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与渗透──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与中国何文林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可以说世界文学出现了一个自然主义文学的时代,它最早出自法国的19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之后走出法国的...  相似文献   

2.
形成中的表现风格──欧洲十八世纪文学风格研究苏敏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浪漫主义运动以伟大的否定著称,它一改自荷马史诗以来的欧洲文学摹仿传统,使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摹仿文学风格中断,使一种崭新的主观表现风格占据文坛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文学。“世纪末”文学这一术语中的“世纪末”不仅含有时间的意义,还含有政治和宗教、文化的意义。“世纪末”意识是对苏维埃时代的末年和20世纪末年俄罗斯民族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生存危机的感受和认识。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世纪末”意识主要表现在:“世界末日”大灾难的思想-感情、面对“末日审判”进行反思的思想-感情和摆脱危机获得复活与再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欲望之境与生存之象——论90年代新都市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都市小说是90 年代文坛上一个崭新的文学样式,它以都市人的欲望和生存为出发点,对世纪末的中国都市人文景观做了真实的呈现。本文从都市意识、新都市人、都市生存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散点透视,指出其存在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爱情几乎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外文学的永恒主题。恩格斯曾在19世纪80年代指出:“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的轴心了。”①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作品中,产生于16世纪末的英国著名...  相似文献   

6.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苏联军事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即所谓战争题材文学的“第二浪潮”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全景文学”的兴起。70年代中期,苏联的战争题材作品出现了新趋向,有了新发展。邦达列夫,巴克拉诺夫,贝科夫,瓦西里耶夫等是当代苏联军事文学中风靡一时的“战壕真实派”作家,他们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被称为“前线一代”或“尉官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说过:“有这样一些作家,他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解读“奥威尔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奥威尔的生活经历入手 ,结合奥威尔生活时代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学等诸方面现实以及 2 0世纪末奥威尔所受到的种种殊荣 ,探讨“奥维尔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昭示奥威尔作品的现实价值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国文学走上了一千世俗化/粗俗化/粗鄙化的道路。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是在一个类似明清但不等于明清的社会大环境中形成的.商品经济和西可资产阶级文化的渗入是其产生的根源;其世俗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经济效益取代美学标准.二是写粗俗化题材。三是追求艺术表现的“大众化”;于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仿佛来了个历史的轮回,甚至比明清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爱国者的丰碑苟安者的明鉴─—罗佐夫《永远活着的人》主题及人物形象论析王新长期以来,卫国战争一直是苏联作家创作的热门题材。从战争期间到70年代末,前苏联文艺界曾掀起过三次大的“战争文学浪潮”,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卓有成就的军事文学作家和大量优秀的战争文学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军事文学是我们人民军队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把包括我军文艺队伍在内的革命文艺称作与“军事战线”并列的“文化战线”,认为“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性质是十分明确的。但是,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大交汇,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战争观、文艺观严重冲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中现代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说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西方现代主义是世纪末特定时代情绪下的产物,那么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世纪初时期:一个历史与现状与未来的断裂时期、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时期,必然性与可能性的断裂时期。在“东方从属西方”的文化撞击中,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文化、观念、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后的失落,形成一种整个民族文化落后的危机意识,正如鲁迅所说:“许多人所拍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中挤出.”中国人正处…  相似文献   

13.
戏剧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英国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二战以后的50年代,英国在经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挫折之际,戏剧文学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蓬勃之势,迎来了英国戏剧文学一次高潮。1955年《等待戈多》与现代主义的引入,1956年《愤怒的回顾》与新现实主义的兴起,以及此后的新戏剧的勃兴为其标识。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是继象征主义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派文学流派,流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许多现代派文学流派影响颇大。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直至当代,亦程度不同的受其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创造社》领袖郭沫若的小说《残春》,即是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滥觞;到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现代》主将施蛰存、穆时英等对意识流小说创作路子加以拓宽;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一些中、青年作家又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当代意识流或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小说。笔者试就意识流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以 90年代的散文文坛为参照 ,对世纪末女性散文的总体走势作出反思与评价 ,认为“小女子散文”的盛行一时与散文文体的急需规范有关 ,而女性散文的“不谈爱情”则体现了文学趋时媚俗的“世纪末”心态 ,进而得出结语 :市场诱导是世纪末女性文学创作的深刻危机所在 ,散文 (女性散文 )唯有直抵人性深处 ,重塑现代人格与精神 ,才能真正担当起拯救人类灵魂的使命 !  相似文献   

16.
试论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现代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本世纪初世界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也是新西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她在小说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归功于她在创作上不因循守旧,锐意创新的艺术实践,是她一生不懈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果。曼斯菲尔德生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各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蓬勃兴起的年代。她在继承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敢于突破小说艺术的旧框架,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她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那么,曼斯菲尔德的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由于"文学"概念正经历着由广义到狭义的转变,而理学研究又饱受冲击,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展.50至70年代末,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成果寥寥.80年代至20世纪末,随着元代理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和元代诗文、元代文学批评研究等的进展,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进入一个较为自觉和相对兴盛的时期.学者们主要围绕理学与文学思潮、理学与文学创作、理学与文学批评、理学与文学接受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所取得的成绩仍然相当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军事文学暂时难以走出低迷状态,原因在于:从军事文学生存环境看,军队生活的边缘化引发了作家的自闭症,军事文学单一化、模式化的艺术解读与读者多元化的阅读取向之间的矛盾,使军事文学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创作主体看,非文学的诱惑无情地剥蚀着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执著力,充当军事文学创作主力的作家的生活准备和文学准备严重不足,他们难以担当振兴军事文学的重任;从军事文学精神内核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军事文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政治理性主义,即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现实基础是革命与强权国家。基于此,其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发生、勃兴、沉寂与回潮四个阶段。即20世纪20到40年代的“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抗战文学”以及“延安文学”标志着中国新古典主义的发生;通过新的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头二十七年文学昭示着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勃兴;新历史小说与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的出现意味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沉寂;20世纪末官场小说的繁荣则是新古典主义的回潮。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初期,韩国就出现了反美倾向的文学,但基本上是从民族的尊严与国家主体的角度处理和把握对美关系的。这与解放后的美国军事管制、南北战争与亲美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社会文化背景直接有关。到了上世纪60年代出现公开提及美国、美军问题的反美作品,尤其进入80年代后韩国出现大量反美文学,这是韩国反对外来势力、争取民族自主化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