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用理性是在中国人应付环境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贯通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实用理性实质上就是经验理性。由于在全部经验中,历史经验所占的比重最大,因而实用理性也就是历史理性。与此同时,由于经验是通过教育而传递下去的,因而实用理性必定蕴含着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实用理性的主要缺陷是:急功近利、眼界狭隘;甘居中游、甘随大流;经验狭隘、思想模糊。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中提出了"实践智慧"的概念,开辟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不同的另一个哲学发展路向。实践智慧主要是指政治、伦理领域里的行动智慧,行为者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诉诸明智的行动。经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实质性推进,实践智慧逐渐上升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受重视的哲学理论之一。我们认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实用理性提升为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理性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获得的一项伟大发现,特别是经历了启蒙运动后,工业社会走上理性建构的进程。在现代生活中,人的一切对他人造成影响的行为,人的一切集体行动,都被要求包含着理性。但是,理性的进化却走上了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方向,以至于价值理性和经验理性衰落了,也引发了诸多消极后果。经验理性是理性的一项重要内容,或者说,是理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领域中,而且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中国经常使用的政策试点这样一种政策生成模式,就是对经验理性的应用。现在,人们不得不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行动,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已经不再在人的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行为选择以及一切行动都应当重视经验理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社会理性概念存在着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理解。社会理性应当是相对于个体理性的一个意义特定的社会哲学范畴。社会理性从结构上分为客观和主观两部分,而社会行动理性把两者联系起来。社会行动理性既是社会哲学理解和阐释社会理性的可考察的客体,又是融合了两种理性后的综合平衡理性,更多的表现为实践理性。社会理性应当是表现为社会行动理性的三方结合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在美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中 ,应紧紧围绕“以美育人”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把理性知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以形感人 ;二、要把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做到以情动人 ;三、要把审美教育与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掌握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做人的综合素质 ,完成以美育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太湖污染中居民的环境感知与行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韦伯的社会行动理想类型,根据行动者动机的不同把社会行动分为传统行动、情感行动、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4 种类型。通过考察居民对太湖环境及水质变化的认识、太湖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居民的环境保护参与度等3 个方面的感知,具体分析了在太湖污染形成与治理过程中居民的社会行动:日常生活中居民的传统行动和追求农业“高产”的目的理性行动,集体无意识地造成了太湖内生污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居民态度由初期迎合到后期抵制,体现了居民“赚钱”目的理性和“健康”目的理性相互交织的行动逻辑;在政府太湖环境治理过程中居民表现为集体沉默与被动服从,这是居民对政府依赖、无奈等情感行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经济行动在于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经济行动是原子化的个人行动,不涉及任何社会关系。新经济社会学从嵌入性的视角出发,对人的经济行动加以解释,指出人的经济行动是理性的,但理性的经济行动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经济行动是一种社会行动,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并产生了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西方理性是关注超验世界的普遍理性,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严密逻辑的世界观。逻辑使法律的外在手段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但建立在普遍逻辑基础上的道德是绝对的道德,人们无法用它去规范社会行动。中国传统理性是关注经验世界的经验价值理性,不关注普遍逻辑,是多样的、相对的。没有建立起逻辑,法律的外在手段难以实现。它使多样的、相对的,能较好地用于规范社会行动的经验的多层次的道德建立了起来。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必须重构理性。重构的理性必须是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理性。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基础上能建构起这一理性即“实践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具有双重品格,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建立在理性的根基之上的,无论是在理论理性领域还是在实践理性领域,理性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认识论中,康德通过以想象力为中介的知性范畴将先天认识形式与经验质料结合起来,形成了可靠的知识.而在道德领域中,康德通过理性对于人的行为的直接规定彰显出了人的自由性,道德律是一种普遍化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通过人的行为落实到经验世界中去.康德最后通过上帝的悬设保证了德福一致,从而使形式和质料能够实现最高的结合,这也代表了康德对于人的尊严和幸福的信心和关切.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思想的特征是力图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结合起来。