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3.
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而且是19世纪末中国文学变革的先驱。他引进的进化论思想为文学观念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确立了发展、变革的文学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他与夏曾佑合著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把人性本体论引入小说领域,开“小说界革命”先河;他在《诗庐说》等文章中最早提出了文学审美价值论;他的散文吸收了西方论说文体注重逻辑论证的特点,被称为“逻辑文学”,在散文文体演变中起了重要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4.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的小说家,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革命战斗杂文大军中的一员主将,在杂文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20年代初,他就为《文学旬刊》“写了许多杂文”,1925年又在《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不少“文学评论和杂文”。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先生并列称誉为《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抗战时期茅盾来到重庆,用他的笔为神圣的抗战鼓与呼,在写小说和剧作《清明前后》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杂文创作,获得丰收,于1945年出版了杂文集《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5.
<正> (一) 革命文艺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们所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已经提出了革命文艺应当表现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还未能全面阐述文艺在革命事业中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论述的是列宁。他在一九○五年写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党性原则。他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文学观念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07年,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它既是系统阐述自己文学观的论文,也是在西方近代文学思想影响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前奏曲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篇新文学论文。必须承认,它的观念已经标志中国文学开始真正步入了近代世界文学的思想堂奥。鲁迅之前,对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过巨大影响的是梁启超。他不仅是晚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和理论中坚,而且揉杂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学观点,在近代中国提出了颇有吸引力的“纯功利”文学观。他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酷评潮流中存在着蔑视学理、一味求酷的不良倾向。著名批评家王彬彬的酷评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对三十年代革命历史所知聊聊,却在《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中出言武断,论据引用更是明显有悖学理。他对《三家巷》和《创业史》图解阶级斗争模式的指责也是不负责任的,且不符合小说的创作理念。从他所推崇《如焉@sars.come》片段的写作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存在问题,已经走上为耍酷而批评他人的歧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用笔奋战的文学家,却又高度赞扬拿枪战斗的革命家。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中曾指出:“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他在北京工作时期,对倾向革命的冯玉祥,曾有过帮助和支持。许广平回忆道:“在北京时,人们对奉直等军阀不满意,那时在南方革命  相似文献   

9.
1991年岁未,由浙江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浙江省作协创作研究室、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思潮”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有关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199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论题是及时而有意义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曾对中国革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同样是有机  相似文献   

10.
一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关于文艺阶级性的论争。《新月派》梁实秋首先发难。他在《文学与革命》中宣称:“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文学一概都是以人性为本”,“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梁实秋完全抹杀了人的阶级属性和文艺的阶级性,主要在于反对无产阶级文学,进而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当时以鲁迅、瞿秋白为首的左  相似文献   

11.
谢昭新 《学术界》2004,(5):59-67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是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理论观念 ,而且对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均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性的实践。相比较而言 ,胡适更大的贡献是在文学理论上。他的文学革命理论 ,不仅包括“诗学革命”理论 ,“戏剧革命”理论 ,而且包括“小说革命”理论。他的“小说革命”的理论观念主要表现在 :肯定了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 ;标举写实主义 ,文学面向人生 ;反对团圆主义 ,提倡新的悲剧观念 ;科学地界定了小说文体 ,规则了短篇小说做法。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边疆大吏、驻藏大臣,他对清王朝的边疆治理做出过较为卓著的贡献。同时,他还有一些咏藏诗传世。本文根据他的长诗《西招纪行诗》分析他的治边思想形成、表现以及其诗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论证其诗在清代咏藏诗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 列宁在一九○八年发表的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中,提出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个著名论点,同时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81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原则。列宁在一系列评论作家作品的文章中,在哲学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原则作了充分的论述。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列宁关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论郭沫若革命文艺思想的现代生成和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革命与文学》等一系列论文中,郭沫若用一些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了革命与文学的密切关系,该文表征了郭沫若革命文艺思想的现代生成和先锋性。是时,郭沫若建构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文艺观,推动后期创造社实现了"集体转向",并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另外,在郭沫若的知识谱系中,"变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关键词,它意指着他对文艺与革命等问题的辩证认知。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提出“厚农桑”、“减徭役”、“明黜陟”、“择官长”、“修武备”等主张。军事上他曾是镇边的将帅,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与朋友韩琦等分管陕甘军事,抵抗西夏贵族军事集团的侵略达四年之久,屡建功勋,对加强宋朝的国防力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在文学方面工于诗词散文。他曾应友人滕子京的请求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情景交融,千古  相似文献   

16.
回眸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化进程 ,已有很多人把起点定在王国维那里。对王氏的价值重估 ,是带着对本世纪中国文学的反思和重建的自觉的。王国维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堪与传统划清界限的新质 ,以至于可以把他算作文学现代性的起点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国几千年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挞伐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对文学独立价值的强调。如果说梁启超只是掀开了现代性文学观念帷幕的一角 ,那么到了王国维 ,这个帷幕便开始在徐徐地拉开了。梁启超提倡“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和戏剧改良 ,虽然涉及到了汉语现代性和体裁的现代性问…  相似文献   

17.
陈去病作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领袖、辛亥风云人物,以文字为利器,配合同盟会掀起反清浪潮,民国建立之后,他追随孙中山担任政治职务,发动武装斗争,身体力行地宣传革命.由于政见的一致、信仰般的追随、工作中的全力以赴,陈去病也与孙中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与地矿学研究刘为民(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济南250100)在《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中,鲁迅曾明确地表示过:“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可见他对自己所掌握的地质———矿物学知识,一直都充满了自信。那么,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青壮年时代是一位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对近代文坛有极大的影响,并推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其中有些论著如《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饮冰室诗话》,不仅对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倘以1920年为界,将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分成前后两期(这里是为叙述方便所作的假设,并非梁启超一生文学活动的分期):前期的文论多侧重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索,政治色彩比较浓重;1920年后,他在文学方面的论著则多属  相似文献   

20.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林非的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他在二十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