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杜鹏 《人口研究》2003,27(6):37-43
1 引言养老问题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 ,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 3亿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 882 7万人。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日益老龄化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对老年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 ,家庭养老一直被视为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 ,而以退休金为主要生活来源与以子女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家庭在养老的经济负担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 ,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是认识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基础。在中国 1 3…  相似文献   

2.
变化中的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迅猛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未富先老”的中国国情将养老方式的选择推入了社会焦点问题的漩涡。虽然采取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还是自我养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但是作为养老对象的老年群体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也具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就老年群体与养老方式选择的关系及意义谈些粗浅的看法。1 现代的老年人不同于传统的老年人经济的发展改变着物质世界 ,也改变着人类的自身。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老年群体 ,也随着时代的步伐 ,不断表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特征。现代的老年人和传统的老年人的差异 ,大致集中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龄照料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日益增长,由于目前老龄照料体系的不尽完善,诱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使老年群体能在居家养老国策下安享晚年,我国的老龄照料体系亟待完善。我们应学习国际社会经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女性比重较高增加了老年贫困的概率。对此,德国主要采取两项对策避免老年贫困:养老保障是第一道防线,里斯特/吕鲁普养老金、最低养老金等都是重要的政策选项;社会救助提供了最后一道有效安全网。借鉴德国经验,中国应通过完善多支柱模式并逐步扩大第二支柱比重、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建立老年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护机制、建立健全老年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有效规避老年贫困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分析了在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出发,比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重点对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最后提出了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来4000万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有学者认为 ,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这个认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开年仪式上的讲话印证了这个结论。他说 :“在老龄化过程中 ,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 ,女性的寿命更长于男性。但是 ,女性老人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穷 ,患慢性病及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 ,也更易受到歧视和忽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并在本世纪前半叶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 ,同时呈现出高龄化趋势。与其他国家一样 ,我国的老龄问题也必须直面孤寡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据预测 ,从2 0…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养老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社会养老事业的现状 据1982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推算,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7666万,占总人口的7.64%。这个比例虽说不高,但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字在世界各国中却居首位。我国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9%,占亚洲老年人总数的51.5%。在这样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实现社会养老,其艰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社会养老,其内涵是丰富的,因为老人本身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它应包括“赡养、管护、娱乐、作为”四个方面,就是要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搭伴养老"现象与老年人再婚难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向群 《人口研究》2004,28(3):94-96
“搭伴养老”是指老年男女双方不进行结婚登记而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相互照料的一种老年“再婚”生活方式(应属于同居的范畴) ,同时包含养老的内涵。近年来,这种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不断出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就搭伴养老反映出的老年人再婚难的问题、老年人再婚需求、老年人再婚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帮助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1 搭伴养老现象反映出老年人再婚难的严重问题搭伴养老现象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和认同。《承德晚报》2 0 0 2年2月4日有一篇报道,题为:“老年人再婚‘走婚式’受欢迎”。《羊城晚报》2 0 0 2…  相似文献   

9.
