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有现实的学科的建立、发展都以其明确或不明确的人性假设基础出发,管理学作为社会学科中发展迅速、影响积极的显学,它与人性及其假设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管理思想发展中,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和实践属性相对应,形成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以及现实人假设.这些假设又成为管理理论发展的哲学基础,由此形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丰富的理论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河北学刊》2004,24(4):79-83
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形态是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 ,派生出了“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和”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经济文化形态则是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 ,演绎出了“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进程看 ,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 ,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 ,把对个人利益动力的驱使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 ,才会使社会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所以 ,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 ,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崇恶制度伦理的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H理论与和谐管理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向前 《江淮论坛》2005,23(1):30-35
正确的人性假设是一个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H人假设理论认为影响人性善恶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欲望、虚荣、比较、情感、权力等因素。针对H人假设理论的管理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4.
人性假设与教育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面对的是人,因此,建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必须是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和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教育理论。同时,它还为解释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的实然合理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人性假设及相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产生背景、主要观点、主要管理措施和评析等四个方面对“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等人性假设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制度公正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增伟 《社会科学》2005,3(8):79-86
当公正被确认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时,现实的制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符合公正要求的制度体系则被视为制度公正。一种制度公正与否自然不能脱离人性假设的考虑,现实的制度设计都是由不同的人性假设为理论前提的。制度公正是符合人性要求的产物,同时设定并付诸实施的制度又会反作用于人性。制度公正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或者维护人性中的某些方面,或者抑制、纠正、引导人性中的某些方面。制度公正的主要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个性,协调私利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哲学发展史演绎出以人本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两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管理领域的人性假设中显现出来:以往的“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内在地显示出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而现代的“文化人”、“创新人”自觉地流露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 ,2 0世纪 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为人本管理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与管理理论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发展到“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西方管理史上五种重要人性假设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对中西方新出现的人性假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对人性假设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性假设与德治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为古今中外的社会管理思想在最高层面和最高价值取向上都是使人民过上优良、幸福的生活 ,但在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上 ,根据人们对于人性善恶的不同假设又基本上分为德治和法治两种基本模式。“德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多层次的 ,它至少包含有最高价值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这样两层含义。德治的内涵远比法治的内涵丰富 ,在最高价值层面上 ,德治和法治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在具体的操作管理层面上 ,两者却是以不同的人性论假设为其理论前提的 ,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目前的德治和法治的讨论中 ,我们不能只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 ,从而忽视了两者在具体操作管理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方君诚 《兰州学刊》2008,(5):107-108,92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基础,作为众多管理理论之一的人本管理,更是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作为其理论关注的焦点。由此出发,去搭建人本管理型政府就有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职人员的人性假设及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公职人员的人性假设成为完善激励机制观念上的障碍。从国家公职人员的人性假设这个激励机制的理论前提入手,通过比较分析中外人性观以及我国对公职人员人性假设现状的考察,提出了我国公职人员“满足人”的假设,以期对公职人员激励机制的重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前现代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经济领域先后从宗教领域、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它要履行的专门社会职能被认同为经济的职能。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参加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人的人性的基本理解和判断就是“经济人”假设。随着现代经济和管理的历史演进“,经济人”并没有消失,而是从被动、单调的“经济人”演变为主动、丰富的“经济人”即“充实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4.
几种人性假设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的理论层出不穷,但真正在现实世界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却并不是那些纯粹的人性形上学,而是一些具体学科中关于人性的假设。它们主要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和“文化人”这五种人性假设。这五种人性假设在具有特定的合理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的同时具有理论上的片面性和边缘性以及实践中的误导性与偏差性,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它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实践超越性。由此评价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可看到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具有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实体性、超验性和抽象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整合人性理论,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管理实践的复杂巨系统性使人们更加关注对人的本性及人的行为模武的研究.尊重人性,在组织中编织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培养高度组织承诺的员工,通过相互信任而促成自发性的合作,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性的有效方法,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对"经济人"假设与"契约人"假设之下的公司治理进行解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及"契约人"假设均无法完整解构公司治理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治理人"假设,强调自利本性与权责利契约对"治理人"约束以及道德自律与制衡利益冲突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分析指出,在"治理人"假设之下,企业的使命在于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与服务,并保证其所创造经济价值的公平分配,公司治理的目标则在于实现企业复杂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个中强调道德自律及其对信任特殊资源交换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与人类社会的管理之道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历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 ,探索人类社会的管理之“道”———包括“道路”即人类管理所经历的过程 ,以及“道理”即人类管理所秉持的理念———对于提高人类管理活动的自觉性 ,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卡西尔的“文化人”假设 ,作为划分不同管理时代的标志 ,从而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管理、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以及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的管理活动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是老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具有本原性、规律性和不可捉摸性等特点,可以分为"本原之道"、"万物之道"和"社会之道"三种形态."人性自然论"假设是老子之"道"实现由"万物之道"向"社会之道"转变的关键.以"人性自然论"假设为出发点,可以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体系的推导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刁其怀 《理论界》2005,(2):104-10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伴随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信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从人性的逻辑假设前提出发,比较分析了中西方不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提出了建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支撑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