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适当强化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民族平等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历时8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一方面明晰农信社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促使省级政府积极承担对辖内农信社的依法管理职能,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山东省农信社改革过程中外部政策扶持与内部制度变迁的实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信社改革绩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1):109-1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山东省546份以农民为对象的调查问卷分析,近几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不断改善,农民对于供给状况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同时也存在明显问题。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失衡突出且成为农民生产经营最急需的产品。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明显,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自上而下"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决策方式,"一事一议"难以有效开展。为此,应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增加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建立反映农民需求意愿的"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方式,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和信任程度,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命题:"公共服务均等化".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指出,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能够公平有效的向社会提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在农村.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需要使公共资源对处境不利的农村居民进行倾斜配置和优先扶持,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对山东省三县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实践证明,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合意度和需求程度的情况需要进行实证分析,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次序和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运行现状的调查和梳理,探究制约青年民间组织生长的合法性困境、行政干预过度、资源缺乏和内部治理失范等四方面的现实困境,并针对制度供给不足提出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县乡财政运行分析--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效应,同时,农村税费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对县乡财政运行产生财政(预算)效应,主要表现为县乡财政减收,收支矛盾加剧.目前我国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制度根源在于政府职能定位不准,职责划分不清,财权过于集中,政府层级制度不合理以及公共品供给制度不完善.我国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因此,解困的根本之策是制度创新明确政府职能,逐步从"越位"中退出;完善财政体制,保证地方财力;改革政府层级制度,提高运行效率;创新公共品供给制度,解决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方式,其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加以考察。当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需求源于固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社会中新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就产生了打破原有制度均衡,实现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些潜在收益。而法律秩序和政府态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原有制度安排、以及国际社会因素的存在则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条件。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31-238
绿色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当前制约我国绿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绿色发展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结合起来,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绿色发展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欣 《兰州学刊》2012,(1):184-190
甘肃校车事件后,以政府为主导的校车立法制度供给强势展开。文章从校车刚性需求、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监管混乱以及校车行业的发展这一实践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对校车制度的需求对我国校车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以香港地区的校车立法为参照点,对我国目前时空条件下的校车立法制度供给提出或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本身蕴涵了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供给主体的多元性。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供给机制正在生成,但处于初级阶段。从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来看,目前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行政机制为基础,以准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自治机制等多种供给机制优势互补、互动合作的多元供给机制。多元供给机制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周白雨 《齐鲁学刊》2020,(5):101-1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经济体系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战略手段。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可从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制度体系三个方面明确动能革新的必要性与底层意义;从要素配置效率、创新动力和制度动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结构性分析,可明晰新旧动能转换的运行机制。新旧动能转换应在处理好市场主体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市场层面与政府层面有机协作,深化共建。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始,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成效如何?人民银行出资是否购买到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预期中的市场机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践的研究发现,商业化、集约化虽然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长期发展趋势,但短期内的推动力仍然是逐年强化的行政操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排斥了资本和产权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有效弱化行政控制,强化产权和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将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革门槛"与"消费黏性"的视角,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进行测评,并采用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升级产生的门槛效应与动态效应.研究发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管理"的核心,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于第一类与第二类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实现门槛跨越时,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居民消费提量扩容.(3)消费升级存在时间上的"黏性",当期消费升级水平受到往期水平的正向影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打破这种"黏性",进一步助推消费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家庭负担、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上海公共租界是鸦片战争后英国根据其商业需要胁迫清政府而强占的殖民地,是近代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载体。租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移植与变迁是近代中国外生性制度变迁的典型案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如果新制度产生的收益超过制度改变的成本,制度变迁就会发生。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视角出发,研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永租制、道契、土地评估、税收、土地交易等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完善,认为公共租界以永租制为基本制度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共租界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当代城市化土地管理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制度的重要性要远大于资本、技术、人口等经济要素。所以在评价一个地区竞争力时,应把制度考虑在内。本文试图通过将制度的诸要素——产权改革及保护情况、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在山东和其他沿海诸省之间进行比较,对山东对外贸易的制度竞争力作一评价,并为山东提升本省区的制度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供给侧”为重点推进粮食“两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国粮食领域存在着粮食品种产销结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粮食"供给侧"是基础,"需求侧"是目标,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对我国粮食宏观形势作出的客观评估,应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坚守粮食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四条底线",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粮食"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改革同步发力,促进粮食"两侧"结构相互协调与适应。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按户口性质划分的二元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社会的二元化特征渐趋模糊,按户籍性质的不同进行计划生育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管理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后继续贯彻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路以及以此为前提的社会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从加强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入手,推进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民政府1927—1937年间推进农村改革的既有研究,形成了主体否定说、市场肯定说两种评价。不过,这两种评价均未准确认识到国民政府在改革中的正面作用及市场创新的关系。国民政府通过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等强制性制度供给引导农村改革;城乡市场则以拓展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及民间乡村建设力量参与等创新空间,形成系列市场诱致性创新;二者双向互动,促进了农产品的相对丰富、城乡市场的相对繁荣,为民国第二次黄金期奠定基础,其成功与不足之处能为当代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发展家庭农场和发挥民间力量与传统文化独特作用等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7,(11):137-143
基于索洛余值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显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验数据为例,期望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1979-2014年,山东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年平均增速较低,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也较小。尤其过去10多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结构优化的效果并不明显,长期来看,如果不能扭转这一趋势,可能面临经济衰退的困境。这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下,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地区唯一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因此,着力推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深化体制性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