州市2001年6月引进第一位博士从政,已经近两年。至今,郑州市已引进了52名博士直接担任副处级干部。2003年他们仍继续引进博士,计划三年内达到150名,使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中都能有一名博士。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读完《领导科学》2004年第13期舒安娜同志的《体验从政》一文后,感觉这是一篇佳作,反映了作者从政8年来的心路历程。我虽然没有当官的经历,但能体会到轻松、简单、洒脱带给作者心理上的愉悦和政治上的进步。作者在从政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权力和责任、地位和荣誉、欲望和动力的关系,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正是由于她用心从政、用心写作,我们才得以欣赏到这么一篇佳作。但愿有更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官无架子、当官当得“傻”,不被金钱奴役、不被名声拖累、不被权力束缚。《体验从政》是佳作$中共重庆梁平县纪委@唐…  相似文献   

7.
<正>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监督保障力。本刊自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保  相似文献   

8.
有着700亿元身价的中国首富梁稳根将完成他的"由商入仕"的人生转换,并可能在中国开启民营企业家入仕的趋势。然而,正因为这点,梁的从政在中国舆论和学者中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担心。梁由商入仕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体现出中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的反腐风暴中,多数既富且贵的政治明星破家毁誉。在"为官不易"的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应当修炼怎样的人生境界,才能走稳从政之路?"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追求职位的晋升、事业的进步乃是人之常情,一定的岗位是做事  相似文献   

10.
正朋党兴,政事乱。唐朝末年,面对牛李党的纷争,唐文宗发出了"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慨叹。此后出现的北宋新旧党争、明末东林党争、清末帝后党争,都反映出历史上的"圈子文化"一直是困扰封建官场的一个顽疾。"圈子文化"的形成与残存延续,与众多从政者的依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至今天,在消极腐朽"圈子文化"的惯性影响下,这种"依附式"从政心态仍残存于一些从政者心中,并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一、"依附式"从政心态的本质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敏锐洞察,又是对当前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刻反省。笔者认为,从政环境既包括领导干部为官从政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包括领导干部在一起工作形成的共事"微环境"。社会大环境与共事"微环境"相互影响,但对领导干部而言,共事"微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则更为直接。可以说,领导干部如何共事,体现的是人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从政的气节和操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创作《博士彰文联的道德情操》这篇小说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作品中的主人公叫彰文联,是一名评不上教授的大学副教授。他评不上教授的原因不是没有水平,而是水平太高。一位水平高的知识分子后来去从政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他或许继续有水平,或许变得没水平了。他在学识上的强项,到了官场会不会变成弱项呢?这个问题给我带来灵感,也给我带来了想像。有灵感则有冲动,有想像则有人物,有性格则有故事。这篇小说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从政故事。它要探讨的主题是,一位知识分子在物欲、权欲和色欲面前,如何保持自己的气节和操守。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孟宪利 《领导文萃》2009,(7):129-132
从政有什么不好?我们为什么不从政? 我想。从政的好处和理由更多地来自机关外部,来自一种社会他人对于机关从而也是对于从政者本人的某种赋予,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不从政的理由,则更多地来自于机关内部,来自于从政者个入主观的、微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张太雷是中国无产阶级第一代革命家,他为人民利益谋幸福的宏愿及为此而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和党性锻炼的一生所展现的道德光辉,成为今天引领常州精神、打造常州从政精神的宝贵资源,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并指引自己的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一本杂志上报道了一位挂职博士的从政感言。这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挂职博士,一年前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担任市长助理,分管城建工作。在一年的从政过程中,挂职博士抵制住了种种诱惑。短暂的从政经历,让这位挂职博士深深感到,做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政治品格,要有“阳光思想”。好一个“阳光思想”!现在,不少人都认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其实, ﹃相对的权力如果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也极容易出大乱子。虽然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用来防止大权在握的人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但…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从政"十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前进方向,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做道德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从政“十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代表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前进方向,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做道德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从政心态潜而不露,秉持何种心态,将与他们相伴走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其影响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荣辱,还与党的事业、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因此,对领导干部从政心态进行探讨,剖析各种心态形成的深层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周易》中蕴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百家学说的思想宝库,暗藏着为人处世的精髓,领导干部要从《周易》中汲取从政智慧。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也就是说,做一件事情要学会韬光养晦,注重积蓄力量,切不可莽撞、出风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韬光养晦究其实质是判明时势,低调行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外在表现是一种被动的知足,貌似被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