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萧红小说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及萧红小说死亡主题的两个方面 :一是从死亡反观生命的情感表现 ;二是面对死亡不屈不挠的生存哲学。死亡主题也是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2.
卢焱 《中州学刊》2006,(4):226-228
死亡是余华作品最突出的主题,它经历了对死亡表象的描绘、死亡思考和死亡承受的嬗变历程。余华在早期的作品中沉迷于对死亡表象的大肆渲染,小说充斥着“暴力”、“血腥”、“杀戮”;随后他遁入对死亡哲学层次上的思考;最后让人物感受死亡、咀嚼死亡、承受死亡的打击,逐渐的超脱使灵魂上升到一个平静自足的境界。余华关注死亡尤其是关注个体的死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了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王蒙同志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到近几年发表的小说,创作思想倒退了,从积极干预生活,变成对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宽容了,小说没起到投枪作用,匕首也丢失了! 文学并不想阿谀传统,为欣赏习惯作注释,更不是“贾府”的“紫鹃”,它本身理应有相当独立性。 习惯于看传统小说的人,喜欢看到很好的好人与很坏的坏人作斗争,需要过细的细节,曲折的情节,有个性的人物,再加上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王蒙的《一嚏千娇》和《球星奇遇记》是两部典型的元小说 ,它们代表着王蒙在小说创作上的自觉 ,标志着作者一种理性的、宽容的相对主义文学观的形成。从元小说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王蒙的元小说创作不仅标志着当代小说创作的自觉 ,而且 ,王蒙的小说创作以个体的形式重演了小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活、哲学、艺术、美学等多角度,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予以全面的阐述。认为悲剧中的死亡意义不仅是死亡本身的超脱,而且用以揭示人物的美和表现感情的极致,使观众得到感情舒缓静化之后,却对美好的人生更加强烈地渴望,增添了更为强烈的生的意志和力量,用死亡的美来达到永恒的生。这正是莎士比亚悲剧具有伟大艺术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主体自我人格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死亡意识既体现了作者自我人生的深层心理学上的精神冲突,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所处逆境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7.
“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3,(3):128-134
王蒙不仅是个思想异常敏锐、洞察力极其深刻的作家,他还就小说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发表了很有创意的见解。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小说的产生,强调了小说与生活的关系。他论述了小说的构成因素,小说的可能性,小说的类型和风格,雅小说与俗小说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之一.本文试把王蒙幽默体小说划分为三类,即具有东方特色的黑色幽默,饱含人情味的温情幽默和具有讽刺意味的辛辣幽默.形成王蒙幽默风格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作家个人的性格因素、政治风云变幻、少数民族生活以及美国当代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改革主题小说的发展演进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80年代前期的“改革文学”、中期的农村改革小说、90年代“分享艰难”式的作品、后期描写改革的长篇小说。这一主题从关注政治开始 ,中经道德、文化 ,最后落脚于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其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向是 ,从侧重改革理念的表现到侧重改革生活的再现。这反映了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深刻变化。改革主题小说创作的历史实践说明 ,现实主义的本质不在于理性认识而在于感性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黄健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78-82
郁达夫早期(1927年之前)的小说创作中,性观念上的矛盾与信仰的缺失凝聚为作家的死亡焦虑.他通过文学的想象暂时消解了这种焦虑,随之又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企图超越焦虑的威胁.这些对死亡的思考和书写形成了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死亡意识.它不仅验证着"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的某种困惑,而且也为郁达夫创作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解读王蒙小说叙事要掌握一个花--青春无悔、季节的献祭-青春怀旧,是王蒙小说"青春物语"三部曲.生活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思考在庙堂和民间的夹缝之间,决定了王蒙创作的内在冲突性.从献祭性的共性叙事到消费性的个性叙事,"多变"视角使王蒙小说叙事别具创新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勇于创新,拉开了新时期文学文体变革的序幕.他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技巧,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同时在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也表现出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汲取.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堪称一代之奇 ,它由汉魏六朝小说脱胎衍化而来 ,加进了新的时代内容 ,展示出奇异瑰丽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 ,充满了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浪漫精神 ,形成了虚幻性这一贯穿始终的文学主题。虚幻性主题可以归结为梦幻型、幻术型、离魂型、物化型、遇仙型等五种 ,其形成原因 ,一是作者的创作心态 ;二是佛道思想对作者的思维影响 ;三是历史的传承关系为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话语下死亡的符号化、死亡的人性化,再到死亡的苦难表述出发,阐释了政治话语下死亡的美学含义,发现了作家一方面对死亡本质具有了人性化的理解,并试图在审美领域上作新的尝试,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主流话语的束缚,在死亡叙事上仍然保持有功利性地再现宏大的历史境遇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思,反思小说曾在新时期形成文学热潮并引起强烈反响。总体而言,政治是反思小说的主要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既体现为对特殊历史阶段的政治得失的总结与考量,也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政治情怀的表达或政治身份的诉求。就张贤亮、王蒙两位反思小说代表作家来说尤其如此。在张贤亮那里,政治苦难于知识分子来说不唯是历史的馈赠,而且是政治浴火重生的熔炉。而对王蒙来说,即使历史曲折让知识分子遭受政治打击与精神扭曲,也不能改变他们"虽九死而未悔"的"少共"情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女性作家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步 ,她们充分发挥了女性内化视角的特长 ,细心描摹了都市各色人物的心态 ,并从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变迁过程 ;女性作家偏重于反映同类的生存状态 ,并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她们对都市女性的独特理解 ;女性作家对女性独处心理的揭示达到了对人性深层意识的开掘  相似文献   

18.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取材于中原大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师陀乡土小说的主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在自然与社会的对望中的充满张力的乡土世界的建构;二、启蒙主题的继承和发展;三、对复杂人性的深度挖掘与理想人性的设计;四、对精神家园的寻求.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北美留学生小说"的重要书写主题。"死亡书写"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变化与发展的集体趋势。在母题的不变与叙事策略的多变中,从"留学"到"学留"再到"后留学"时期的"北美留学生小说",死亡书写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蕴含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与美学风格。通过"死亡书写"探析文学的叙事策略、精神气质和美学风格上的变动,具有现象学的类型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艾米利.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审视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诗人时而怀疑死亡,时而相信永生的矛盾心情,反映了狄金森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及她对人生意义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