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追求的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形成原因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罗茜自编的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预测问卷,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的城市空巢老人在孤独感的总分及各维度的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健康情况的空巢老人在孤独感的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身体不好的老人比身体好或一般的老人的孤独感的得分更高,孤独感更强。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空巢老人的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对孤独感没有显著性影响,健康状况对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家庭是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构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是一个涉及个人、家庭、组织和政府以及社会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但就目前来看,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不健全,还存在着很大的破口。不论是个体、家庭还是社会等支持系统,对于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到底如何才能健全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个体、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来对空巢老人进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空巢老人”是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形成的新群体,该群体的规模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会越来越庞大,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需求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也伴有着一般老人的共同表现。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状况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为之进行相关消解路径的探寻。本文即立足于这样的出发点进行思考与探寻,希望能够考虑社会交往平台的构建、生活养老体系的构建、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挑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老人家庭的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以沈阳为例,沈阳市现超过60岁的老人已经达到119万,其中70%是空巢老人。但社会对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并未给予相应的关注,大部分空巢老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对空巢老人进行有效的干预,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整个实务中去,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社工机构的专业管理、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模式提供实务经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所以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吉林省快于全国。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与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逐渐不如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社工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的研究,探讨中美社工关于空巢老人社会工作实务的思路和工作方向的差异,并为我国社工在空巢老人的工作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和医疗服务需求,探讨建立空巢老人医疗服务站的可行性。随机选取牡丹江下属的4个市和2个县中任意一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的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对38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农村空巢老人需要获得保健指导、疾病方面知识等方面的医疗服务需求。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有医疗服务需求,建立空巢老人医疗服务站,可以很好的满足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其健康。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离退职工的人数也越来越高,离退休职工群体在我国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离退休职工的退休生活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离退休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他们不仅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离退休职工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不仅是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更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需要。  相似文献   

10.
空巢老人家庭是指无子女或未与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包括独居老人、老夫妇俩和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也包括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不同住的老人。空巢老人作为老人中的特殊群体,数量、比例不断增长,其生活和精神状态期待社会关注。如何使这部分老人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活是指在外部环境作用下,由人体意识而产生的对事物的认知、情感的表达、生活的理念以及态度等,反映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即是整体的风貌,而风貌的体现又是感性的、直观的,是由学生长期接受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及情操培养等方面共同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的精神生活影响着未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社会能否健康运转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大学阶段如何为学生构建阳光和谐的文化环境,是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公安院校高等教育决定着中国公安事业的未来,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公安事业的生力军,关注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中国公安事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精神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国外、我国港、澳地区和大陆部分地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广西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广西低龄留守老人所占比例最大(57.16%);2.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自理能力尚好,经济收入有基本保障。查阅已有的心理健康文献,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消极心理现象较严重,积极心理现象不理想。现以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提出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心理健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深入改革、全面转型的新时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降低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依据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具体叙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中的核心作用和现实困境,最后结合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以期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该法此次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并倡导和鼓励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对此,本文即尝试通过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需求观两个角度来探讨增加“精神慰藉”内容对于保护我国老年人权益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就要从体育教育上出发,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引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来做好教育目标调整工作,完善体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2005,(2):62-62
现在,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有6亿,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日益改善,老龄人口的数量还会成倍增加。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将达20亿,在人类历史上,老年人口数量将首次超过儿童数量。  相似文献   

20.
去年发生的富士康公司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和多起校园袭童案件,引起全社会对精神健康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关注。如何有效杜绝此类悲剧事件的发生。国际上,美国等国家已在此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