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如今复杂多变和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取传统的显性模式,既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实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网络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下简称隐性载体)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隐性载体与显性载体相比,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具有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与隐蔽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教育效果持久性及教育过程无逆反性等优点。通过对隐性载体如校园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和社会公共环境等的应用现状的分析可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隐性载体和开发新的隐性载体,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本丈论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在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以网络优势深化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在"八个统一"之中,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便是关键一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就像是一块硬币的正反两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互为存在的前提.为挖掘高校德育课程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习得政治文化,提高政治能力的必要途径。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5):97-100
隐性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隐含性、教育途径的非封闭性和教育结果的持续性。隐性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了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各高校应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善于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资源,拓展隐性教育新途径;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得到统一;注重榜样的示范力,引导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不被人注意的方式渗透至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陶冶受教育者的道德操守、政治认同、思维方式,具有广泛性、潜隐性和非预期性的隐性特质,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开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政工作、顺应教育规律、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选择,需遵循资源空间相贯通、显隐教育相融合、教育主体相协同的开发理路,形成全方位贯通、全要素融合、全主体协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做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  相似文献   

8.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它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方法,即要求要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化、进、新”的 科学方法,深化显隐协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改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实效性不断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隐蔽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是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借鉴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生活、隐性课程、师德师风和社会活动体系等五个方面。现阶段,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政隐性教育形式是被动性完成的,但隐陆教育意境是主动性设计出来的;把隐性教育资源组织成强烈的教育暗示,可理解为隐性课程设计问题。优质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能形成促进思政教育实效的暗示教育环境,在熏陶中获得思政教育效果。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体系的异质性,注定在建设中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他校的经验,须注重目的性、系统性、时态性、全员性等建设原则指导,以实现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培养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爱国主义电影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美国意识形态、美国精神向全球传播,实现着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有鉴于此,我国的爱国主义影片制作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吸取美国爱国主义影片中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宣传教育时注重意识形态的方向性与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与时代性,把握我国爱国主义影片的思想性与审美性,强化政工队伍建设,提升其审美素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不同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分。它们彼此既互相区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共同形成了推动学校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是薄弱点,也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应在梳理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维度、关系维度、系统维度和实践维度四个方面加强研究,以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系统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职院校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针对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改善。因此,要紧紧把握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运用,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在日常高校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灌输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如果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心理暗示这样一种隐性教育方式,将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社会的现状表明,为培养既能适应WTO规则,又能满足国家利益需求的高级人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制定符合社会发展、既拥有国际意识又拥有东方人文精神的目标体系,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加以修改完善,要着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教育观念问题,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适应WTO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