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户农业和农户经济构成了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主体,在农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期,了解农村货币流通规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为,揭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实矛盾等,可从观察、分析、掌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成功之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市分散的小农户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转移农村部分过剩劳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在迅速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达到6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已超过50%,乡镇企业产值已占社会总产值的1/4,占工业总产值的1/3。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高度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二是农户的半商品性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农户市场经营选择与国家计划约束的矛盾;四是农户土地的承包束缚与农户自主选择工商业经营的矛盾;五是集体经济贫困与其调控功能释放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农户经营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农户经营的市场改革问题,包括对农户经营为什么要加快实施市场改革策略;农村的市场改革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与完善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推进农村市场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对策等。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农户职能多样化是我国农村现阶段存在的一种结构性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户职能的细化与深化,农户职能的分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农户是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钥匙,是理解和分析小农社会的基础。理论匮乏和现实需求呼唤对当今中国农户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分析框架。从经营规模看,中国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间,社会化水平之高史无前例。传统的经典小农学派已难以充分解释现代农民的动机与行为模式,需要建构新的小农理论范式。当今中国农村和农民处于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化小农”时期,它有别于传统小农、商品小农和理性小农。这一时期是农户内部急剧变化,农民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身份歧视、冲破地域束缚,演化成为社会化、公民化的国民体系成员,荻取国民待遇的关键时期。“社会化小农”的性质、时期、形态定位,将为政府对农民国民待遇的制度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高环境约束、低信息对称、低经营合作、低经营素质等是小农户经营困境的表象特征。造成小农户经营困境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尚未得到跟进优化,国家对农产品价格尚未进行有效管控,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得到切实健全;中观层面主要有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和中间商的消极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有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销售渠道不多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破解小农户经营困境的当务之急,是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小农户转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帮助小农户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鞭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小农户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改变了以往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态势,监管机构对非正规金融采取的也是一种防范和认可并行的态度,说明非正规金融正逐步从“地下”走向“阳光”,尝试性的认为它是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是有利的.当前,在农户金融需求强烈的同时,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这种“供给型金融抑制”限制了“三农”的发展,农户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而非正规金融恰恰是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有益补充,但其缺乏有效监管和保护,风险较大,应当对非正规金融加以规范和引导,充分展现其融资优势,更大程度服务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国的基础。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中国和日本都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政策。我国的农业产业融合以支持大项目、大企业、产业园为主,以县城或乡镇为载体,依托产业园实现,强调三产对一产二产的辐射带动作用,且借助数字技术、文化创意,试图培育具有数字化、生态化特征的未来农业模式。日本则更加注重小农户与工商业的连接。从实践角度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既有类似于日本的“接二连三”型特征,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也涌现出具有数字经济新特征的六次产业融合模式。今后在产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中,应更加注重小农户的利益,更加注重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基于当时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将“统”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原子单位和工业向农业提取剩余的载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集体为小农户提供“统”的服务,帮助小农户顺利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然而在实践上,集体却未能有效承担起“统”的职能,这激发了实践和理论界寻找外部主体承担“统”这一职能的热情。本文认为,强调小农户的主体地位是认识“统”的基本前提,为构建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化社会分工体系,必然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推动小农户的组织化,引导并鼓励小农户进行多层次、综合性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相似文献   

10.
