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第一部作品《智血》中,“眼睛”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奥康纳赋予“眼睛”高度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求知求真的激情,引导主人公认知自我。它也象征着通向超越世界的心灵之眼,照亮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睛”都能获得心灵之眼的视觉。要想获得心灵之眼就必须牺牲肉体之“眼”。  相似文献   

2.
在书面語言里标注出一个字的另一音义的所謂“破讀”这一现象,是个有关語法、词汇以及語音声韵調等方面的語言现象的一种反映。它实在不仅是古代汉语里的一个问題,而且也是现代汉語里从书面語到口語里的一个问題。在語言規范教育受到重视的今日,語音規范也极为各方面所注意,于是,破讀问題也就在当前語言議事日程上显示其重要地位。初看起来,破讀跟文言文的閱讀是关系密切的,語文教师似乎首先体察到这个问題的急待解决,但进一层来看,破讀在现代汉語里也并非不成问題,实在它也是早在审音范围之內的谱x中固然有“军自敗曰敗(浊声母、去声),打破人军曰敗(清  相似文献   

3.
对老子哲学的研究要“言有宗,事有君”;以现代思维方式观照老子哲学存在着错位;老子哲学之道有两个面向,不仅有“有”的向度,更有“无”的向度,而“无”是“道”更重要的面向。在与世界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存在、逻各斯、大梵、至上神等观念并行的语境中,“无”是中国式的,是老子的贡献;“无”是绝对的。共时地讲,它在世界的背面,历时地讲,它在万物之初。“无”在人的内在中显露,是“内在超越”的方式,是内在的精神境界;原初的“无”只是看或被看;“看”,是一种逻辑,是中国原初的智慧之道。  相似文献   

4.
《西游記》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神魔小說。它在我国广大人民生活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不下于《三国演义》等其它几部长篇小說的。識字的人,沒有讀过《西游記》的恐怕不多;不識字的人,也經常有机会接触到它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部分精彩篇章。記得童年时代,在还沒有讀《西游記》之前,从舞台上、皮影戏的“銀幕”上,从小人书里,从某些节日里或祭神或娛乐的热闹场合中、旱天里鑼鼓喧天的祈雨的行列中、就经常看到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就非常熟悉了其中若干片断的情节,如“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后来读了《西游記》,印象就更亲切、深  相似文献   

5.
剑思     
千锤百凿,出深山的是它的前身;烈火焚烧,铸就了它的筋骨;壮士以鲜血沥之,形成了它不朽的玄光。这,就是万兵之首——剑。且看这个“剑”字,“人”下有“火”,所谓英雄心中之烈焰;“人”旁有“刀”,是只有英雄所佩之刃方可称之为“剑”啊。高温烈火的锻炼,给了它坚韧的力量;彻骨寒冷的浸淬,赋予它不屈的意志;天长日久的磨砺,造就它锐利的锋刃。这就是干将莫邪,鱼肠吴钩,这才有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上下五千年,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翻开史书的一页,宝剑出鞘的锋芒如电光火石般激射而出,挟势凌厉,剑气逼人。每一柄宝剑,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6.
“火射连石”辨析刘旭三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在陈仓(今陕西宝鸡)打了一仗,史称陈仓之战。在这次战争中,郝昭反攻诸葛亮使用了“火射连石”.有人认为,“火射连石”是一种新式火器①。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首先看史籍对陈仓之战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說“晏子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晏子春秋”(或簡称“晏子”),是一部接近历史小說的散文作品。关于它的記載,最早見于司馬迁的“史記”。“史記”說: 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其書世多有之。(“史記”管晏列传”) “史記”沒有著明这部书的篇数,但我們可以知道,它在汉初时,已經广为流布了。稍后于司馬迁的刘向,曾对这部書作过一番整理,汰去重复的篇章,定著为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他說: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于孔子仁学作了多角度审视。从仁学的提出看仁 ,它是为了恢复周礼 ,作为礼的理论基础而出现的 ;从孝的层面看仁 ,“孝悌”是“为仁之本” ;从实现仁的方法 ,即忠恕之道看仁 ,它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 ;从天地万物一体看仁 ,以生为仁 ,是儒家天人关系论说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四月分以來,外文系教师連續举行学朮討論会,結合教学实踐,就外語教学中“听、說、讀、寫”的关系問題,开展爭論。在上一階段討論的基礎上,于七月一日提出《怎样处理外語教学中“听、說、讀、寫”的关系》的論文报告。这篇論文認为,“听、說、讀、寫”的关系应該通过“口語与書面語”、“領会与复用”的关系來認識。从“口语与書面語”的关系來看,在外語教学入門階段,口語应当是主導的(应当“从語到文”),在一定条件下,書面語才逐漸取代口語的主導地位。从“領会与复用”的关系來看,在整个外語教学过程中,复用应当是主導的,但这并不排斥在某个短时期內把領会当作  相似文献   