他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抽取出“爱欲”作为人的本质,从黑格尔哲学中借鉴并改造了“理性”观念,把它看成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把爱欲满足看成是人的幸福的根本,把批判理性看成是追求爱欲满足的基本手段,强调爱欲本质和批判理性在人性解放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全盘西化;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农化,还是工化。此外,大部分人主张政治改革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深入,知识分子逐渐富于更多的理性自主意识,他们大多数人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应该是把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的、非资本主义的、以工业化为核心工农并重的模式。同时,由于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内涵理解的偏差,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践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应当从实践合理性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 )分别加以考察。一个科学的实践合理性价体系应当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和形式 ,将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有机和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理性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与社会现实之间建构方式的不同,它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出来。这说明,理性是历史的理性,有历史的维度。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理性嬗变的历史。由于现代性与理性的内在逻辑关联,现代性的状况也不可避免地通过理性的嬗变表征出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叛离、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殊途同归是现代性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相关配套政策改革滞后 ,导致地区差异越来越大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家庭养老的方式选择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依据农村养老主体的不同 ,可以把农村养老分为福利养老、家庭养老、综合养老与自主养老。这些不同的养老方式的选择是多种机制与利益作用的结果 ,文章从博弈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分析多种养老方式选择的原因以及背后的理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贫富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主体的经济理性作用,贫富分化加剧是因为部分经济主体的经济理性没有受到道德理性的制约以及某些政策、制度不合乎道德理性的要求。为了有效调控贫富差距,要发挥道德理性的价值调控作用,使分配趋于公平与合理。  相似文献   

15.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理性特征及其技术理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作为时代属性和特征的总体体现,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蕴涵。在现代经济、文化形式和政治的变迁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它与传统时代性和传统社会的差异性。以哲学理性的视角去审视。相对传统社会及其时代性而言,现代性不仅更加凸显出了其技术理性的僭妄,而且在现代的各种理性形式中都在深层次上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现代经济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化、标准化;现代文化理性的消费、娱乐、时尚化;现代政治理性的民主、自由秩序化等,都内在着深刻的技术理性根源。  相似文献   

17.
西方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已形成危险的思维定势:把科技等同于工具理性本身,不断放大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甚至否定科技本身。这种“等同”与“否定”,丧失了扬弃科技异化的实践根基。必须用辩证实践的眼光审视科技,把握扬弃科技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当代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科技,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立场,防范科技被既得利益集团操纵成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18.
工具理性的确有压抑人的个性化思想和丰富性生活,缺乏批判精神的消极作用.然而,经历过痛苦磨难和深刻教训的人类必须懂得,无论怎样完美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若不借助工具理性的力量,就永远只能是乌托邦.即便从改造现实的角度看,人类也不能一举建造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人间天国,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将永久存在.任何想要把理想与现实压缩成一个平面的尝试,都势必将人类引向更加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从18世纪到20世纪,康德、韦伯和罗尔斯等人的公共理性思想具有一元性特征,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基础和不同的发展主旨。康德的“普遍的人类理性”立足于认识论层面,留有中世纪理性的道德痕迹;韦伯的“工具理性”则完全融入了组织,从属于法的形式并舍弃了价值属性;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尽管局限于政治领域,但试图融合法的形式性和道德的引导性。总体而言,工业社会的公共理性主要是一元公共理性。后工业化过程中,博曼等人假设公共领域及其价值的多元化,提出了多元公共理性。这是公共理性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但两者都无法摆脱其本质的竞争特性,不利于合作治理的实现。因此,公共理性的发展将走向合作理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与人文主义间的关系谈人文理性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危机是科学和人文主义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理性绝对化为理性主义的结果.文章在历史地回顾与反思科学和人文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时期理性的偏颇,进而提出要克服科学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科学和人文主义相统一的角度重建人文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