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民族精神对于各族群众起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高原民族创造的藏族民族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西藏和平解放后,高原各族军民共同培育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西藏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应对来自藏族传统文化、境外敌对政治势力以及西藏社会发展的系列挑战,积极探讨切实有效的民族精神的培育途径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古域西藏     
《中文信息》2004,(9):91-93
  相似文献   

4.
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进藏游客数量激增,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接待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将对该世界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并成为阻碍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旅游环境容量的部分理论出发,就缓解布达拉宫接待压力及加强对布达拉宫保护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整个西藏文化旅游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体现.西藏高校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任务更为艰巨,为此我们要结合西藏高校实际,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西藏传媒是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实现西藏社会长治久安的利器,是推动民族文化建设的渠道和平台,是保护、繁荣西藏民族文化,构建西藏和谐文化的基础。传媒在构建和谐西藏的伟大进程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特别是西藏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今天,西藏文化成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一种“文化资本”,有待于从藏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俗风情等多层面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西藏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色,使之成为西藏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积极地、科学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无处不在,但也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容的糟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扬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处理历史传统问题的基本准则.我们实践江总书记关于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要求,就要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文化糟粕予以摒弃.我们必须以创新精神,大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敢于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成果,不断创新,西藏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提高.必须发展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传媒,大力培养一代文化新人.  相似文献   

9.
西藏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生产、民俗等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育竞赛与娱乐活动很自然成了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再透过民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现象”去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藏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经济效益,为西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西藏地域的特殊性,使其在旅游开发中特别是游客大量涌入这块生态脆弱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藏族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藏民族文化出现变异,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影响到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杨振之先生提出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对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老西藏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为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而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卓有成效地推动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要较好地完成党中央所制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任务,必须从“老西藏精神”中挖掘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因素与经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文化的变量是经济发展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忽视了文化,就是忽视了经济运行中最基础性的东西。西藏以中央财政资本注入为主要动力来源的自然资源开发型工业化道路,缺乏发展的后续力,不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针对西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特征,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西藏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了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四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法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行和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西藏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民族法制的强力保障。从重视民族法制建设,树立“依法治区”理念;西藏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方法规规章;加强自治法规建设;加强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民族法规的实施等方面,探讨旨在保障西藏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14.
"老西藏精神"是用奉献铸就的丰碑,是薪火相传的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老西藏精神"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接班人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西藏旅游研究所"是以西藏民族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旅游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国家民委民族旅游研究会、西藏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协同建设,2015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学术实体。研究所以"推进科研协同,深化教育发展,推动西藏社会发展"为宗旨,对西藏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有效的研  相似文献   

16.
我院民族学系、民族研究所陈立明教授和曹晓燕副教授合著的《西藏民俗文化》一书,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读完这本28万字的著作,感到内容丰富翔实,文字朴实无华,不失为一本了解、探讨西藏民俗文化的好书。纵观全书,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全书贯穿求真务实的精神书中绝大多数材料来源于作者的亲自调查。为写作此书,作者曾多次赴西藏调查和核实材料。1997年再度赴西藏昌都、那曲、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进行文化考察。特别是陈立明教授曾四次深入门、珞地区,采访了林芝、墨脱、米林、朗县、隆子、错那等县的几十个山庄村…  相似文献   

17.
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辉煌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几个世纪,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战斗历程;介绍了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探讨了西藏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一生中以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他关于西藏民族问题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消除帝国主义在西藏民族问题上的破坏性作用,化解汉藏隔阂与矛盾,实现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基点;贯彻慎重稳进方针,以求安定团结,在平稳中求发展,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准则;前瞻未来,立足于使西藏尽快发展,让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西藏较少民族围绕喜马拉雅山脉南北迁徒,使少数民族在藏南地区的人口数量激增,改变了藏南边缘的政治格局,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也进一步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相似文献   

20.
西藏社会存在着两大矛盾,决定了发展和稳定是西藏工作的两件大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落实好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在西藏的最大实践。基于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理解,西藏发展要真正强调以人为本,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通过统筹兼顾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