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巴里坤同知、巴里坤理事同知、巴里坤理事通判在清代变化剧烈,昌吉县设置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阜康县和奇台县两县设置于乾隆四十年(1775),宜禾县训导由甘肃灵台县训导裁撤移驻、济木萨巡检设置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之间。奇台通判、东济尔玛台巡检设置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前期和中期多数是旗人聚居.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的旗人实行旗屯管理制,守堡即是旗屯的基层社会主要管理者.清代东北地区的守堡,最早设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专为基层旗屯管理而设置,是一种"准行政"的旗人自治组织体制.守堡的名称与管理范围并不固定,体现了清廷在乡村治理上的实用主义特征.守堡选自于旗人,待遇、选任与考核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是清代"旗民分治"政策的典型代表.守堡"立于官民之间",于"上"传达、协助,于"下"管理、教化,具有行政、经济、治安、教化等较为全面的职能,虽然名义上受州、县官府的管辖,但更多的是旗人自治.到了清末,守堡在旗屯管理和维护旗人利益上基本失去作用,最终被裁撤.纵观守堡制度存续期间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这种旗屯自治有效地维护了旗屯社会秩序的稳定,基本达到了守护"龙兴之地"的目的.从国家层面而言,守堡的设置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意义;从社会层面而言,守堡的消亡是旗民融合的内生需求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乾隆年间新疆的滇省土夷是清代从云南发配到新疆的少数民族,作为安插户,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被"安插"在乌鲁木齐都统辖区的头屯所、芦草沟所和塔西河所进行屯田。本文探讨了他们被发配的时间、原因及在新疆生活及婚配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乾隆末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变,清廷从内地调拨军队赴台平乱。四川屯练降番二千多人于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从四川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爬山涉水进入台湾。藏兵在台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受到朝廷丰厚奖赏。战后,清廷还将四川屯练模式在台湾熟番中推广,取得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清代塔尔巴哈台地区设立厅级行政区划的时间至少应追溯到光绪八年,而非目前所认为的光绪十四年。该地乾隆三十一年所设的"管粮理事抚民同知"已经具有了建置厅的实质,但因其以佐贰的身份和"借调"的形式任职而未被清廷认可。之后改设的"粮饷理事通判"经过光绪初年的几次演进,到光绪八年已经完全具备了建置厅的外延与内涵,应视为建置厅。  相似文献   

6.
广州府海防同知是在虎门和澳门受到英国、西班牙等国兵舰威胁情况下设立的。自1744年4月被批准设立之日起至1849年8月葡萄牙人"钉关逐役,抗不交租"为止,广州府海防同知对于澳门的行政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权责十分明确,有效地捍卫了中国主权。而从1849年到1887年,该海防同知尽管从法理上仍然拥有对澳门民番事宜的行政、司法管理权以及对进出口澳门港船只的稽查权,实际上已经无法履行其职责,名不副实。从1887年到1911年,该海防同知完全丧失了对澳门的控制权,只有一些兼辖事务,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管理体制是东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中,产生了旗、民分治、合治,以及军府建置等众多观点.表面上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并不存在200多年不变的制度.笔者认为,清代东北三将军辖区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说,黑龙江将军辖区,以军府体制从始至终;在吉林将军辖区,雍正及乾隆初年,旗、民分治的体制乍现即逝,亦演变为军府体制;盛京将军辖区以旗、民分治为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即使是在盛京地区,也不排除旗、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8.
释屯     
屯是腆的初文 ,本意是指肱二头肌 ,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野兽的前腿古代也称臂 ,所以牛肩胛骨所制的卜骨用屯字数之。一屯为二骨 ,即牛的左右肩胛骨 ,二骨合为一屯。屯字后来以纯字代之 ,所以古代也用二数为一纯。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清代哈密厅建置沿革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讹误和缺失。哈密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所设的粮员,至乾隆七年(1742)改派同知或通判以后,已经具备了政区厅的核心要素。哈密在清代西北地缘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清朝中央、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四方权力交汇的节点,清政府不仅直接管辖部分哈密事务,还通过调整该地的事权归属,使三个大吏之间相互制衡,借以平衡西北地区的权力配置,维护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户类划分一般具有职业与民族并重的双重标准,其中“民户”在与各少数民族人口并列时常简称为“民”或“民人”,所指称的是与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的汉族人群.在清代人口分类语境下,“民”或“民人”明显具有“汉”或“汉人”的内涵.清代民户与各少数民族人户的民族性质差别,是国家人口分类管理与赋税制度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汉代西北屯田包括军屯和民屯二者。现在中外学者对军屯研究比较深入,而民屯则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钻研。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在各级田官管理之下的屯民(徙民)是国家的佃客,租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这种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细究起来似很有商榷的必要。下面我们初步进行一些探索,敬希史学界同志们批评指正。首先,汉代西北民屯(徙民)究竟由什么机构管理?是田官体系,还是郡县体系?我们认为是后者。欲说明此一问题,需从汉代徙民的原始谈起。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早在  相似文献   

