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的实践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重要趋势.从刑罚的教育性角度考察,监禁刑与罚金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未成年犯的犯罪思想;从未成年人发展的角度看,在正常人生活的健康环境中进行改造,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重新做人的决心.我国应当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设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未成年犯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行刑执行模式,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促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更是符合国际未成年犯行刑制度的必然选择。笔者以安徽省萧县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情况为基点,通过对萧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情况的调研,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志雄 《现代妇女》2014,(12):I0027-I0027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困扰着各国的立法者和相关研究者。未成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问题。我国人2003年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实践社区矫正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方面,制度本身和制度的实践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对未成年犯实现社区矫正的必性及效益价值、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三个部分来阐述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新 《现代妇女》2014,(8):21-22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的特点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特殊性,他们的犯罪行为特点不同于成年犯,因此,对他们实行社区矫正的标准也应该区别于成年犯。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犯在矫正结束后再次犯罪,设计出合理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原则至关重要,它能充分体现和贯彻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从而维护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中的权益,从而使他们得到有效的矫治,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未制定适合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应当对犯罪未成年人引进暂缓起诉制度,实施社会调查制度、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制度、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以及严格适用简易程序等制度,系统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以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和普通中学生的对比,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失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学业失败的罪魁,教师的失误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离心力",管理缺陷使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控制减弱,家校沟通不当造成教育责任相互推诿.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努力为未成年人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善尽其责、发挥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帮教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分析认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是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运用了全国未成年犯调查资料,对未成年犯和中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的媒介偏好、偶像崇拜、闲暇意愿以及不正确的成功取向、交友倾向等方面的比例均是未成年犯明显高于中学生。研究认为应积极应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深层渗透,重视同伴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13,(5):8-10
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长江北岸的大军山脚下。1972年,郑美文被调入未管所医院任护士长。当郑美文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小光头”在操场上操练时,她的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在给未成年犯看病的过程中,她发现,有的孩子家庭残缺,长期无人探望,极度渴望与人交流;有的人没病装病,企图逃避改造;更有一部分未成年犯存在脱逃的思想。已经不记得是在哪次看病的过程中,开始了第一次谈话、有了第一份牵挂。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本应是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但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系未受到应有重视,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立法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独立性不足,适用的对象过于狭窄,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司法实务中,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偏低,尤其是外地户籍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更低。在执法中,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机构尚未专门化,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化,也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化社区矫正项目。  相似文献   

10.
董银朋 《现代妇女》2014,(11):189-189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犯罪状态,但是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定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若能切实把握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及区别,即可以避免确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的犯罪的人逃避法律的制裁,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那些在可以继续犯罪的情况下而发自内心的放弃犯罪,弃恶从善的行为人得到法律的宽容,从而可以减轻法律的处罚。本文旨在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定义出发,分别分析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特征,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相同与差异中更好地界定这两种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1.
郑嫦 《现代妇女》2014,(7):50-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将具体定义青少年犯罪,并描述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趋势包括其年龄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特点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化多样化的,本文将重点从家庭因素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犯罪形态,对这两种行为的处理结果也是不同的。在认定这两种犯罪形态方面,弗兰克公式也常常被认为是判断的基准。弗兰克公式的表述是: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是一个犯罪的链条。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赵可认为,中国的黑社会犯罪已经不是笼统的概念。在犯罪的链条中.我国的黑社会已经从一般性团伙犯罪、集团犯罪阶段中脱离出来,走入有组织犯罪的高级阶段——黑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 ,又称青少年犯罪 ,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的犯罪。近几年来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 ,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因此 ,追究其犯罪足迹 ,探求其矫正谋略 ,是当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司法实践 ,试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达到减少和遏制此类犯罪的目的。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近几年司法实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看 ,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有成年人犯罪的共性外 ,还具有…  相似文献   

15.
文中讨论了加重构成特别是情节加重构成与基本犯罪之间的关系,认为加重情节实际上相对独立于基本犯罪,实质是法定刑的升格条件。进而研究了加重构成犯罪及其中的情节加重犯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认为基本犯罪的犯罪形态与加重情节应当分别考量,不应当交叉考虑,故基本犯罪的犯罪形态不影响加重情节的成立,情节加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实质上是基本犯罪的来完成形态。所以情节加重犯罪是可以存在未完成形态的。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是可以认识的,心理学的成就为犯罪心理学提供了科学性前提,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犯罪心理学奠定了科学性基础,犯罪心理学具有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是检验犯罪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仲伟 《职业》2011,(18):110-110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是当今的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就如何做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吴静 《现代交际》2014,(1):13-14
犯罪根源不仅是预防犯罪的根本出发点,研究犯罪根源有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和掌握犯罪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推进犯罪的治理与预防。这一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追根溯源是由分配所引起的,分配的存在致使部分人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在此情况下个人主义的充斥,使其采用了不合法的手段,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所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导致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19.
没有权益侵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有了权益侵害不等于就有了犯罪的发生,但权益侵害是激活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发动器。因此,防止权益侵害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女性违法犯罪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中国女性违法犯罪问题的基本状况、犯罪类型和犯罪原因进行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的女性犯罪水平较低,但女性违法状况应引起重视。在女性犯罪中,卖淫、重婚、杀人、拐卖人口及各种经济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引起女性参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社会原因,而非生物原因。女性社会参与的增加是女性犯罪现象产生和增加的重要原因,有必要从女性性别角色的变化方面来理解女性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