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维柯通过<新科学>所欲建构的"诗性"形而上学,存在着很大的悖论性.本文拟透过对维柯<新科学>的"起源"和"结论"的阐释,来说明维柯"诗性"形而上学思想的两面性.就"起源"而言,维柯思想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就"结论"而言,维柯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这种两面性被糅合进他的"诗性"形而上学的诸多"公理"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消除传统专制主义残余因素,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必须理清"专制主义"的概念."专制主义"一词的翻译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区分其内涵不容忽视.其实,专制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统治形式,从古希腊时期就引起了思想家们的关注和研究.但是,中西方语境中的专制主义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与差异.消除人们对专制主义概念理解的混淆,是进一步推动专制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父母"管教权"掩盖下的家庭暴力——兼谈亲权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亲权制度中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权,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管教权”掩盖下,侵害子女人身权益,实施家庭暴力的现象。对此,文章解释了父母管教权的含义,分析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介绍国外亲权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亲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学"孪生物的"汉学",建构了堪称是比较成功的话语体系,对中国内地学术现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据"汉学"流行价值观念和方法攻击和贬损20世纪中国文学的言论,就存在着明显的偏执.本文结合实际略举三端:动机之偏、理解之偏和心态之偏,并吁求持续反思和竭力振作,正确地面对"汉学",直面和消解"汉学"存在的文化偏执倾向.  相似文献   

5.
"物质文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显元 《人文杂志》2006,42(3):7-13
流行的"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概念,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不具有合取的关系.如果同时采用这两个概念,必定导致"物质文化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逻辑矛盾."广义的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概念,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物质,又是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概念也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精神,又是文化"的内涵.这就必然得出"文化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与"狭义的文化"概念相矛盾的,因为"狭义的文化"是否认"物质文化"概念的.如果把"物质文化"为"物质的文化",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把"物质文化"释义为"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这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不是A,就是B"中AB存在着三种语义类型:推测、列举和选择。其中AB的相关性存在三种情况:客观存在、主观设定、主客观整合。语义约束与语用辖域的互动构成了句式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性"之论从后现代的立场揭橥现代性的终结,进而以寻绎中国自身的现代性--"中华性"为指归,表现出一定的追求民族文化个性的合理性.但其指认现代性为西方话语霸权而否定其使用的正当性,进而割裂现代性与其所言的中国现代性的辩证关系,这就存在着无法规避的矛盾和困境.析分其矛盾和困境,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而且有益于文明间的对话与共融.  相似文献   

8.
刘洋 《社会科学》2007,2(5):171-174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都出现了"三环"一词,关于其含义,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实际上,"三环"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即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告其子不孝,司法机关必须反复调查案情,然后再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目的是为了预防高龄父母告子不孝时,可能会出现的"告不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渊 《社会科学家》2007,(5):194-197
"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创作存在着一定的文化负生态,其主要表现是,依然存在的观念偏颇,"侠"文化的负面性,以及文本的自我局限。这极大地影响着武侠小说在当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武侠小说要继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完成观念的进一步转换,对"侠"文化优秀之处的坚守和对"侠"文化负面性的超越,以及对文本默认的同时进行文本开放。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上讲,"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规定.然而,从"经济人"假设被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对"经济人"假设的辩护和对其局限性批判的争议.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本文试从"经济人"假设争议的角度,辩证地探讨"经济人"假设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永奋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36-139,160
本文以台州方言"有"的用法对比《诗经》里的"有"的用法,主要考察其作为动词和副词时的语法作用和语义功能。可以发现,尽管数量并不太多,但"有"在《诗经》里已经出现虚化的副词用法。这种用法至今在台州方言里仍非常活跃,而我们从副词的角度观察《诗经》中后接形容词的"有",就能得出相关诗句较为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2.
《合集》22258中的"由"字,过去没有很好的解释,一般认为它表示不好的意思,读为"忧"。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通过相关材料,可知它应该是"由从"之"由"。  相似文献   

13.
“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实际语料为分析基础,在考察“又……又……”位序的基础上。对“又……又……”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连接成分的概念关系及“又……又……”格式的语义表达功能进行了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4.
史双胜 《河北学刊》2001,21(2):100-102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的提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科学性.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上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上把握其新境界;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科学态度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5.
句尾“了”与副词“没(有)”共现句式,通常带有时段状语;而王灿龙认为,时段成分不是“了”与“没(有)”共现的必要条件。经考察得知,“了”与“没(有)”可以共现于不带时段状语的句子,但该类句子要有时量起始标记,或者有“就”、“再”等副词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万物以形相禅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观念 ,先民用它解说物种的起源和演变 ,带有朴素的进化论色彩。《庄子》一书作为先秦哲学的经典著作 ,也吸纳了万物以形相禅的观念 ,并且把它和齐一万物的理论相结合。《庄子》书中两次出现的“强阳”之语 ,是和万物以形相禅直接关联的概念 ,有它特定的含义 ,以往的注释未能切中肯綮。《庄子》书中万物以形相禅观念和齐一万物理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果关系 ,二是形态的对应性。二者的结合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内篇初见端倪 ,外篇多处可见 ,杂篇最终完成。二者的综合使齐一万物理论的覆盖面从社会哲学、道德哲学扩展到自然哲学、生命哲学 ,齐一万物理论内容更加丰富 ,体系走向完备。  相似文献   

17.
刘忠 《河北学刊》2003,23(5):125-129
新时期诗歌二十年作为一个历时性话题,与其将它视为一种"事后追溯"性的理论概述,毋宁将其理解为对写作与历史关系的再度发现和对前景的不断建构.它不是一个首尾一致、具有自明性的谱系,其本身便包含着自相矛盾和前后错位,只能从一种话语形构的意义上去梳理与检视,把握其从"启蒙"经"先锋"到"整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谭五昌 《齐鲁学刊》2012,(1):152-155
海子的长诗创作突破了传统长诗(或史诗)应具备的构架(结构)、内涵及表现手法,基本上是个体抒情诗在体积内容上的自我重复、叠加或扩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心灵史诗"。对海子的长诗创作,诗歌界内部是存在争议的。但就海子的抒情短诗创作而论,海子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抒情才华获得了诗歌界内外的高度赞誉,海子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具有的文学史(诗歌史)贡献,主要在于诗人对"麦地"与"太阳"这两个原创性意象的"全新发明"。  相似文献   

19.
李晔  苗青 《阴山学刊》2005,18(5):64-68
关于儒家“亲情本位”思想的不同看法,表现着对“普遍伦理”的诉求以及走向普遍伦理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体现了现代伦理学“自然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科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而在最根本的基础上反映着这个科学时代伦理学的特征与处境,以及伦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罗衍军 《兰州学刊》2007,23(12):154-157
黄世仲的《辨康有为政见书》是清末最全面系统批驳康有为保皇思想,宣扬民族民主革命的文章.它明言康有为不可信,光绪帝不可保;斥"满汉一体"之非,论"排满革命"之是;号召人民奋起革命.《辨康有为政见书》与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相比,二者各有优长之处.《辨康有为政见书》挑战专制君权,鼓吹反清革命,对启迪人民觉悟,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