12.
郭润涛 《西域研究》2013,(1):23-32,140
新疆建省之前,基层改置郡县的建设已经展开,尤其是新疆北路的郡县制建设,从乾隆年间平定准部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东部,以巴里坤为行政中心,将安西道从哈密移驻于此,而后建立镇西府.西部以伊犁为中心,最初仅驻扎伊犁将军,后建立伊犁直隶厅,并从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发展最快,呈现出行政力量上的扩展.乾隆三十八年,乌鲁木齐设立都统,在军政体制上获得与伊犁将军相对独立的地位,同时,安西道改为镇迪道,并设立迪化直隶州及所属县分,让乌鲁木齐在郡县制建设上也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乾隆统治时期,清中央政府彻底平定准噶尔部,是清代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乾隆全部政治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研究和正确评价这次战争,对于清代前期史的研究和乾隆其人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乾隆对这次战争的指导这个侧面,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这次战争,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两路出  相似文献   

14.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部,清政府选择在此处屯田,不仅可解决新疆驻防军队的军粮问题,而且可减少从内地长途运粮的费用,故此,巴里坤成为清朝初期在西路屯田的核心区。清政府在巴里坤推行了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屯田形式。清代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加强西北边防、巴里坤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黄易与庄缙度在乾隆到道光年间先后同官山东济宁河厅同知。庄缙度继承了黄易的衣钵,收藏和寻访石刻,亲自椎拓,加以装订,并且装订的式样也与之相同。黄易所收藏的汉魏碑刻,拓本与黄丕烈所收藏的宋元版书籍同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重;庄缙度的收藏碑版也极为丰富,后来多为浭阳端方所有。流传下来的有旧拓本《汉武梁祠画象题榜  相似文献   

16.
清代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实行边俸之制,台湾各级官员任期三年。雍正七年(1729)实行选官协办制度,台湾道员、知府、同知、通判、知县任职一年之后再派员协办半年,雍正八年调整为任职二年之后再派员协办半年,随后再经微调,至乾隆八年(1743)基本上回到康熙时期任期三年的原点,从而取消了协办制度。协办制度是清政府考虑到在台湾任职较为艰难的实际情况,而优待体恤赴台官员的变通办法,是清代台湾选官制度的一场小试验、一个小插曲。协办制度的推行,表明清政府对台湾的重视及其对选调赴台官员的慎重,是强化理台政策以加强治理台湾的重要表征。康雍乾时期如此重视台湾,又如此想方设法加强治理台湾,可见如某些论者所谓清政府前期"消极治台"之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屯田制度。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之,此后历代延续,到明代有军屯(卫所屯田)、民屯、商屯之分,管理亦趋严密,屯田制度更渐完备。屯田制作为一种国有土地或国家干予权很大的土地制度,在清代,因地主经济充分发展,其在内地已无大规模存在之可能,统治者亦不能不将其加以变通。“以故屯地升为官庄,屯军改为运军,而无运卫所悉行裁革,内地屯田迴非旧制。”但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屯田却以  相似文献   

18.
清朝乾隆年间,在土瘠民贫的甘肃,发生了一桩轰动朝野的大贪污案,即王亶望监粮舞弊、伪灾冒赈案。形成大狱,处死者三十七人,株连问罪者近百人。此案牵连到甘肃各道、府、州、县官吏及中央和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官员几十人。犯罪者,上至中枢大学士、总督、巡抚、布政使,下至知府、道员、县令皆有。此案从乾隆三十九年作案到乾隆四十六年查清处治,前后共历时八年。这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一、清代定制和民国办法有关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大呼图克图等转世确认和坐床,清代早有定制。根据清制规定,达赖喇嘛转世确认权由清朝皇帝掌握。七世达赖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经由康熙帝册封;八世达赖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乾隆帝派遣的章嘉呼图克图认定为前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20.
龙启瑞,字翰臣,一字辑五,清代临桂(今桂林市)人。其父光甸,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历官黔阳、武陵知县,乍浦、台州同知,以廉干闻名;著有《宰防乍录》和诗文集。生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的龙启瑞,家学渊博。虽然科第高举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