老年安全: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人口学刊》2002,(3):48-53
老年安全是老龄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安全是对老年经济、医疗、思想、权益等保障的整体性表述 ,也是对老年群体社会价值与功能的深层次研究。老年安全理论阐释了老年安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具体体现为老年安全对社会稳定、老年产业、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实现老年安全的重要步骤是完善多维的养老助老保障系统和促进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人口学刊》2019,(2):87-99
老龄化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出发点和目标。本文使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原始数据,以有照料需求老人为对象,探讨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总体状况和在城乡、地区、群体间的差异。分析发现对有照顾需要的老人来讲,各项养老服务总体上呈现出服务需求大于服务供给和服务供给大于服务利用的特征。各项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利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有照料需求老人对上门看病需求最大,其次是康复护理、上门做家务和日间照料,对老年辅具用品租赁和助浴服务需求比较低。群体方面,除性别外,年龄、婚姻和经济状况都影响着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实施。地区层面的养老服务供给、利用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未来要大力发展上门看病、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上门做家务、助餐服务和助浴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社会、组织要逐步改变老年人观念,引导老年人积极利用各项养老服务;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丧偶、经济困难老人的服务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代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渐次进入老龄队伍,老年保障问题将随之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这个群体的老年保障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的养老需求,而现有的社会保障形式尚无法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因此,如何切实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障问题,寻找计划生育与新时期农村工作新的结合点,以制度的形式确保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老有所养,以弥补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是摆在政府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互助与合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是将“自助—互助”(守望相助)理念寓于社会养老之中,把老年人力资源组织动员起来作为主要服务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它与中国农村传统家庭照料弱化以及激增的老年人无人照料难题相适应,与中国农村传统乡土本色和现代转型相协调,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发展互助形式的养老,形成一些可复制经验.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应该以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为目标,以“自助—互助”的理念与行动为核心,有效利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在发达农村与欠发达农村差异化发展中,解决好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福建老年人口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逐年攀升,老年人口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面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未雨绸缪,关注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积极应对由此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妥善解决好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对于促进福建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福建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现状与特点,研究探讨福建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与面临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远距离老年照料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问题在我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养老在家庭进行,养老支持基本上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提供.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养老方式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加导致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住两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这种代际的空间隔离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老年人获得来自成年子女的照料支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考查美国的"远距离照料"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燕 《西北人口》2011,32(1):53-58,63
现阶段是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初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时期。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首要和最关键的是从战略上进行选择。面对老龄化社会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养老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为老年特困群体提供的养老服务应该视为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对其它群体而言,养老服务应该是一种私人产品,但这种私人产品具有明显的消费正外部性。通过经济模型分析政府、市场和家庭(个人)在社会养老中的责任,所有获得收益的人都应该为他们在最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上获得的收益价值支付等量的成本。在社会养老服务业中政府应该正确定位,尽量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健 《人口研究》2001,25(5):56-59
1问题的提出 老年丧偶妇女的养老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于所有老年人口中,不仅女性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性,而且女性中丧偶的比例也相当高;年龄越增长,这一现象越明显.据1999年全国人口抽样变动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0),60岁及以上丧偶妇女在60岁以上丧偶人群中的比重为70.9%,性别差异极其明显;同时,全国15岁以上丧偶妇女中的79.3%集中在60岁以上.这就形成了老年人群体中相对庞大的老年丧偶妇女人群.要关注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就不能不对为数众多的老年丧偶妇女予以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焦娜 《人口与经济》2016,(4):91-102
应用CHARLS 2011/2013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我国现行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模糊断点回归结果显示,养老金提高了老年群体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有效挤入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消费,而且与基本医疗保险存在互补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养老金对家户医疗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改变了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个人医疗支出占家户总消费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参保群体的家庭医疗开支压力。因此,政府在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的同时,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模式的互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账户和医保基金支付的潜在压力,促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大支柱比例的合理化,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形成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向,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大会议上提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且是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的。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也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未雨绸缪,有所准备。特别是积极发展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事业,从现在起就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于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形式,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探索,这无疑对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有所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但必须看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正是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笔者认为,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均应继续推行家庭养老的形式。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养老观念的逐步变化,社会上也在大力发展着各类养老机构。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文献和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建立和管理的规定、我国养老机构数量和区域分布的特点以及现有机构的利用程度。1999年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养老机构的发展具有指导和推动性意义。1989年以来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增加,收养的老年人始终占养老机构床位的70%左右。入住农村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多于城市养老机构收养的老年人,农村每千名老年人所拥有的床位数也高于城镇的数量。导致城乡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如何提高现有养老机构的利用程度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庞大的老年群体经历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代,他们中的多数人收入和财产没有较多的积累,经济上缺乏养老的准备.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面临诸多不利影响因素.因此通过政府财政公共资源提供养老补偿是一个必要而且可行的措施.同时,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经历了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现收现付制转向了"统帐结合"的半基金积累制,但是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较低,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差距较大,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论证了通过公共资源对低收入老年人给以补偿的必要性,对当前我国老年低收入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