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徽文化中有关音乐方面内容的阐述,提出在安徽省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微风皖韵"的介绍和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徽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本民族、本地区艺术形式的学习.同时也对"徽风皖韵"如何进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孔予在《论语》中提出了“兴予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在孔予看来,乐是塑造一个完人的关键环节。艺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福州市鼓楼笫二中心小学艺术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养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而艺术教育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艺术院校中开设艺术鉴赏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修养,为将来的职业素质提升高度。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包含丰富而全面的内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可以利用开放的社会资源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从而由内而外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图像艺术教育的角度论及本学科的内容与学科定位 ;在具体教学上提出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在方法上通过学术讲座与艺术讲座达到艺术熏陶的目的 ;在实践上要求“一周一照”和“一周一评”。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艺术教育对陶冶人的道德情操、美化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 ,说明艺术教育犹如一种净化剂和催化剂 ,它可以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健康和聪明 ,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 ,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已经把艺术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中国对艺术教育也已引起了初步重视 ,强调艺术教育应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育艺术本质论何剑明一、历史教育艺术的内涵了解历史教育艺术的内涵,首先必须认识历史教育是不是艺术?纵观历史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教育是艺术地发展而来的。但这不能说明历史教育就是艺术。张武升认为,“任何合理的证明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1...  相似文献   

7.
“光韵”的消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韵”这一概念由瓦尔特·本雅明在其《摄影小史》中首次提出,主要是指传统艺术所独有的原真性、膜拜价值与审美的距离感。这一概念对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光韵”,并对其在保护过程中的产业化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吴亨宏 《新天地》2011,(12):150-151
这里所说的“空白”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体会、感悟、补充、留一定的时空间,表面上看似教学过程暂时中断,实则是教学在师生在无声地依然交流,这种“空白”艺术的适当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使整个教学结构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曲线美,有张有弛;可以在“此时无声更有声”艺术效应中提高课堂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主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要同其他教学技巧和艺术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马尔库塞认为,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救治必须走美学之路,因为“审美”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唤醒人们麻木的意识,从而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找寻出路。当然“审美”的获得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完成,这是由艺术的“异在”性特征所决定的。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牵扯到教育之“觉”的问题,正是这“觉”将唤醒所有救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决定未来世界走向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艺术在90年代将会有空前的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必然向教学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需要。究竟什么叫艺术呢?苏联美学家格·尼·波斯彼洛夫区别了‘它术”一词的三种含义,他说说:“艺术在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这就是巧妙、精细、熟练地完成人们在生产、组织、意识形态等各种活动中提出的任务。”他又说:“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这是‘艺术’一词的第二个含义,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一种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涛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馅.舜典》),它以音乐性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也以音乐性作为拨动读者心弦的重要艺术手段。优美的韵律对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诗歌的韵律包括三个方面:韵、节奏和音调。在讲音韵的专著及论文中,一般都是谈古今音韵的演变,韵部的归并与划分,以及怎样选韵、用韵,而谈转韵的却比较少,即使谈及,也仅涉及现象,很少触及!司题的实质,有的仅一笔带过,不作广泛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想对古诗的转韵规律,作一初步的探讨,以作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规范过分,严谨有余,授课时一板一眼,有条有理,无懈可击。这种“密不透风”的“严谨”,把学生的脑袋当作容器,塞得满满的,学生没有什么自由思考的时空。其实。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下一点“空白”。可以“虚实相生”.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使学生生出“实”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给教师的建议》)笔者以为,讲究“空白”艺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中的雕饰艺术,对"徽文化"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以及徽派建筑的历史、艺术、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现今的传统建筑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传统意义上"韵律"概念推演为一个美学范畴,具体讨论,则从艺术客体和欣赏主体两方面来进行.本文的基本看法是:作为美学范畴的"韵律美",从艺术客体角度说,由"韵"(气韵、韵味、韵致、神韵)和"律"(节奏、律动、律变)两部分组成,是"韵"和"律"两力辩证的统一。具体地说,"律"是"韵"的基础,依托,前由律生,律中显韵,韵虚而律实.由于艺术总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如此则韵律虚而形象实。又由于不同艺术样式的形象塑造有其特殊性,如此则不同艺术样式表现韵律美的艺术手法也不尽相同。至于欣赏主体之所以能感受到韵律美,那是因为欣赏主体自身充满着生命力的韵律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的美国化早就木已成舟。对理解与塑造这个现实,美国当代艺术写作产生了多种回应,如“艺术机制”“艺术界”“艺术终结”“领域的扩展”等,其中,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广为流布。但仔细研读、比对、鉴别,“艺术终结论”并不是此时美国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期出现的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萨琳德·克劳斯为旗手的“十月主义者”介入美国当代艺术的策展、对话,长期致力于对前卫艺术的理解,提出“领域的扩展”等观点,界定了当代艺术批评的秩序。通过对“十月主义”批评的分析,在艺术批评与美学发展的新进程中,可以还原被遮蔽的“另类景观”,以改变国内学术界对域外学术思潮长期存在的单一、独断、遵从式的做法,消解“艺术终结”论的遮蔽,为构建自身艺术理论提供参考与铺垫。  相似文献   

18.
孙犁新时期的散文艺术,集中体现着孙犁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寂之后,孙犁选择了散文作为主要写作形式;孙犁强调散文要以“理”取胜,属辞行文,因“理”的贯注而深沉、而幽远、而凝重、而道劲;孙犁散文中的“理”,常常表现为一种深层的哲理意蕴;孙犁的散文语言,以“韵”见长,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19.
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与此相适应 ,其作品的用韵也各有特点。高适前两次出塞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生活的阴暗面 ,以“悲壮”为特色 ,但以“悲”为主 ,以“壮”为辅 ,因而在韵脚的选择上主要用阴声韵。第三次出塞时期的作品以歌颂战功和表达豪情为主旋律 ,用阳声韵 ,韵式上基本用偶行韵。而岑参基本上用阳声韵、随韵 ,尤其是其随韵韵式的运用解决了某些表现豪壮风格的作品用阴声韵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严忠林教授从事艺术教育事业二十多年了。严老师始终认为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他曾先后组织带领学生外出写生三十余次,足迹遍布苏、皖、鲁等地。他常说:“带队外出写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这样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