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好作家都有他的天籁之声,莫言叙事的天籁之声既来自他大彻大悟的心灵自由,更来自他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获得的自由表达。他对母亲、童年、大自然的极端看重,由此糅合各种民间艺术因素,无拘无束地释放着自己孕成于故乡的感觉、体验、想象,使其叙事一直保持天籁之声。他在"敬意"中告别而产生的罕见的创作后续力伴随着莫言不断得以舒展的自由心灵,让其天籁之声越加丰富。莫言新世纪10年的创作由此预示出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李贺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其诗歌风格以冷奇幽艳著称 ,宋人曾以“鬼才”目之、“鬼仙”誉之 1。对于李贺的创作特色 ,前人已有充分认识 ,如杜牧所谓“鲸口去鳌掷 ,牛鬼蛇神 ,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2 。周紫芝所谓“李长吉语奇而入怪”3、王思任所谓“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如此之美 ,幽冷溪刻”4 ,皆为中肯之论。李贺之所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与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创作心理定势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后者恰恰是李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拟通过揭示李贺创作个性和创作心态的特点 ,进一…  相似文献   

3.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燊 《理论界》2022,(5):97-103
梁代七言古诗独具特点,代表先唐七古的高峰,而其美学特质包含古雅、绮靡、清靡、繁缛诸层面,这与在梁武帝的审美倾向影响下所形成的时代风尚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其中,古雅是指形式的变化之美;绮靡与情志关系密切;而清靡是基于隐逸清虚之美,与绮靡相联系,自其中嬗变而来;繁缛则与崇儒尚礼关联。此外,绮靡审美为后代所批驳,则是基于唐代风骨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缘情绮靡是陆机关于文学创作的纲领性思想.陆机用意于观察、体验、研究、总结文学创作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研究了为文之用心,研究了艺术想象与构思创作,研究了灵感现象、声韵现象以及文体风格.他还研究了文学创作的甘苦体验,如文思的通塞,创作的愉快与艰难,文学的作用.他重视文学自身特质,淡化功利思想.其艺术家境界的实现,不是无目的的,也非不期然而然的,而是苦苦追求的结果.他是一位自觉创造艺术美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作家之思想、创作心态往往能从其笔下的人物反映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历史积淀的人物形象,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的崭新意义,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燕青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就已出现,通过对其形象草创、形成、成熟、俗化这样四个发展阶段的钩索,发现他是《水浒传》作者精心重塑的一个人物。透过作者对他的特殊处理,并把他和宋江结合在一起考察,作家徘徊于现实抱负与历史教训之间的矛盾心态十分清晰,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则是由儒家思想的时代困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陆机为太康之英的评价本出自钟嵘的《诗品》,但是有不少后来的论者不同意此说,或认为潘岳胜于陆机,或认为左思胜于陆机,总之,太康之英的桂冠不该属于陆机。这场学术公案已历千年而至今未决,近年竟有人著文要把太康之英的桂冠冠给左思。笔者认为,其实,不管是从人格魅力、文学创作、文学理论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来看,太康之英的桂冠非陆机莫属,钟嵘对陆机的评价实为千古定评。  相似文献   

8.
宫词与宫体诗完全不同,宫词是专就描述对象而言的,被误解了1400多年的宫体诗实质上特指一种文体.现存宫体作品无论作者还是题材范围都不仅限于宫廷,而宫词描绘对象的唯一性却在于宫廷,反映皇宫禁掖生活的方方面面.宫词创作主旨与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与六朝追求绮靡之风背景下的宫体诗创作旨趣不同.宫词可谓源远流长,而宫体诗存在大约150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创作中 ,曹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他创作上的成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既清醒地意识到家族伦理对人生命力的扼杀 ,又对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调与传统美德充满向往之情 ,既同情蘩漪式的对传统家庭的破坏 ,又对为家庭做出牺牲的愫方式的人物赞美不已 ,这种矛盾的家族感情很大程度上源于曹禺的家族体验 ,而他的旧家情怀既影响了他戏剧创作的情感色调 ,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他创作的感性基础与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家。人们通常从文学作品解读的角度分析他。其实他更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他的创作思想更能体现出其人格魅力和创作个性。本文力图从他作品中关于创作的谈论把握其文学创作现。  相似文献   