王春蕊  常阳 《河北学刊》2012,32(5):243-246
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村镇空间“趋紧”和形式“趋近”、优势要素“逆流”与人口“回流”、惠农政策“给力”与产业联动“乏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高效”与农户分散经营“低效”等不协调问题,从“三化”融合角度,提出了优化村镇空间布局、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三产互动、建设特色村庄等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第一,发展乡镇企业与农业生产的矛盾.第二,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矛盾.第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农民对商品经济适应能力脆弱之间的矛盾。第四,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发展与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第五,国家的定购计划与农户家庭经营自主权之间的矛盾.第六,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农村经济商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之间的矛盾.第七,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第八,农村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落后的矛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大战略思考,而且也是保证当前国民经济结构顺利调整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问题一直备受人们普遍关注。本文试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这一角度,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问题。 一、“龙头”职能的双向定位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大生产的要求,把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和基础,以各种中介组织为“龙头”,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世界范围的一体化协作,促进农产品竞争优势升级化、农村经济市场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渐进过程。旨在推进农业的生产专业化与经营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由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小生产方式与日益全球化的大市场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从1995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各地得到了普遍推行,并出现了“以司十农户”、“市场十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业产业化能否稳步推进,关键还在于“龙头”的带动作用。“龙头”组织是否存在,以及能否抓住农业产业化的中心问题,是决定农业产业化成效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两委”矛盾普遍存在。其致因是制度缺陷、机制不畅、体制不顺以及部分“两委”负责人素质不高等问题的综合与交织。因此 ,化解“两委”矛盾必须作通透思考 ,要通过立制与规范、分工与融合、包容与渗透、培养与塑造等多种途径 ,从各个方面促进“两委”关系的协调 ,达到推动农村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冀县卿  王兴锋  王琢 《江海学刊》2023,(1):120-126+255-25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迫切需要加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治理。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嵌入深刻影响农户收入获取,成为治理农户相对贫困的关键因素。基于CFP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嵌入能够显著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有助于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因此,应继续发挥政府在“互联网+共同富裕”中的掌舵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模式,包括农业生产维度的“互联网+特色产销”模式,就业创业维度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培训”“互联网+就业创业”“互联网+金融”等模式,社会服务维度的“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农村异质性的新视角,依据吉林省的调研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产业融合对各分位点农户收入的影响均显著,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处于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的收入差距缩小;从事新型农业农户的收入普遍高于从事传统农业农户的收入;异质性农村的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强.由此认为,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类型转移剩余劳动力、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还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等途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高效发展,进而增加农户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已进入到“深水区”和“快车道”,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亦即新机制与旧观念的矛盾,大企业与“小社会”的矛盾;高投入与低效益的矛盾。其中“高与低”则是主要矛盾。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取向和分析工具.社会资本理论在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研究成果,正在受到扶贫领域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农户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西北农村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惠行为是贫困家庭积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形式;贫困农户的社会关系构型同质性较高,表现为具有较强的紧密型关系,但缺少垂直型和跨越型关系;社会网络规模小,具有显著的封闭性,表现为存在大量无法跨越的结构洞.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传统农业的经济改造和技术改造问题,在初步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换过渡阶段。本文仅就双层经营过程这个大课题中的集体经济及其管理方式等有关基本问题作些探讨。一、阶段转换时期农村经济内在运行机制的构造农村双层经营的矛盾和困难,集中表现为集体经济层与农户经济层之间缺乏基本的经济联系机制:(1)集体和农户不是并行的经济实体。就集体而言,实行承包后集体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的法人代表已经失去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集体经济已经只是形式而已。从农户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大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力度,简化贷款手续,加大支农贷款投放总量。在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使农户贷款更加便捷,农户贷款在进一步扩大,受到了广大农民和地方各界的一致欢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个别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在农户贷款的管理上仍存在认识不足,墨守陈规、手续繁杂,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行力度不够,农民贷款仍然感到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深对国务院、上级行社一系列政策的理解,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融资难是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考察小农户融资困境的纾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融资机制在(守信,不担保)策略组合处渐进稳定,并不能形成内生动力来有效纾解小农户的融资困境;而在供应链"小农户+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机制中,会在(申请贷款,参与)、(不申请贷款,不参与)策略组合处渐进稳定,且最终演化稳定结果取决于小农户和合作组织的初始策略群体比例.通过提高小农户自主还款率、降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支持成本、对小农户贷款贴息等途径,可以有效实现小农户融资的良性循环,并由此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