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在《“天下为公”原义新探》(载《文史哲》1984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礼运》“天下为公”的“公”,是汉初新道家的“公”,是公正、公平之公。郑玄训它为“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不过,郑玄之所以训它为“共”,应该事出有因。这里想作点补充说明。《说苑·至公篇》:“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汉书·盖宽饶传》记盖宽饶曾引《韩氏易传》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偏好──一个值得探析的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成为改革目标指向的内容时,深入公有制理论的研究,必然成为改革理论研究的现实而重要的任务。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公有制偏好”是公有制度下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这一现象深入研究下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公有制度,从事制度改革研究不无稗益,故提与同道们共同探析。一、公有制偏好的种种表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以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劳动人民共同所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人所共知的。这里借“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和《法兰西内战》两书中,提出了在“剥夺剥夺者”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或“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命题。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这段话做了解释,他说:“靠剥夺剥夺者而建立起来的状态,被称为以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的恢复。对任何一个懂德语  相似文献   

4.
戴道传同志在《江汉论坛》1981年第3期发表的《论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一文(以下简称戴文),对马克思在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说的一段话作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的解释,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在“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解释的那样,指的是消费品,而应当指的是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生  相似文献   

5.
“四权”分离从理论上说,是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变革,然而又要涉及所有制和公有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前不久,董辅礽同志著文认为,论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该从法权概念、法权关系来把握,而应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来理解,从生产关系的总和来把握。他指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就是联合劳动者(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同公共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具体形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从中引出了这样的结论:“全民所有制正在改变‘政企合一’的形式,这种改变将使全民所有制从联合劳动者通过国家为中介同公共生产资料的间接结合向直接结合转变迈出重要的一步”。这里提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间接结合、直接结合和间接直接两者混合等形式,就涉及“四权”分离的理论。我认为,对同一社会现象,不论从法权概念还是从政治经济学范畴来理解,都不应作出两个截然对立的结论。因此,本文想联系董辅礽同志提出的问题,就“四权”分离与公有制的关系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虽然就整体而言是他本人的独立创作,但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特别是与孔学的大同太平之道有着明显的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带有浓厚的孔学色彩。《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给康有为以重要的思想启迪。康有为认为,孟子的性善说的根据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心推而广之即为“仁政”,故此心实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根”、“一切源”,因此,“不忍人之心”成为他设计大同理想的逻辑起点。康有为还认为,人的本性是去苦求乐,“好进化而恶退化”,这是人道进化的原动力,有此原动力,人类社会就会自然遵循必由之路,循序渐进而至于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这是他坚信大同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基本理由,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表达了人类诸多美好愿望,尽管它即使到了遥远的将来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但它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却是永存的。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具有孔学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具有深厚国学根基的康有为,在西学影响下,重新解释汉宋调和论,形成了以变法维新、救国图强为核心内容的思想体系。康有为糅合《春秋》三世说与《礼运》小康大同说作为自己思想的展开形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康有为把人类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在总体上不断上升的过程,把对大同理想的追求从歌颂过去转向了放眼未来,并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借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走势的第一部社会主义著作——《大同书》。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公有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公有制观念是把资产的公共所有权看作公有制的唯一标志,认为企业的公有资产愈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愈牢固、愈雄厚,劳动者所能享受的社会主义福利和生活水平也愈高。虽然改革的实践正在逐步否定这种理想化模式,但是,传统公有制的观念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影响依然存在,有时甚至还在统治着我们的经济行为和改革措施。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公有股(包括国家股。联社股和集体积累股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种观念遗留下的“病根”。一方面,企业改革需要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公有制的“病根”却在时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就像一把火炬,从先秦一直燃烧到当代。在我国历史上, 接拿这把火炬的无数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条件、分配方式和结合方式明显区别于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结合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又存在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环境中。这些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公有资本形式的可能性。市场经济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国有经济在公司制改革中采取了国有股份资本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也在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处产生出集体资本。由于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并存与混合,政治经济学需要范畴创新。文章利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与内容规定性的区分,解释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共性特征与根本区别,从理论上重新界定了涵盖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资本一般范畴。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论著和讲演中多次提到“大同”,他还亲笔写了《礼运》中有关“大同”的词句.孙中山论述的“大同”,和传统儒家“大同”有何关联.和他同时代写有《大同书》的康有为所言“大同”有无异同?本文准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     
一、恩格斯的论述和有关争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管理体制,通过“指令性计划”和“统购派购”的形式,给社会主义生产涂上了一层“国家色彩”或“革命色彩”,即“为革命种田”、“为革命做工”、“为国家多作贡献”等等。为此,宣传媒介一直向人民群众灌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黄牛”精神。大力提倡“甘当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个人都应当做党的‘驯服工具’”。这样,“国家”与“革命”就变成了社会主义生产服务的对象,而人民群众则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的“老黄牛”、“铺路石”和“螺丝钉”了。这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是相矛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人民群众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而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不可能把自己当作“会说话的生产资料”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应当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应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来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核心,离开这一本质属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既有质的问题,它规定社会性质,也有一个量的问题,它决定社会发展状况。只有生产力解放及发展了,公有生产资料的量才能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所以,解放及发展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发展的要求,当这种生产力表现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存量与增量时,它便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经出版的一些《资本论》解释本,在解释《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价值形成过程时,为了解释生产资料的价值成为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个问题,使用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这一术语。如:张熏华、洪远朋的《<资本论>提要》说:“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张熏华、洪远朋《<资本论>提要》第1册,第101—102页)。陈征的《<资本论>解说》说:“一个产品的价值,例如棉纱的价值,首先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来的”(陈征《<资本论>解说》第1册,第279页)。北京大学经济系的《<资本论>释义》说:在纺纱过程中,棉花和纱锭的“价值量却毫无变化地被转移到棉纱中去了”(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释义》(Ⅰ)第135页)等等。我们认为,上述提法作为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讲,其正确性是无可怀疑的。但是,上述几本书都  相似文献   

15.
《礼记》的《礼运》篇有一段著名文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禹汤文武咸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历来解释误解了此文上边的“与”字。“与”指上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之与,与本训谓,大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为什么还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曾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说:“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目前在我国,也象大约三十年以前列宁宣布必须以全力扩展商品流通时一样,仍是必要的东西。”斯大林主要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存  相似文献   

17.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1858——1927年)的主要著作之一,成书于1901——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全书出版在康有为死后的1935年。《大同书》出版虽然比较晚,但从康有为的诗文、自编年谱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有关记载看,该书的思想在戊戌变法前已形成。晚年,康有为又根据他所接触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空想社会主义,对该书的思想进行修改和补充。《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并企图以“不忍人之心”为思想基础,用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8.
略论市管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如何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城乡分离、城乡分割、城乡对立的局面而变为城乡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宣布的——“把农业同工业给合起来,使城乡的差别逐步消灭。”在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我国,如何加快城乡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实现“乡村城市化”,已成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所有制关系。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公有制在出资关系、财产组合、支配方式、治理结构等社会微观层次上的具体体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科学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公有制的有关问题作过科学的论述。在1847年写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私有制也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