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尹伶俐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2,15(6):570-574
从青少年自杀现象引出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生命价值引导等问题,提出学校教育应挑起生死教育观的重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从而塑造健康而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从临终关怀看死亡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性的死亡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临终关怀的开展迫切需要死亡教育的参与。本文从临终关怀的视角论述了死亡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强调应通过死亡教育推广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对生命终极的关涉——由“死”观“生”的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73-274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4.
胡可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34-3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尽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关注,却也伴随一定的认识偏差。大学生自杀预防问题,不能仅仅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而应当拓宽视野,在强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的同时,从生命教育入手,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完善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观教育的核心:强化敬畏生命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平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
在关注生命价值和生存质量的社会大环境中,生命观教育被明确地纳入了高等教育体系.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生命观,最终实现生命价值,因此把握生命观教育的核心非常重要.敬畏生命是生命观教育的核心,引导并促进大学生强化敬畏生命意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梁涛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20-22
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有助于青少年正确审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理解生命现象,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应该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的社会氛围,并重视在家庭与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生命教育基本理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锦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92-95
青少年生命教育要强调对生命本体存在的价值的珍视,要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要注重对生命家园的重构,注重对审美境界的引导,更要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郑乃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2):232-234,243
庄子作为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着独特而深邃的生命观。他关注生命深层次的问题,在对生活、心灵层面的思考,在对人生态度和生命存在价值的取向上,有许多值得欣赏与借鉴的地方,重新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寻求并摆脱当代大学生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海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74-776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资源,而儒家思想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尤其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他们所推行的教育就是富有生命化的教育。本文从教育的目标——培养君子,原则——整体性、个体性、发展性,内容——重生贵生的生命观、天人合德的生命境界、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顺应天命的死亡观,特点——生命价值高于生命存在、生命的群体性高于个体性、生命的自律性高于他律性这四个方面来探析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最后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当代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从而建立完善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 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举措.生死观教育不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还要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3.
生命视域中的学校生命道德教育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慧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56-60
生命道德是人与生命之间的道德关系,个体生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从生命的视域看,生命道德教育主要具有生命性、开放性、感动性、促进性和叙事性。其中,生命性是最为根本的特征,它意味着教育要遵循与尊重个体生命的遗传独特性和体验表达的独特性,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经历与经验,顺应个体生命成长的时间性。在一定程度上讲,感动将个体生命中的道德情感激活,并呈现它自身及道德行为。生命叙事沟通与交流着生命感受,激活、生成生命需要,提供个体生命成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吴伟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1019-1022
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命意义认识阶段、生命安全教育阶段和生命价值创造阶段。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是生命教育的前提,生命意义最终指向人的生活和人生;生命安全是生命意义开拓的保障,生命安全教育既指向自身也指向他人;生命价值创造是生命教育的根本宗旨,生命价值创造提升了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恩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3):102-105
当前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意义虚无、生命困顿和践踏生命等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比较突出和困惑的问题,高校德育对此显得无能为力,这与高校德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密切相关。生命教育不是独立于德育之外的教育形式,但是作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内容整合和方法论依据,融入到高校德育的实践,是对高校德育生命价值缺失的补救,也是提高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邓正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4):20-24
邓小平的生死观体现在他置生死于度外 ,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 ,为了党、国家、人民而奋斗终身的历程中 ;体现在他晚年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带头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为设计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实践中 ;体现在他对后事和丧事的安排中。他对中国传统生死观的既有继承 ,又有突破 ,表现了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7.
钟恩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音乐教育是最接近生命本真的教育,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要切实解决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中的问题,使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必须回归其生命的灵动性,构建生命化的音乐课程并以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本文试图通过对生命教育以及音乐教育的本体论解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探索我国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为构建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26岁腐败现象”看高校道德自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138-139
“26岁腐败”是近几年凸现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是社会原因和青年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缺乏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对此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以及为了我国整个防治腐败事业的需要,高校应当从“知”到“行”全面开展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