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有语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缺陷,诸多领域的学者之间对它的意义缺乏一种明确无误的共识.阿瑟·A·伯格通过他的小说,将后现代主义相关的问题集中在-起,以碎片的形式展开,主要体现在文体碎片、装饰碎片、快餐碎片和理论碎片.既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大集合,又是一次后现代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作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玻璃山》中体现出其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他运用非线性、反体裁、拼贴画等手段在语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以碎片的形式、元小说的特点刻画了碎片的主题,从而创造了一个碎片式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罗伯特.库弗在其短篇小说《卡通》中使用碎片化叙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小说以碎片化的形式叙述了"撞人"事件,创造了一个迷乱、困惑的世界,一个荒谬、混沌的社会,从而把真实与虚幻,写实与夸张,严肃和嘲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碎片化特点为视角,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以及场景三方面碎片化特点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心荡然无存,碎片突兀而立"的主题,表明了碎片能够反映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以及人类自身的支离破碎,由此进一步展现小说现实与虚构交织互融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影片《记忆碎片》(memento、2001年),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实验电影。在这部120分钟的影片中,几乎浓缩了后现代主义的所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后现代主义艺术存在方式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工业社会发展中后现代意识的产物.作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含义的阐释以及后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多元化的存在方式,从而进一步理解后现主义艺术这种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其他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来说,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对于后现代理论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她将后现代主义诗学作为一个可以系统进行阐述的灵活概念。针对当时后现代主义讨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哈琴同哈桑一样,认为要讨论后现代主义诗学首先有必要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化。因为她认为艺术和艺术理论都应当是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组成部分,而她自己所要建构的诗学也正是将后现代主义置于理论与艺术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当代设计称之数码时代的设计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体现在“浮于表面、失去意义、只有无数断裂的碎片的叠加和组合,一切都成为虚假、复制、类象”这一层面上。它使广告变成为一种毫无思想的时尚。当戛纳广告节再一次将绣球抛给后现代主义作品时,笼罩在数码时代光环下的“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让中国广告人爱恨不得。剖析数码时代设计艺术,寻其本源,意在探求这一具有时代性文化思潮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对现代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回溯并把它们作为生活艺术的内容和策略,作者认为生活的艺术教育是现代艺术教育的趋势.最后作者构建了生活的艺术教育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内地的某些电影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姜文的一系列电影作品具有无中心、无根据、拼贴式、多元主义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从碎片式语言、不确定性以及黑色幽默等三个方面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特征进行分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体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多尔诺哲学尤其是艺术哲学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痕迹 ,与后现代主义有着重大区别。但其否定辩证法又蕴含着丰富的后现代思想 ,对后现代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 ,阿多尔诺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汉字城市的语源揭示了“城”的本质属性:(定居者所属的)大地(土)的自我实现(成).“城”的这一属性源自维柯的林间隙地原型,因而“城”的原型反映了人类进化、进步的历史及其文脉所在.其中“城”的声符字“成”(从丁从戊的结构)所含的丁火象征着城市圣火,标志着城市的灵魂;而“成”所含的大戊是城市整合力的象征.“成”之两大因素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原型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文字,即汉字,这一称谓毋庸置疑。但是,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不是就叫“文”、“字”?抑或是其他称谓?试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应是“书”、“契”,而“文”、“字”是后来的假借用法。  相似文献   

15.
词学批评中"大"与"小"这一对范畴内涵的形成与丰富,与词孕育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与"小"本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与其在诗文批评中的运用及词学批评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词起源的民间性和女性化色彩决定了词在正统文学观念中长期被视为"小道""卑体".随着李易安的词"别是一家"、苏轼的"自是一家"、张炎的"清空""骚雅",到清代"西泠十子"以大雅为旨的尊体论,在一系列词学批评的影响,以及词本身的文人化、案头化和雅化的过程中,词逐渐从"市井小技"走向了"大雅之堂",词学也一跃而成为清代以来直至当代的"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礼"命"仁"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仁"和"礼"之间是双向互含的关系,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命"是仁礼能否合一的关键.孔子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立足于仁,着眼于礼,礼是一种手段,仁礼合一是一种最高境界."仁"礼"命"的关系影响了儒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而“有”“无”则是“道”的核心问题。对《老子》“有”“无”的考察,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和“道”统“有”“无”两种见解。作为一种合理的诠释方式,从断句、词性、义理等方面来考察“有”“无”,可以看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万物的本原、本体,从本质上来说,“道”是“无”“有”的统一。“无”是指天地形成之初的无形状态,“有”为实有,是万物之母,万物同出于它,“有”与“无”同出而异名。  相似文献   

18.
塔斯基宣判"自然(日常)语言"死刑,是因为他发现它内含"矛盾被证".塔斯基误把自己犯的"矛盾定义"谬误"迁怒"、"归罪"于语言本身,所以塔斯基的"层级论"应被抛弃;哥德尔和塔斯基两者的理论"相通",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与学的形上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业乃是教学,然而这种模糊的认识导致人们对“教”的遗忘,即缺乏对“教”之本质的反思。就作为“教”之本质意义上的“传道”与“反思”的层面而言,“教”是不能进行的,我们只能“无限”的切近,对教之本质的切近须靠“点拨”和“熏陶”。目前而言,以追求“高效”、“实用”为宗旨的教育模式恰恰使得我们忽视乃至遗忘了“教”之本质。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