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在正确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指引下的科学教育,并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主要空间,是国家的象征和希望。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生态城市属于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学科的逐步建立开始进入到现代科学体系中,并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生态城市属于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包括协同性、整体优化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有序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达到可持续要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科技哲学视阈下的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它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我们应该在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自己的设想,这样,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才会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用生态哲学解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把生态视角转向社会发展领域。从关系的层面理解政治与生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阐述工业、农业经济时代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从东西方文化对照的维度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并阐明东方文化可以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意味着生态性的哲学。哲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这是哲学在不同时代的外在转向;哲学还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从外在的转向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构成应该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生态方法论体现为环境伦理学。由于生态哲学是哲学转向人的实践、人的行动,哲学在关注世界、关注人的思维之后,关注人的行动就是发展的必然。环境伦理、生态道德就是人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学把人的道德关怀扩展到生态环境,生态哲学才会在环境伦理学领域里率先发展起来。生态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从人类思维的历史分析中来阐释,在时间维度的整体中考察哲学思想的历史。从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研究不同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分析生态哲学思想之所以生成的逻辑必然性,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这是认识论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生态本体论体现了生态世界观,本体论可借助于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付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那么生态哲学本体论的阐明就离不开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宇宙论是最宏大的自然观,它对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态学科学、地史地质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混沌理论等如何支撑生态哲学,如何深化有关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是研究生态本体论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共同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生态思想对今天生态哲学的产生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打开了哲学转向生态的大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看作一个系统,人类的自然观实现了向生态方向的转向。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态思想的历程是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了转折性作用,使人类的思维转向生态并产生了今天的生态哲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倡导关心自然、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道德伦理,使道德伦理转向生态,追求世界的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统一,达到人、自然界、社会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但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这唤醒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文明的兴起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阳明哲学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思想,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意识是对当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主要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和生态审美观等.社会生态意识一经形成,就可将人们的科学活动限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许可的限度之内,从政治、经济和科学家等方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学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存面临的三个主要维度(自我、他者、外物)中,人与物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哲学研究的重视。器物美学关注"物"自身具有的价值,在这方面有开拓性贡献。进一步考察"物"的主体性与存在论意义,还需要借助于器物哲学的审思。中国主流哲学儒道两家都有"万物一体"的思想,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之主客二元分立。儒家"天生人成"的模式在建设未来"生态共同体"上更具有可行性。中国哲学"成物"的方式体现在"观、感、体、玩"四种认知路径。当今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人类如何与这些新事物相处,已经成为了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环境哲学与人类新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人类工业文明达到它的最高成就,伴随它的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这种危机成为时代转变的拐点。它表示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的文明。环境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是人类创造新文明的伟大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思想和理论结晶,又是人类建设新文明的哲学基础。发展环境哲学研究和应用,为人类新文明建设服务,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庄子精神的本质是拒斥对社会现实的价值介入并在这种拒斥中走向自然的永恒存在.因此,庄子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这种二重合一主要体现在:用大生态观言说人类的自由本性;这种大生态观的实质是对人类精神生态的保护与开掘;庄子哲学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突出体现在《庄子》一书的叙事方式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道法自然”、“天人一体”和“上德无为”等哲学观点与现代生态哲学的自然中心主义、人类回归自然和遵循自然规律等观点之间相似性 ,认为先秦道家是生态哲学的先驱。西方传统哲学中“征服自然”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应为人类掠夺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生态危机负责。以先秦道家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哲学中蕴涵的尊崇自然、师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是实现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包含着基础理论、现实需求、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展开论述。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核心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人和物的关系进入了马克思考察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唯物史观,“实践”这一观点获得了其思想中统领和核心的地位,通过实践的视角和方法,在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连接现实的力量。恩格斯则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阐释和方法总结为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具体考察,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生态哲学尤其关注现实社会及其产生的生态危机,强调将剖析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探寻生态危机所产生的表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伴随着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形成的资本逻辑不断作用于人、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支配和利用不同形式的自然力进而控制和影响自然界。资本首先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在效用性这一根本原则上对待自然界,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其次资本遵循无限增值的定律,自然界的资源被无限地投入资本生产中,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最后资本对活劳动即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矛盾又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生态人”的转变,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克服资本逻辑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重新回归自身,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与法规,将会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生态危机。三是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面向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各国各地区认清事实,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作为生态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学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行哲学反思 的理 性觉醒。近年来生态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在维护生态动态平衡与保护环 境有序循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所涉猎的领域和研究的课题已经引起中外学界的广泛 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关于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的有效规范与哲学定位,则成为其理论核 心和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社会面临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必须改革。首先是它的整体性,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缺一不可;其次是它的时代性,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环境哲学的使命:为生态文化提供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问题,是一种新的世界观。20世纪中叶,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暴发为标志,工业文化开始走下坡路,而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文化成为逐渐上升的人类新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重大变革。这是21世纪人类建设新文化的选择,是人类发展的绿色道路。在绿色道路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建设新文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是环境哲学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宇宙观的东西方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态文明时代里,新的宇宙观是生态宇宙观。这一新观念是为改变现代工业社会危机与困境而提出的。西方现代理论中的靴袢理论和隐序观念,除其本身的物理学意义外,其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哲学上的深远含义,它们超越了机械论宇宙观,把人类文明引向一种整体性的、动态的新宇宙观。古代东方的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观点和谐一致。这两种文化的交汇所形成的生态宇宙观将引导人类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张钦在《学术论坛》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哲学思辨,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生态伦理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必须立足于人类自身,立足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人类整体利益包括两个维度,即人与自然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与人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我们在建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时,不能撇开政治、经济利益背景,抽象地构建面对自然的“类”的生态伦理学,而应当研究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的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实践功能只有着眼于人一人的维度上的人类整体利益,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在人与人的维度上,协调同一时代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不同时代的本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在生态资源分配和利用中的利益冲突,促进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20.
张德昭、李树财著《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生态经济学哲学基础的专著。基于现代性批判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境域,系统研究了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书中对生态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及生态经济学的自然观基础、存在论前提和发展理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①从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中探究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②分析了生态经济学产生的现实根源,特别是生态经济学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