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董季棠教授指出,“学”字有二解:一、诵书。二、学为人。董教授认为,《论语》之言学,诵书、学为人皆有之,然以学为人之意为多,故二解皆可,而以第二解为长。钱穆先生将它解为“诵习”。杨伯峻先生将它解为“学”。我认为上面的解释都有些不确切。我们知道,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杨先生的解释能将这些内容都概括进去,看起来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联系下文的“时习之”,不难看出,“学”指的是学习内容,不包括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现较早的地方学是敦煌学、徽学、藏学“三大显学”.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地方学研究方兴未艾,相关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比较活跃的地方学研究机构已有数十个,各地的地方学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我国地方学研究机构之一、中国地方学现任轮值主席单位“北京学研究所”,以“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为宗旨,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再认识,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上来看,用奥尔森的一个学术理论来概括品牌广告主的心思变化再合适不过了。2007年开始爆发大规模网络广告投放大潮的广告主们,充分演绎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学不到“有效交流”的英语在北美学习、生活了几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为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一些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学习英语的朋友们分享,希望能使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我发现国人在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明显误区,即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与native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建立、保持和发展良…  相似文献   

5.
美国中文学校的老师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学汉字畏难情绪严重。华侨新生代的母语为双语,他们由所在国口语进到书面语易,而由汉语再学习汉字难;华侨新生代因为有所在国语言及其书面语作为交流工具,不像国内孩子必须学会汉字——这是他们不愿意学汉字的最重要原因。汉字难学是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降低汉字教学难度,促进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基础华文”。  相似文献   

6.
黑多 《华人时刊》2010,(2):80-81
以“人性”两字看美国 去一个国家,总想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个国家的特质。有人用“严谨”概括德国;有人用“认真”评价日本;有人说法国最“浪漫”,有人称英国是“绅士”。那么,用什么词评美国呢?我看就是“人性”。  相似文献   

7.
《伤仲永》和同时新选入初一语文课本,并编排在一起的《为学》,都以劝勉人们学习为主要内容.尽管两篇文章论述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尽一样:后者用二僧朝南海的故事作比喻,着重证明“为学要取得成就,应当勇于克服困难”的道理;前者则是通过方仲永的事例论述后天学习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过,在谈到如何对待天资的问题上,两文却阐述了一个十分一致的观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一般重视理清课文作者的思路、课本编者的思路、教师授课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而从教师备课和施教实践看,则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深浅度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更需注重直观教学、趣味教学,教法的选择要适应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学习富有热情的心理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为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国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时,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语言的技能。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上也不能再一味地“灌”,而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张保德日前谈到高等教育的转变,他说教育就是选择。人们选择学校、学科,但学校、学科也选择人们。在这大前提下,他作一个高等教育的前瞻,看看将来的变化。他认为以下六类未来十年里会逐一实现:知识的耐用性会大幅度减少,比人的生命短得多。教育程度不再以学历为衡量,而用一个“终身学习户口”概念代替。教育再无专利,大学的垄断会彻底崩溃。学习可以多点进入和多点退出,就是说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随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出教育体系。现时的“教大于学”变为将来的“学大于教” (即学生决定学生学什么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有限,各办学机构自然要竞争,教育要视像化才吸引,将来出现市场推广,明星教授,最厉害的是 lecture和最 in(前卫 )的大学并不奇怪。 (张祥云摘自《香港教育资讯》 2000年第 11期 )  相似文献   

11.
周冲  张磊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3):116-118
“学、用、赛、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学——以模块化教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用——以实践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赛——以技能比赛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以学生主动评价教学内容来提升学习质量。并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对“学、用、赛、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模式虽然没有严格程序,但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与交际,该命题的提出基于如下的现状:学术界以交际为对象的论述没有明确地将交往与交际区别,由此导致了“交际学”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模糊、混乱。交际现象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视野,这是事实。至于人们对于交际研究是否形成了系统的概念体系而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这还难说。不过,这个问题这里不予讨论。本文中“交际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指出:“学的规律”是“教的规律”的基础.探索学生“学的规律”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上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教师也就容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留给我们一万多首诗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用来概括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再确切不过了,因为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并不缺少课堂,缺少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5.
田野 《新天地》2011,(8):84-84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得目的是以培养人才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16.
(1)指导思想 教研教改的主题是教学与发展,其主要思想是主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觉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而独立学习是创新的前提。 (2)课堂改革的基本结构 初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导学→精讲→巧练”三步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学·精讲·巧练”三个基本步骤。“导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导”,二是学生的“学”(独立自主的学),要求教师一要指导学法,二要目标明确具  相似文献   

17.
一、引论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就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价值论、分配论、销售论等展开了持久而激烈的论战。本文研究的是李马大论战的一个方面,即他们在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问题上的论战。马尔萨斯在这方面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有效需求不足论”,李的观点则可概括为“需求无限论”,(“需求无限论”的含义与“供给创造需求论”基本相同,但由于后者是以萨伊定律著称于世的,所以为了避免张冠李戴之嫌,我们用“需求无限论”概括李的观点。李嘉图曾明确下结论说:  相似文献   

18.
平方 《人力资本》2010,(2):38-40
“不论是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话用来概括职业威客的特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人民教育版《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教师用书》)提点不同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1、学习与思考 上册第8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选自《论语·为政篇》第15则.《教师用书》译为“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杨伯峻《论语译注》也以“读书”来解释“学”。这似乎不够周全。“学”的本义是“效仿”、“效法”,所以宋人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毛晃父子也说“传教受业曰学”。《论语》中的子张“学干禄”(《为政篇》),樊迟“学禄”、“学为圃”(《子路篇》),俱属这一类用法。勇毅粗豪的子路甚至断然宣称:“有民人焉,有礼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先进篇》)大致说来,全书60多处“学”字,不管带不带宾语,都不单单专指“读书”。《教师用书》说这一则语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概括确当。不思之学,往往停留在技能的层面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必陷于迷茫,不学之思,脱离了具体的学习和操作,徒然苦思冥想,即使疲倦至极也不得有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懂、会、熟的过程,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点拨,既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1.概括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炼、准确的文字,把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它是构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总览,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整体印象,教师要善于指点阅读的门径,或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力求使学生对材料的准确把握,找准概括的方向。二是顿悟,透过材料领悟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