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各地区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数量界定的基础上,对广西和广东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分布结构、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产业产出效率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发展广西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与全国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湘桂 《学术论坛》2005,(10):108-113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对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数量上的界定,然后对广西和全国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分布结构、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产业产出效率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发展广西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戚衡玮 《理论界》2006,(5):44-47,96
本文假设在一国内只存在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两种产业,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简称为中国模式,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简称为印度模式。然后,分别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中、印两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表明:若使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的福利,中国模式优于印度模式。中国模式能使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两种产业协调、充分发展,并最大限度地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爬坡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将会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但其转型机理与路径都尚不清晰。基于2009—2017年中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方法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智能制造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机理,得出智能制造以劳动力结构和资本结构为中介变量,或打破或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依赖,或破坏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我强化机制,从而间接作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的结论。基于此,提出智能制造驱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必须从产业内部调整劳动力结构与资本结构,从而打破劳动密集型产业路径依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力流动弹性的影响,西部不具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一般认为,西部劳动力成本低廉从而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西部盼望,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从而地价、工资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西转移。然而,这几年的事实却呈现出与此相反的结果。现在广东惠州、江浙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笔者认为,这里需要弄清劳动力流动性对产业发展的影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祖芳 《社会科学》2003,(10):23-27
文章从发展经济理论和中国国情实证两个方面 ,分析了中国在今后几十年时间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要性 ,并从战略高度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策和应该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7.
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疆、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毛绒玩具、毛发制品、箱包鞋帽袜、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发现:得益于脱贫攻坚期间高强度的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步,部分地区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并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看,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小散弱、韧性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受限于基础条件、经济下行压力等外部约束,当前存续和发展压力前所未有。为此,需要牢牢把握“创核、接链、建节”的战略思路,抓好落实“遴选产业类型、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主体培育”五大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优化配套政策,推动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淡出与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淡出,有关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引起了政界和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有关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的由来,以及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的关系,驳斥了部分学者把台湾“产业空洞化”和失业问题归结为产业外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虎 《社会科学》2004,(10):5-15
当前中国必须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作为解决途径之一 ,就是积极扩充劳动密集型产业 ,把扩大就业作为切入口。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 ,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 ,急需龙头大企业的带动。在目前国内非公大企业尚无影响力、带动力之时 ,可以在经济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 ,利用国有资本的宏观调节功能 ,组建特殊法人 ,以此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解决现时最需解决的就业压力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离岸外包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离岸外包指数,对1997-2002年中国各产业参与离岸外包的状况及其对出口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在参与外包的程度上,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倾向于把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中国,使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则有所下降。此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是离岸外包的基础,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离岸外包指数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离岸外包方式影响着中国的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入世的环境压力 ,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西部开发的焦点。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生态产业 ,而这必须建立在现有要素禀赋基础上。所以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处于劳动密集型区段的产业是可行的办法 ,而中小企业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者的统一是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业要素构成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轶昆 《兰州学刊》2006,(8):136-138
本文通过对产业要素构成及其成长性的研究,从要素比价扭曲因素、制度性扭曲因素和技术性扭曲因素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37个工业行业整体上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围绕这三个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这里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与此相联系,这里所说的比较优势是指劳动力费用低廉或劳动力成本低.但是,严格地说,权衡比较优势是不能只看成本的,还要看效率.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区域转移应围绕重要交通干线由沿海向内陆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扩张,把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资源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基于区域优势,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中下游产业。政府在产业转移中主要是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确处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陈永志$厦门大学经济系!福建厦门361005~~~~~~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起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所面临的新的形势的需要,工业化的有关方面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有关产业协调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和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之路。四川应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这些传统产业和老企业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与福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是开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运用贸易竞争指数研究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及其演变。结论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建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正在从杂项产品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装配为代表的一定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现有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决定了福建近期在总体上并不具备发展真正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选择地发展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某些加工环节,逐步实现产业分工的升级,是目前福建产业调整与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白彦  吴言林 《江淮论坛》2010,(6):31-37,8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模型,理论研究得到,技能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经济利益的引导,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产生外部效应,这促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致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劳动力流动的双重外部效应,使得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存,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内地转移。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流动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文章所提出的假说。  相似文献   

19.
地方化经济与劳动生产率:来自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反映产业外部性本质的两种主要形式之──地方化经济分解成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并以2000、2004年中国4位数行业制造业为素材,实证分析1)地方化经济对全部四位数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静态与滞后影响,2)地方化经济对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新兴的高新技术三个典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静态与滞后影响.本文发现,无论从静态还是滞后影响来看,目前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地方化外部性表现为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但产业内集聚远高于关联产业集聚;从三个典型行业来看,成熟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以产业内集聚为主,高新技术行业更多地表现为关联产业集聚.本文的发现对目前中国城市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有意义的启示应重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另外,地方政府在选择主导性产业时,应区别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在产业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进入九十年代,广东开始把亚洲“四小龙’”作为赶超目标,争取用二十年时间赶上这些国家、地区的发展水平,并制订了具体的战略.为了实现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广东省正在抓紧推行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换代.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势必导致大批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问周边地区扩散、迁移,这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与广东相毗邻的广西梧州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良机!本文试就接受广东经济辐射,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加速广西梧州市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作粗浅的探索和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并尽快采取相应对策.一、广东产业升级及由此引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任何经济奇迹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诱发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广东省经济的腾飞,始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当时,香港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寻找新的发展场所,而当时国内刚好实行改革开放.中央给予了广东省特殊优惠政策.广东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港商前来投资办厂,把香港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