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公选形式的公开、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程序的公正,形成了好的选拔干部的风气和氛围。但程序的公正必须有实体公正的配合,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违背公选的初衷。实体公正的基础是公选命题科学合理,能对选拔对象的素质和能力作出较为准确、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因此,研究公选的命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就公选命题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一、公选命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公选干部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拔干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命题时应把握住时代的脉…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少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展示出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但也有部分公选干部上岗后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公选干部走上岗位后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除了在笔试、面试过程中增加考核领导能力、素质的内容外,把握好公选过程中的组织考察这一环节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彭勇 《领导科学》2005,(2):30-31
随着公选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式之一,人们越来越关注公选工作。一般来说,公选都是由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来操作的,作为一个新事物,有时不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致使有些人对公选的公正性存有疑问。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注意增强公选的公正透明度,以严密的程序、规范的形式来保证公选的公平、公开、公正。严格审查报名条件和资格。一是严格审查报名条件。报名条件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选拔职位的层次及人才分布的情况,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作出的规定。报名条件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种类的要求。一些地方在公…  相似文献   

4.
崔裕蒙 《领导科学》2002,(14):22-2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否全面、客观、公正、民主地做好公选考察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公选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克法 《领导科学》2003,(23):11-12
2003年6月中旬到9月上旬,连云港市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一批处、科级干部。我作为众多竞争者中的一名,经过激烈的笔试、紧张的面试、严格的组织考察和认真严肃的市委常委会票决等环节,幸运地走上了市广电局副局长的领导岗位。6月中旬,当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连云港市公选的公告时,我自己并没有报名参加公选的太大热情。当时我认为,面向省内外公选,肯定是以外地人为主,本地人入选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如果想用本地人,又何必要进行公选呢?但我的顾虑随之就消除了。连云港市委专门召开有关会议强调,这次公选坚持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7.
实现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化规范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推公选是在公开选拔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将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自四川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近年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省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公推公选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选人用人方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特点和积极意义.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公推公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徐浩程 《决策》2008,(8):14-16
按照一般理解,公选在足够完善的程序保证下,亦能选出优秀的干部。那么,在公选中增加电视直播环节的意义何在?电视直播在公选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公开的电视直播,究竟能为公推公选活动本身以及参与其中的官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9.
刘二宝  申建民 《决策探索》2005,(11):16-16,71
中央出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之后,又相继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5+1”文件,多次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河南省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也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安排部署。许昌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该市继1996年面向全省公选11名县级干部后,2003年又面向全国公选20名县级干部。实践表明,公选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论资排辈传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随着公开选拔的经常化、制度化,今后公选的力度将愈来愈大,公选干部在干部任用中的比例会愈来愈高.同时,参加公选和公选落选的干部也会愈来愈多,对公选落选者的开发利用课题也就迫切地摆到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公开选拔制度(简称公选制度)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即"根据领导职位的条件要求,面向社会通过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检测手段,筛选出领导干部人选的制度(萧鸣政,2011)"。公选制度为选拔优秀领导干部,实现干部队伍优化提供了可能。同以往的干部选拔方式相比,公选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扩大了人才选拔的来源和范围。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公开  相似文献   

13.
形成科学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公选是干部选任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也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公选工作要"四弦齐奏",即建立四个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选制度化中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亮 《领导科学》2005,(10):30-31
公选作为一种干部选拔的新方式,代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公选自身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境,亟须通过创新与探索加以解决,实现公选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一、公选制度化过程中的困境分析(一)公选的地位和范围。公选要考虑几个前提:一是公选的职务特点。一般公选的职务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便于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来衡量。二是公选职位的候选人人选不明确。对于那些后备人选能力突出的职位不适合进行公选,应该从组织内部晋升,否则会降低组织的稳定性,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9,(26):10-10
连日来,昆明市公开选拔的60名挂职副县级领导干部在结束公示后陆续走马上任。由于这批领导干部的年龄都在24至35岁之间,其中30人是“80后”,一时成为媒体和公众议论的焦点。据6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为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公选的笔试和面试均是委托省外单位出题,面试过程全程录像,昆明市纪委监察局对公选工作进行监督,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选拔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杜绝出现“关系户”。许多网友对此次公选中多达半数的“80后”表现出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潘玉兰 《领导科学》2012,(33):27-29
"为政之道,唯在用人.用舍之间定兴亡".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选人?这些组织关切、群众关注、干部关心的问题,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全面推进中得到有效解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变革,它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制度,通过公开职位、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公开考察、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任前公示等程序,选拔在各个环节拔尖的优秀领导干部,提升了用人的公信度、干部的美誉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因此被称为"拔尖层次的考试".公选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对此,有志参与公选的各级领导干部应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7.
公推公选作为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的一个新突破,是近年来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干部选拔方式.各地经过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公推公选的范围不断扩大,做法也已基本成型.今后,必须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其制度层面的构建与完善,把公推公选工作纳入整个干部任用体制中去,规范运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南京:直播公推公选开先河不断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南京市十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2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多个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岗位,又创下了周内第一。更受强烈关注的是,此次公开竞选演讲答辩过程首次采用了电视直播,官员候选人上电视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提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形式,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少数公选干部履新后存在心理状态不稳定、进入角色时间长、上手不够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人用人公信力,也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善峰 《决策》2004,(1):30-32
江苏出现全国首位 "公推公选"县长 前不久,全国第一个"公推公选"的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在刘邦故里徐州沛县诞生了.这是国内采用"公推公选"方式选出的最高级别的干部候选推荐人,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