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指出这种特定经济空间的形成具有其内在规律,即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共同构成内聚力,旨在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统一市场提供优化力,战略通道构成引导力。在分析现实基础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三阶段的建设步骤和具体目标,最后提出"两端点、三通道、四纽带、六核心"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下,空间价值为何能成为资源诅咒的一解。本研究认为:1)从学术史角度,批判分析了资源诅咒假说产生的逻辑基础,并基于现实的考察,从资源供给的区域属性特性出发,厘清非均质假说下认识资源诅咒的逻辑思路,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创新;2)分析了空间价值成为资源诅咒一解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兼论提出资源诅咒效用的表述更为合理;3)构建和对比了"仅考虑区域经济属性"和"兼顾空间价值"两类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从逻辑上推理出改进资源诅咒问题的两类策略;4)针对相对指标在资源诅咒实证分析中的不足,界定了资源诅咒和空间价值的替代变量,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以来,西部资源诅咒的减缓,以及中亚5国、俄罗斯资源福音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产业价值链,推动沿线城市产业实现梯次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4.
实施和推进贸易便利化已经成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紧要任务,也是当前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的焦点之一。2014年11月,在"巴厘一揽子协定"框架下,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全球贸易便利化协议》为实施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该文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与特征,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理论源泉,包括自由贸易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博弈论,结合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实践经验,指出贸易保护、通关改革困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歧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贸易便利协调机构日常化、贸易便利关注内容专业化、贸易便利信息平台化、贸易便利规则技术化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洛阳区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洛阳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优势地位,以及历史文化、工业基础、科技人才、区位优势等资源乘势而上,促进区域发展,把洛阳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支点城市"一条主线、两重目标、三大重点、四点思路、五项内容"的建设体系,旨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支点城市建设由战略层面落实到位,切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而促进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以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为依托,以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和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以经济带局部与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分析当前经济带沿途区域与国家的优势产业及特点,从经济带、国家和节点三个层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战略,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从而打造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8.
跨国集群网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原子化的跨国直接投资与企业国际化理论范式,跳出企业自主决策、政府间双边经贸合作协定的二元视角,基于开发区视角提出了跨国集群网络理论假说。阐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悖论;证实了传统理论和一些政策举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失灵;刻画了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开发区空间结构、产业规模、产业优势等特殊禀赋;提出了支持开发区走出去、构建跨国集群网络、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模式的新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新疆环境资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环境资源问题的制约。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环境资源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创新与完善,将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保障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顺利进行,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跨越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及海湾各国,辐射亚太、欧洲、非洲经济圈,涵盖政治、交通、能源、金融、电信、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资源、技术、产业和交通等领域互补及其亚欧国家建设亚欧大陆桥达成的共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基础;能源与安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科技、文化与旅游等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以发达国家为龙头、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价值链分工日益成为区域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包括中国、中亚五国和俄罗斯,近年来该区域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工业分工水平较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构建工业价值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这为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枢纽"、以中亚五国及俄罗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助于中亚及周边国家与中国形成紧密的工业分工关系,推动相关国家实现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安建设国际城市的时代背景,也为西安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与区域内中心城市以及代表性国际城市进行比较,发现西安建设国际城市面临诸多障碍,不仅与有代表性国际城市的差距较大,还面临来自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西安需要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选择适合的国际化路径,即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空间依托,打造中国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进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新策源地、文化交汇地和信息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需要分期分段来实践。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亚洲中部经济发展轴"的概念,这条轴线连接了亚洲中部最重要的六个核心城市——阿什哈巴德、杜尚别、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轴线附近的区域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同时,发展轴的建设也存在大中城市数量少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城市"人口线密度"的概念,以便与其他地区作比较。本文认为,亚洲中部经济发展轴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亚洲中部的核心区,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亚洲中部的雏形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它有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开通及沿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客观基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有现实根据的,这个大区域的经济合作是一个可期待的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必须做长远规划,分期、分段来实现这一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进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的理论探索和可行性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委托中立第三方主持制定跨国生态保护政策"、环境合作公众参与响应、政策适时监测调整的政策制定新模式,确定了国际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提倡在碳排放、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通过环境多边协定、共同保护宣言、环境保护公约、生态保护协议等手段来实现跨境生态保护。最后提出从建立生态保护联盟、健全跨国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保护智库等方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战略。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形成由向东开放到扩大向西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新兴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任重道远,既艰巨又具有挑战性,实现"五通"受一定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制约,国内地方政府过度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民族、宗教信仰引发的社会不稳定等因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诸多不利。  相似文献   

18.
运用差异系数、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88个国家2001-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HDI)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HDI差异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中表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特征,且存在着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四种不同类型的趋同俱乐部;空间维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HDI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而且在欧洲和亚洲存在局部集聚分布特征;同时研究期内HDI分布的空间格局与差异具有时间上的敏感性与依赖性。最后,基于HDI差异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欧亚大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具有积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在开发的进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免地区经济相互复制;并且要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投入到前景优越、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和行业,才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多样性,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