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伦理规则的进一步细化,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理论中所诉求的个性道德这一词汇需要被进一步解析。厘清个性道德含义以及个性道德与道德个性、特性道德、道德相对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可以厘清和深化道德中的各个概念,实践上对于现代人如何生存以及怎样生存提供了引导,使现代人避免走入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吴灿新 《探求》2012,(5):104-109,115
道德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研究代价一般到道德代价一般,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道德代价特殊;从道德代价思想的历史到当代中国道德代价思想的现实,从道德代价的历史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代价的现实;从探讨一般理论到道德现实实践,再从道德现实实践概括出新的理论。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主要探究道德代价的涵义、道德代价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道德代价思想史、道德代价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类型、道德代价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规律、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现象及其根源、道德代价调控的路径和方法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阿格妮丝·赫勒对道德理论的思考主要是在现代性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思考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的相对主义状况。现代道德结构的变化、抽象道德规范与具体道德规范的共存与冲突展现了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引发了现代道德哲学的困境,赫勒的道德理论针对的就是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并试图基于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状况的这种变化建立一种实践商谈伦理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中,道德怀疑论、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大行其道。道德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存在与价值是不容否认的,它源自于国际道德本身的特殊规定性,国际社会的规则、准则、制度本身就体现着国际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由于国际社会对国际道德准则及其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国际道德缺乏强制力,以及"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制约,国际道德的发展步履维艰,但全球化的到来又使国际道德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孙慧玲 《浙江学刊》2002,4(5):147-15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廓清一些重大理论是非 ,以期形成某种实践理性上的共识 ,无论对“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 ,还是对于当今中国道德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3):146-149
互联网的诞生催生了全新的网络文化型态,非中心主义、多元化、无终极目标的网络文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借口。道德相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权威,保障了网民确立自己道德追求的自由,利于防止各种道德强制、道德霸权及道德奴役等现象,但也带来无善恶、无他人、无德性的道德世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善的坚守、自由的引导以及为他原则的提倡。  相似文献   

7.
黄雁玲 《社科纵横》2009,24(3):55-56,72
道德回报是道德生活中的赏善罚恶现象,它是社会道德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实施道德回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式。道德回报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物质回报与精神回报相结合的原则、适度原则和及时原则。道德回报的方式主要有经济回报、行政回报、法律回报和舆论回报。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伦理学中,一些不同进路的理论不约而同地对倾向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与人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人具有某种道德倾向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判断,对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行为有预先决定的作用。伦理一般主义者与伦理特殊主义者就道德原则合理性问题展开论争,前者认为,道德原则作为道德倾向而存在,后者则彻底否认了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一些学者通过自然因果律和道德原则的比较所得出的理论给道德倾向的研究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第一,进行道德的本质倾向和非本质倾向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道德的归因;第二,道德倾向作为道德原则的本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原则理论并不矛盾;第三,道德倾向在道德选择中展示出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同时,受复杂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价值问题应该采取生存哲学的视角,原因在于价值关乎人类生活意义的实现.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用善恶评价的价值,与社会人伦关系结构、道德原则和规范、美德能够满足和促进人们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关.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道德价值也有着历史性.而道德价值有一种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各个历史时代则具体化为当时的“好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0.
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一种宪法解释方法论的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进学 《浙江学刊》2006,(4):156-162
德沃金的法学理论,不仅是关于权利道德与原则的学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宪法的道德解读的实践学说。宪法道德解读方法在宪法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对话的天桥。在德沃金看来,“道德解读”就是一种“解读和实施政治性宪法的特定方法”,其特点:一是它所适用的条款都是具有抽象性的道德原则概念,二是适用方法的最终主体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三是为长期的宪法传统和司法实践所认同;然而,道德解释并非赋予了法官以绝对自由裁量权,它要受到宪法原则和宪法的整体性双重制约。道德解读是德沃金所倡导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宪法解释方法的新方法,具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居敬”思想作为朱熹修养论的一大特色 ,其本身是一个完备的体系。理性自觉原则体现在这一体系的每一环节 ,即体现在“居敬”作用的自我定位、内容的自我维护、方式的自我克制与结果的自我实现上  相似文献   

12.
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实践和理论都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其症结在于启蒙运动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其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因此,他认为要拯救现代西方社会就要恢复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及其在现代社会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张容南 《阅江学刊》2011,3(6):47-52
气候变化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亡和灾难,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伦理回应。回答不了气候正义的问题,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表达了气候正义诉求的气候伦理,为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提供价值的引导。在商谈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将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作为气候伦理原则应用其中,同时就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并将这种原则贯彻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计划中,才有望在国际层面展开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伟航 《阅江学刊》2011,3(5):99-106
"义"并不是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附着物,是与其他道德、事物、行为相联系的中介,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人们行为道德的内在规定。在《三国志》中,与"义"有关的词汇则近70个,超过了"忠"、"孝"、"仁"三者词汇的总和。以"春秋之义"来表达时人的道德态度,指导、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大量以"义"为名的杂号军职的出现是三国"义"伦理的两大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尊重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公利的原则和和谐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建构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新的经济和价值观念模式 ,正是当代哲学伦理学存在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确立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地位。表面看是在阐释伊壁鸠鲁哲学,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了马克思的创造的智慧"。在他的理论视域内,自我意识是一个伦理原则,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展现了其在走向社会批判以前"伦理批判"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7.
价值中立是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工作等学科所倡导坚持并遵循的重要伦理守则或者说是道德原则,保持价值中立是这些学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而对于价值参与论述的相对要少很多。对于价值中立与价值参与的是非这里不做讨论,笔者只是粗略认为,如果研究者采取中心主义的视角看问题就会陷入价值参与,做出价值判断;相反,如果研究者采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问题就会保持相对价值中立,可以理性地去研究问题。即价值中立与相对主义密切关联,而价值参与则与中心主义直接联系,至于什么时候需要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参与,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李昕 《求是学刊》2006,33(6):83-87
俄罗斯新民事诉讼法典中有关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的修改完善、预审庭的设置,检察长在民事诉讼中职能的转换、简易程序等内容,成为俄罗斯新民事诉讼法典的亮点。尤其是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平衡追求、注重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成为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hile most elder abuse is perpetrated by family members, some may be performed by strangers. When the elderly victim reaches out to the social agency but then refuses services, an ethical dilemma is created for the social worker. Conflicts arise among social work values and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autonomy and paternalism, beneficence, and nonmaleficence. A model of ethical justification is applied that explains the possible decisions in this case. The actual resolution of the dilemma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a social work practice princi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