10.
平生爱讀詩,也爱讀画。苏东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画,观摩詰之画,画中有詩。”“詩是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詩”。它們表现的艺术形式,虽各有不同,而在理論上有其息息相通之处。现在把个人的体会,簡略地写出来: (一)从来的画家描繪事物,都須通过精細的观察,才能摄取事物的精神状貌,表现为生动活潑的画图,光是从紙片上临摹,是沒有什么出息的。  相似文献   

11.
辽东半岛石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棚是指用三一四块板石套合在一起立在地上作为壁石、上覆一块大盖石的一种古代巨石建筑物。它形如桌子,又象棚子,因而,欧洲称它为“桌石”、“多尔门”;朝鲜称它为“支石”、“撑石”;我国称它为“石棚”、“姑嫂石”、“石庙子”。石棚的分布很广,它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从欧洲的丹麦、法国、德国、英国、苏联、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直到亚洲的叙利亚、土尔其、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我国等地。我国的石棚,古籍已有记载。《汉书》中写到:“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  相似文献   

12.
综合“賣”的形、音、义三个方面来考虑,我们认为“讀”的声符“賣”的音义当来源于“■”,即有关“讀”、“賣”关系的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每次将作文本收上来 ,总是发觉立意肤浅 ,构思简单 ,常令教者感叹 :学生生活太单调、太刻板了 ,不能写出好文章是生活不够新鲜、刺激所致。于是 ,为写出好文章而组织班级辩论者有之 ,参观校外景观者有之 ,看电影听报告者有之……这样的活动自然使师生感到新奇 ,但是除了极少数习作能表现出一点新意外 ,大多数仍是对过程的简略或琐碎的记叙 ,对事理不痛不痒的言论而已。这恐怕都是学生不会观察周围一切所致。什么是观察 ?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  相似文献   

14.
山兰酒,素有黎家美酒之称,是用黎家特有的山兰糯酿制的酒。它芳香扑鼻,甘甜清醇,闻之欲醉,是黎家待客的上品。黎族作家龙敏,捧献给读者的短篇小说,就象这黎家的山兰酒一样,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用猎人的眼睛观察与反映生活黎家人习惯于把猎手赞誉为标准的男性和“运气”的象征,而把那些嗅觉灵敏,目光锐利的人称誉为“猎人的眼睛”。如果用“猎人的眼睛”来称誉龙敏,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正是由于他有一双“猎人的眼睛”,所以他能够在黎族人民的平凡生活中,猎取具有民族色彩的生活浪花,而且总是从这些细小的生活浪花中,折射出时代的信息,表现出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4,(6):21-21
植物也长眼 动物长着眼睛,是我们看得到的,然而植物的“眼睛”长在哪里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只是它的眼睛不能被我们轻易发现罢了,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你可不要小看植物“眼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讀《欧阳海之歌》,跟讀中国古代小說和西欧小說的感受大不相同,自始至終都有一股强大的革命激情在胸中翻腾起伏。比解放初期讀《鋼鉄是怎样炼成的》还要激动,比前几年讀《紅岩》还要振奋。它激发你不能不思索:人的一生应該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 为什么欧阳海形象这样感动人呢?他的强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是怎样造成  相似文献   

17.
影视文化与感觉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超越了印刷文化的理性特征,是当代感性文化的滥觞。从本质上讲,文字是观念性的,镜头是物质性的,单词反映思想,画面反映感觉。在影视文化中,形象排挤了词句在印刷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从事记录的眼睛(观看)代替了从事反射的眼睛(阅读)。“看”和“读”都需要视觉发挥作用,但“看”是一种直觉观察,“读”是一种理解观察。 没到过长江的人,读到“长江”这两个字时,要靠想象力创造它的浩荡;而到过长江的人,要靠回忆来复制它的雄伟。无论想象还是回忆,都要借助心智将概念和表象联系起来。人对长江的把握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文字,更取决于文字所能唤起的心理能量。想象力和记忆力强的人,对长江的所知便生动、真切,反之便平淡、模糊。文字只是个启动因素,它的真正表现力来自于阅读者的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吕君 《今日南国》2008,(9):56-59
“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只觉得我的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冷清,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这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自传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对自己突然失明后绝望心境的真实描述。眼睛常被喻指为人的“心灵之窗”,是人类宝贵的感觉器官:五彩编织的万象,要通过眼睛认识;外界信息的90%也是由眼睛来感受传递;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19.
汉赋闲谈     
要给赋这种文体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不很容易的。它象诗,却不是诗;象“骚”,却不是“骚”;象散文,却不是散文。它象诗一样要求押韵,象“骚”一样体制宏大,象散文一样采取长短不齐、富于变化的句式。从本质上看,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赋在有汉一代极盛,体制大备,成为主要的文学样式,然赋之盛非赋之源也。 赋是由诗发展而来的。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自诗出。”他们都指出了赋的渊源所自,为我们考察赋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一重境界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肉眼凡胎;二重境界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慧眼识物;三重境界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法眼辨物。“境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事物发展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显然,小学生习作也应该是有“境界”之说的。在充分参考专家思想和立足小学习作教学实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