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除了武器的相对落后之外,其实有着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诸如君主专制制度下民众普遍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官民矛盾尖锐、存在大量“汉奸”现象;清军的腐败、缺乏战斗力,互不配合,以及清朝统治者思想观念的落后,不谙世界大势和国情、国力,和、战失据,等等。这些都是比武器落后更重要的原因,思想家魏源等人对此就做过一些深刻反思。清朝的战败,昭示中国需要一场全面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方能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时过180多年之后,仍然值得后人深刻记取!  相似文献   

2.
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探讨,由来已久,比较共同的看法是:“由于清朝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一看法无疑是正确的;而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反映在军事上,就是军事制度、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专就清朝当时的海防状况,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朝用于作战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八旗”、“绿营”在对外国侵略军作战中连连溃败,在国内对付农民起义军也是败多胜少,于是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在本籍举办“团练”作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并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香港的回归,说明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说明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对人类的文明、世界的进步,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到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固步自封,执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大大落后于西方,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汲取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激励我们开拓进取,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页,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划时代的新思想,从而使清朝闭关政策在政治上宣告破产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开始崩溃。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兴起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大胆的社会实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在阶级本质与思想主张方面,都是互相沟通的。他们在外敌侵略面前曾为挽救清朝而作出努力,并且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作出过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魏源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爱国者、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生跨越了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他无情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积极倡言并实行社会变革;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坚持爱国立场,反抗外敌侵略,力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并为此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正确主张.魏源深知:要御侮、必先强国;要强国、必须立足于改革弊政.而御侮、强国、改革三者的关键,又都在于要有人才.因此,他对于人才问题,非常重视,在他的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关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论者可以举出诸如社会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陈旧、封建政治腐败、军事指挥不灵等等原因,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灼见。然而,事实上在这些原因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原因,就是传统心态对中国人的思想束缚,影响了清朝统治者去正确客观地认识变动着的世界、认识“鼓浪而来”的对手,因而不仅在这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变”的近代战争中初遭惨败,而且在失败之后还不思改革进取,不得不继续吞下连连败绩的苦果。笔者曾就鸦片战争时期传统心态对清朝统治者的影响,作过一点粗浅的分析。本文试图从传统海防观的角度,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民制夷”是清政府面对新的中外形势所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利用民意抵制条约,但中央政府在此问题上却游移不定。直至道光末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清廷才下定决心用民“制夷”。咸丰初年“以民制夷”成为清政府制止“夷人”条约外侵权的强硬手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以民制夷”的方式更加激烈:它鼓动民众武力攻击“夷人”,自己则借此拒绝推翻列强强加的新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天下中心”观念,等级秩序的“礼法”观念,“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是清朝“闭关政策”和近代闭关文化心理赖以持续和生存的广厚土壤。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虽然在鸦片战争后不复存在,但闭关的文化心理却依旧存续。近代的“中体西用”和“西学中源”就是这种闭关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0.
简述洋务派买船与造船活动所遇到的阻力孙占元西方侵略者依恃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抵抗侵略,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时期提出了购买和仿造外国船炮的建议,从而“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清朝统治集团对此不以为然,林、魏的主张只能束之高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11.
香港从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地图上,直到今天却还标着“香港(英占)”的字样。立国欧西,远隔中国数万里的英帝国,究竟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手段,把中国领土香港据为己有的呢?又是怎样软硬兼施,蚕食鲸吞,一再展拓占领区的面积,久假不归的呢?在万众一心,振兴中华,重新提出合理妥善解决香港问题的今天,为了记取历史教训,重温一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历代国防的重心在塞防。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受到巨大的震慑,一些进步人士明确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一批爱国官员积极倡导建设中国海防近代化,并提出了许多方针与措施。在外国侵略者日益猖撅进犯海疆的压力下,清政府也开始重视海防问题,并下令筹议海防建设的具体方案,中国海防现代化建设铺开了阵势。1888年北洋水师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的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香港同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19世纪末以前,这种斗争尚处于自发的分散状态。20世纪以后,香港同胞与大陆人民反帝斗争的联系日益密切,香港工人阶级则成为历次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同胞以各种方式参加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期的反帝斗争中,“离港返省”最清楚地表明了香港同胞强烈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强盗肆无忌惮地侵入中国,与腐朽卖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狼狈为奸,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广大人民在苦难中惊醒起来。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鸦片不曾发生催眠作用,而倒发生了惊醒的作用。”“在中国,在这块活的顽石上,开始了革命酝酿。”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不断高涨,反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武装起义此伏彼起。鸦片战争后十年内,我国南北各省,汉、苗、回、壮、彝各族劳动人民,纷纷以捻党、白莲教、天地会、拜上帝会等作为组织形式,广泛发动了反清斗争,一八五一年,终于汇合成震撼全世界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5.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旨在维护鸦片贸易”的对华侵略战争,历时26个月的硝烟战火,最后以大清朝的惨败而告终。今已时过150年,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以鉴后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历史启示,发表个人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八、太平天国革命英雄“杀绝妖魔”的斗争哲学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强盗肆无忌惮地侵入中国,与腐朽卖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狼狈为奸,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广大人民在苦难中惊醒起来。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鸦片不曾发生催眠作用,而倒发生了惊醒的作用。”在中国,在这块活的顽石上,  相似文献   

17.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在这里休养生息,所谓“荒岛”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英国早在鸦片战争前200年,已蓄意侵占中国领土。19世纪初,它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香港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良港”,积极谋求占领。鸦片战争中,义律交互使用外交讹诈与武力威胁,于1841年1月26日将香港岛强行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江宁条约》,清政府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同意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2月对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第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一规定打破了人类历史上“一国两制”的零的纪录,为顺利收回香港并保持香港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创立了必要的政治前提c“一国两制”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土壤c本文试从经济方面来论述“一国两制”的基础。一、长期买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是香港繁荣的重要原因,为保持香港的持续繁荣,香港回归后没有必要立刻改变香港的经济制度鸦片战争前,香港还只是几个渔村,一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官方的翻译培训机构开始于明朝的四夷馆。本为东夷的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之后,四夷馆被清朝接收,但是,“夷”字被拿掉,又以鸦片战争为分野,先后改名为四译馆和同文馆。改名的背后或者有来自外族的推力,或者有来自外国的推力。然而,持久的推力是国内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因为人民利益才是变革的永恒动力,才是制度文明的落点。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时期,香港一度不被英国政府“看好”。英国在华攫取占领地有一个从舟山到香港的目标转换。其间,英国驻华代表对这一转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