11.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被征入洛.此时,陆机有着"亡国之余"与被征之"南金"的双重身份,被视为"亡国之余"是陆机所无法忍受的;被征之"南金"的身份,则使他看到了通过展现才华,改变"亡国之余"身份,实现人生理想的希望.此时,洛阳文坛也迫切需要一位领军人物将其带入进一步的辉煌,入洛后的陆机正好承担了这一角色.通过与洛阳文坛文人的广泛互动,陆机和洛阳文坛文人共同推动了西晋太康文学走向了"文章中兴"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2.
王钟麒不仅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小说戏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但是他戏曲创作与发表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依据新发现文献资料,考辨王钟麒创作四种传奇的相关史实,并对王钟麒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观念之关系做一初步讨论,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与评价王钟麒及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贺仲明 《东岳论丛》2012,33(12):10-14
关于莫言的创作立场有多种争论.我以为,乡村立场是莫言最基本的创作立场,只是这一立场不是封闭而是开放,不是单一而是丰富的.这最典型地体现在其早期创作中.随着莫言对文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的创作表现出超越乡村立场、进入更深远人类立场的趋向.但这不是对乡村立场的放弃,而是对之的超越性拓展.深入而开放性的乡村立场,使莫言拥有了深厚悠远的创作源泉,造就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个性,也使他的创作能够超越民族阅读范围,为世界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
太康文学作为西晋主要的文学现象 ,在创作风格及方法上继承并发展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太康文人不但继承了建安文人“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创作风格 ,而且对这一时期以“悲情为美”的审美思想也一并因袭下来。同时 ,亦继承发展了这一时期尚文辞、重音律的创作手法 ,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繁缛华丽的文风。在文学理论的建构方面 ,也展示出二者间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南朝骈赋,有的批评家鄙其情感、气韵不足,形式有余;有的批评家则欣赏其形式美。笔者认为,南朝骈赋不全是一片绮靡之庸音,也有一些较为优秀之作。有些创作,不仅靠形式美取胜,更是形式美与作家生命体验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取得了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陆机诗"源出于陈思",以《诗》之《国风》为基础,家国感慨寄言典重,显示出深厚的风雅特点。但入洛以后,其诗歌风尚发生了明显转变,从古语到景物,从四言到五言,诗体面貌由典重到绮靡。在体裁、声律、修辞、物情等方面,他充分表现了弘丽妍赡、翩翩藻秀的卓越才华。从陆机诗风转变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晋时期作为一代都城文化的洛阳文化的绮靡倾向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从19岁开始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其创作历时之长在当代文坛也很少见,新疆自古以来是文化荟萃之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王蒙29岁来到新疆,45岁离疆赴京,在疆十六年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开拓了另外一番天地,可以说王蒙的"换心手术"是在新疆完成的。本文以王蒙在新疆的十六年大概的人生发展为主要线索,力图在他十六年新疆经历的基础上还原他七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以期为我们更好的认识王蒙与新疆文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明末安徽作家阮大铖的诗学主张、诗歌和戏剧创作的内容、艺术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对阮氏的诗歌创作做出初步分期,并分析探讨前后期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文章认为:阮大铖在明代文坛,其创作实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堪称一流,但由于他为人“奸诈贼猾”,为志士遗民所不齿,以至明清以还的所有正史·艺文志、总集、选本都不选阮氏诗文。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界开始冲破禁区,出现了少量单篇论文,但大多是针对他的戏曲作品,对于阮大铖诗歌和生平研究,可以说还处在拓荒阶段。因此对之进行综合评估和创作分期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的戏曲创作集中在顺治九年到十年初,正好在他仕清前夕。他在这种特殊时段从事戏曲创作,与他的生活环境、戏曲观念有关,反映了他对戏曲独特功能以及担负使命的认识。他在创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选择与超越的诸多信息,既与他的文体选择有关,同时也是他内心真实景观的自觉呈现。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