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紧缩句可按一般句子去分析,而不必先论来历.(1)刚装上车又卸了下来.(张静主编《现代汉语》)(2)一问三不知.(3)你去我也去.这类以往叫作紧缩句的句子去掉句调,剩下的短语有个共同特征:多核心(核心谓词不止一个).居此,可叫“多心”短语,但是听着不雅,不如叫作多元短语.这类句子就命名为多元句.多元句中间没标点没停顿,无分句标志,里面不存在分句,显然属于单句.确立多元短语,多元句还会为解释相关现象提供方便.(4)你去我也去,咱俩都去.(5)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6)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人,你能问出个啥?例(4)、例(5)两个复句的第一分句都是多元分句.例(6)“人”的定语由多元短语充当.以往把紧缩句划归复句,管它叫紧缩复句.这中间存在一系列问题:(一)为了把紧缩句归入复句而特设紧缩复句,又为设立紧缩复句而不借修改复句的判定标准.不再把分句间的语音停顿(分句调)视为必备条件.这里采取的是让复句迁就紧缩句的方式,这种方式违背了归类原则.(二)紧缩复句的分析,不具备可操作性.分析复句,一般都要划分分句,标示分句的关系;而分析所谓紧缩复句却“光说不作”(参见(七)),说里头怎样怎样,可从未见到有谁正儿八经地象分析一般复句那样演示过,因为划出分句这一步就做不到——紧缩句整个儿就是一句!(三)紧缩复句  相似文献   

2.
“不是A就是B”的又一种并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A就是B”形式的复句或紧缩复句,公认的看法:有的是选择句,有的是并列句。在公认的选择句中,仍有一类其实并非选择句,而为又一种并列句。这种并列句的语义特征,与其它的选择句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许多“一则…二来…”式句型及其变化形式。在近代汉语中,“一则…二来…”是典型的复句形式。从外部结构来看,前后分句关系基本对等,属于联合复句,有并列、递进、连贯等关系,“一则…二来…”不仅把各分句组织成复句形式,而且从上下文来看也起了承接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偏正复句的内部语序随偏句与正句在复句内所处位置的不同 ,分为前偏后正和前正后偏两种 ,在这两种语序的基础上 ,随偏句、正句与言语链中偏正复句的上句关联情况的不同 ,偏正复句可以与上句形成 3类 6种不同联系形式 ,并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前贤所提出的令非汉语学习者困惑的两类疑难问题,即在语义相近的情形下,形容词修饰动词时,前置作状语还是后置作补语,而在修饰名词时,前置作定语还是后置作谓语的问题,运用焦点理论得出形容词在因果关系句中的特殊语用规则,即:在因果复句表示原因的分句里,如果形容词是句中唯一未知信息,一定要处于句尾焦点位置.并将结论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更广义的因果关系复句中.同时,运用演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和谓词逻辑方法,还原分析了因果关系句中形容词使用偏误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7.
面向信息处理的“一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复句信息工程意义重大。为解决关系标记显现不充足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所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复句关联的形式化句法语义知识。研究探讨分句主语指称一致性和谓语语义相关性对分句语义关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4种联结模式的"一标三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可总结提取了9条层次关系判定规则,以此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句号属于法律文本中的高频标点符号之一,是一种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的句末点号。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着扩张使用句号的倾向性,并列关系、转折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的单重复句内的分句间,多重复句内第一层分句之间,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等,应当使用逗号或分号的地方都误用了句号。未来立法修正时,条、款内特别是项、目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句号,以保持法律条文语意的连贯性和结构的紧凑性。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1)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①②③④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⑤⑥(着重号和为分句编的序号①②③等是引者加的。下同)好多书都把这个句子分析成了转折复句(有的把第一层次划在③、④分句之间,有的又把第一层次划在⑤、⑥分句之间)。《语文知识》1988年第3期刊登了孟治荣同志的《关于一个复句分析的质疑》一文,指出了这种分析的错误,提出了第一层次应划在③、④分句之间,全句应为假设复句。笔者完全同意孟同志的意见,但对孟文中的下面这  相似文献   

10.
"而"是上古汉语复句中最为活跃的连词性关联标记。"而"连接并列关系的功能来源于其承接连接功能。通过《左传》与《史记》的比较可知,"而"在上古汉语并列复句中的演变是伴随着并列复句复杂化和"而"关联功能的强化而产生的,体现为:从主要连接"一主两度陈述"发展到连接"多主两度陈述";标记模式呈现多样性发展趋势;句法功能扩展到可作为分句嵌入型标记在对待复句中表对比关系。"而"在并列复句中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前后分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并凸显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语体的基本特点是概括的抽象性和高度的逻辑性。带说明从句的主从复合句通常有两个分句组成,主句有表言语、认知、评价等意义的主导词,在结构和语义上不完整,从句由说明连接词或联系用语引出,用以说明主句的主导词,填补主句的句子成分,或者揭示主句指示词的内容。由于说明从句能准确明白地表达不同的意义和关系,被大量地运用于科学主体中。因此,说明从句作为一个句法单位,在研究俄语科学语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复句中合用的关联词语,有时也能用于句群的组造。这是由复句转换成句群造成的。这种转换,有句子表达、句子结构的原因,还取决于合用关联词语前项能否单用。合用关联词语前项单用的条件是:非副词性的;常常用来连接复杂句子的;单用时语义关系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转移否定句(简称NR句式)并非仅仅是英语主从复合句中否定前移的句法结构调整现象,通过使用NR句式可以避免"非黑即白"的语义暗含,巧妙影响预设,更符合礼貌原则,从而使语气更为委婉、和缓,有利于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青 《殷都学刊》2001,(1):23-26
甲骨文句型中最有特色的句型是祭祀动词句.从表面上看,祭祀动词句句型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复杂的表层结构背后,却是异常简单的深层语义模式.从深层的逻辑结构向表层的语言结构转换时,无外乎经过增删、移位、替换等程序.  相似文献   

15.
疑问句也存在复句式,选择问句实质上就是复句式,特指问句、是非问句也存在复句式。《祖堂集》中复句式特指问句基本上都是询问句,或含有两个疑问焦点,或含有一个疑问焦点;复句式是非问句主要是反诘问句,也可以是询问句,均有疑问标记,即均使用疑问副词。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学生的听力课上 ,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复句、长句理解的困难 ,笔者从听力理解过程入手 ,分析其原因 ,即句法简化有助于听力理解。提出解决办法 :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学会识别意义分段 ,进行大量的长句和复杂句练习。  相似文献   

17.
量刑建议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开展的一项改革活动,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确保量刑公正、提高诉讼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改革实践中关于量刑建议制度运作的构建,能够为现行量刑建议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路,并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量刑建议权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庆元  吴满华 《云梦学刊》2005,26(3):122-124
传统意义上的存现句研究仅仅集中在句内结构研究,包括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等问题。存现句在语篇构建中的启、承、转、合等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存现句置入语篇中,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汇兑、存款、放款构成了票号的基本业务。因票号的创办者及主要经营者为山西人,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山西票号。票号曾长期经营官款,有关其资本属性的界定与此密切相关。广义上讲,票号的服务对象亦是其业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详尽的量化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异地汇兑为票号的主营业务;官款业务在其总业务中仅处于从属地位;而为广大工商客户提供信用支持才是票号业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20.
从对汉语“NP1 V NP2 XP”格式中V的考察着手,可初步认定汉语中语类选择一个论元补语小句的几类动词,并重新界定了汉语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根据重新界定的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确定了汉语中动词性小句的存在,使动结构中论元补语小句的存在;认为小句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可以统一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体现了语法研究中理论上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