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卢卡契的早期著作有两个论调很突出,一是为历史的表面混乱现象寻找关键,一是为他自己那样知识分子的静观生活找寻理由。他在信仰上是个共产主义者,在批评方法上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过去看;他有突出的传统感;对苏联的现实主义很淡,一心只注意18、19世纪的诗歌、小说,因此表现了在选材方面的保守性。卢卡契把法西斯灾难的根源一直追溯到谢林的反理性主义,同时又坚持人性价值的纯(氵絮)性和生命力。卢卡契以外物化的概念来说明巴尔札克以后法国小说的衰落。在前工业时期,人和环境自己周围的物质客体有一种天然的接近。这种接近被大规模生产毁灭了。作家和感觉的实在隔绝起来,因而或流于讽刺,或逃入对古代的幻想。卢卡契论历史小说的见解很值得注意;司各特以后历史小说的衰落也是由于艺术家的想象失去了自发性,变得和自己的材料隔阂起来了。象福楼拜就是由于和时代失去接触,就无法从想象中体会古代,在论汤姆斯·曼的几篇文章里,卢卡契所关心的是资产阶级艺术家在这个马克思世纪所处的困境,说汤姆斯·曼宁愿置身于历史潮流之外,同时亲身体会到这种选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不多见的几个构建了自己的哲学系统的职业哲学家之一。他继《中国哲学史》和《新对话》之后,完成了一部旨在存亡之际面向人的存在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宏构———《贞元六书》,即他的"新理学"体系。其中,对实际无所肯定或者甚少肯定的理气范畴,在当时乃至今天学界引来的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3.
赫伯特·马尔库塞对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观点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继承的不是列宁所说的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学说,法国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直接的、主要的来源是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中,又主要是《精神现象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个来源还是三个来源?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三个,马尔库塞关于马克思继承的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而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片面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说,理应否定  相似文献   

4.
卢卡契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上。在卢卡契对欧洲现实主义的研究中,最为出色最为精彩的无疑是他对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尤其是他在《托尔斯泰和欧洲现实主义》一文中提出的“性格摆动说”。卢卡契的这一“性格摆动说”,主要是依据他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分析所概括出来的。卢卡契的“性格摆动说”,一方面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最富于美学价值的经验材料,从而为现实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5.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理性思考—读《爱弥儿》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这位让后人争议的启蒙思想家的矛盾个性在《爱弥儿》一书中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从其矛盾的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中悟出一些真谛。他的性善论既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也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体验;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和倡导者;他把儿童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爱弥儿》一书既有卢梭关于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也有充满美好臆断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欧克肖特指出:近代欧洲,政治理性主义是一种影响最为广泛思维方式,"今天几乎所有政治都成了理性主义或近理性主义的"。对照中国近代史,人们会惊讶中国近代政治也是理性主义的,比欧洲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代中国,康有为也算得上是一个政治理性主义者。他一生在政治活动中屡遭挫败,与其自身的政治理性主义特质相关;其政治生涯上的失落与潦倒,除了事功方面不得志之外,也与充斥整个时代的政治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站在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立场批评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错误”态度,指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是“完全虚构”,是变相的神学,是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错误。这一批判推动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抽象地概括为具有某种反理性或非理性的思想系统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体系虽然从总体上是属于理性主义的系统 ,但这种理性主义又与古典哲学讲的理性不同 ,它具有现代理性的反理性特点。当然 ,本文也不赞成把马克思诠释成为一种非理性主义 ,认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既要看到这个系统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 ,又要领会它的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结论是 :只有从整体上、具体地去认识 ,而不是局部的、抽象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才可能完整、准确地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9.
维布伦不仅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高等教育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卓越代表。《美国高深知识》是维布伦高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他对知识的重要意义、大学的组织形式以及他所处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有独到的看法,并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他的高等教育观念体现了理性主义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观点从社会发展实践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中塑造了四个典型人物:斯多葛主义者勃鲁托斯、伊壁鸠鲁主义者凯歇斯、意志至上者凯撒与诗性哲人安东尼,并在重大历史语境中重构了他们各自的欲望、思维方式、选择、行动及命运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实现了他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的显性问题的隐微书写。这一书写有意识地将不同思维方式固化到四个有着不同体格、性格、德行、政治智慧的典型人物之中,不仅折射出莎士比亚在"诗与哲学之争"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将文学、哲学、政治融为一体进行综合考量的艺术大家,明显流露出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忧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s,1596——1650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他在哲学上给后人留下了《方法谈》(1637年)、《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年)和《哲学原理》(1644年)等几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臭名远扬的卢卡契的名字,早已与无产阶级的无耻叛徒、资产阶级的忠实走狗联系在一起了,长久以来,他以彻头彻尾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正主义理论与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相顽抗,破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又。对于无产阶级和一切革命人民,他是最危险、最毒辣的敌人。因此,深刻地揭露和彻底地打垮卢卡契的反动理论是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迫切任务。本文企图根据现有材料、对卢卡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是心物二元论,他的二元论哲学中的重物质的唯物主义倾向、重人类理性的理性主义倾向,不仅为他后来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孕育了条件,而且也是他的早期二元论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怎样由此出发进而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最重要、最有意义,同时难度也最大的问题。本文作为我的一系列论文的导言,将首先论述几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卢卡契的有关思想;并试图说明,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已经作了不正确的理解,斯大林又将其推向极端,而卢卡契在这一问题上却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的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也将阐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问题的基本见解。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契的文艺意识形态观是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述的总体论思想的产物,这种总体论思想一直延伸到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著作中。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的胜利”观也是其文艺意识形态观的一种潜在性表述,但与其源出于马克思主义时期的总体论思想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之间存在着一丝裂隙,这缘于黑格尔式的整体观对他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考察卢卡奇在其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路进行深度剖析的运思轨迹,我们会发现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条追寻认知与自由的道路。这奈道路曲折迂回,先后经历了形式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三个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地往前推进,但最终未能摆脱自由与必然、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二律背反”困境。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17.
高尔吉亚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智者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其中的三个命题。亚里士多德论述过他的哲学,公元二世纪罗马怀疑论哲学家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反数学家》一书中详述了他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分析评价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  相似文献   

18.
许多罪状可以强加、而且已经强加在乔治·卢卡契的身上。但是,见解偏狭是不在其内的。他的精神的领域是广阔的。他是“中欧人士”里对古典文化和欧洲语言文学具有热情和杰出知识的最后一个。他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点信念,和对历代古典的、激进的文化遗产的信念。卢卡契象马克思本人一样,对康德以后的哲学,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9.
高尔吉亚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智者派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论非存在或论自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只知道其中的三个命题。亚里士多德论述过他的哲学,公元二世纪罗马怀疑论哲学家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在《反数学家》一书中详述了他的三个命题及其论证。分析评价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尼采哲学具有鲜明的反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尼采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反对把逻辑、理性视作形而上学的根基,认为逻辑和理性都起源于非理性,反对把理性等同于人的本质,强调感官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其次,尼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的透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的绝对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透视既然是多元的,那么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是无限可解释的.正是尼采哲学的这些特点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其哲学具有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