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本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44-146
在隐喻成语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处理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前者主要以目标语为归属,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属。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文化价值驭向、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度等。文章认为,隐喻成语是一种独特的隐喻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泽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原則,把原语隐喻承载的文化信息失真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2.
赵淑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01-103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有关异化与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异化与归化的历史研究状况着手,选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性例句进行分析与比较,说明异化与归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
论述了归化与异化以及文学翻译的概念和特征,指出了归化译法的局限性,认为文学翻译应以异化为主,但同时也必须注意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论”理论的阐述出发,结合新时期从事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目的和成语本身的特点,提出在翻译成语时应该采用异化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一般说来,异化法与归化法是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的两种方法。本文作者从各种文化平等发展和加强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应该主要采取异化的方法,以满足人们通过阅读异国文学作品来了解异国文化的愿望,同时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但是本文又进一步指出,异化翻译并不等于逐字翻译,译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作适当的调整,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这样有利于译文读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从目的论理论的阐述出发,结合新时期从事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目的和成语本身的特点,提出在翻译成语时应该采用异化法。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语言学家、词汇学家都对成语有过专门的研究。本文就英汉成语的词源进行对比分析,探析成语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成语的翻译提出几种相应的策略,如保留,转换以及移植形象法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着的“异化失衡”和“文化逆差”现象,中国译者要“均衡异化”,改变翻译路径,减少“文化逆差”。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论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骆贤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0):387-391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移 ,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学翻译中选用异化法或归化法并无一定之规 ,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这两种方法应该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本文论述了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法和归化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这两种方法的取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255-256
将美国学者Jeanne Kelly和中国学者Nathan K.Mao(茅国权)翻译的《围城》英译本中的成语作为语料库进行具体探究。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书中的成语进行归纳,分为含环境空缺的成语、含文化空缺的成语、含词汇空缺的成语、含其他类空缺的成语,继而结合德国功能派理论中的目的论去探讨针对各类成语译者如何采用异化和归化策略去处理它们,说明两种翻译策略需有机结合,以从实际翻译研究的角度给成语翻译的归化异化之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桂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3-46
比喻是形象语言的核心.运用比喻性成语,乃不同语言共同的修辞方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使用成语尤为频繁.比喻性成语翻译的关键,是对形象的处理.在汉语比喻性成语的翻译中,对形象的处理采用"等值译法"、"类比译法"、"模拟译法"、"描写译法"等手段.既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又表现其风格韵味,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裘乐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3-65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文章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思维等方面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即: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相互直译;不宜保留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的可意译;典故、谚语等可进行扩译等。 相似文献
13.
段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0(4):61-66
通过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处理,并结合语言实际,为习语翻译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途径,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设法保留和传达原文特有的形象,避免以译语形象替换原语形象,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叶立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4-75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两种文化在交流时,会出现文化对应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译者需要用各种变通手段来克服种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林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3)
话语分析中的语境分析理论强调话语参与者的有关信息和语境在言语阐释中的重要作用。基于费斯的语境成分分类框架,文章讨论若干语境成分分析在英汉翻译的理解和表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新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103-106
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造成一定的翻译困难,却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为实现文学作品翻译的交际功能,令译入语读者同样能够理解文学原著的文化内涵和原文的形美意美,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文化关联、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去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交际功能的基础上创作出文化翻译意义上的成功译本。 相似文献
17.
李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89-90
思维模式的同一性使有些俄汉成语完全或部分对等 ,但两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带来了更多在对方语言中完全没有对应物的成语。比较俄汉中成语的文化语义差异将有助于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 ,对俄汉互译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军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26-129
本文阐述了语境及文化语境的内涵,认为对文化语境的把握和理解是英汉习语翻译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点阵与平移群的对应关系,列出了14种平移群的数学式,提出用平移群判断晶格型式,并讨论了教科书中常见的不妥当说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