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狂欢     
今年五一长假的前四天,每天大约有两万人聚集在北京的海淀公园,以音乐节的名义肆意宣泄,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行为已属疯狂,而在研究者眼里,这已经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狂欢了。有人说,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都没有狂欢的基因和传统。这次大规模的狂欢,多少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谬误。之所以有人这么说,大概源于国人所经历的狂欢,多数都是政治的狂热。而狂欢虽然也可以有人来组织,但多发自民间和个人意愿,实际上并不那么政治。八万人对于超过十三亿的总人口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他们蕴藏着足够的能量,裹挟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其中。更为显性一点的问题是,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更加追求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而且叛逆性增强。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忽略这八万人的行为,但不可以忽略一种诉求和一种力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原生态舞蹈的狂欢意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狂欢化理论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之一。土家族原生态舞蹈是土家民俗仪式、文化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土家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蕴含了丰富的土家民俗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土家民俗特征和独特的人文个性。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解读土家族原生态舞蹈,认为土家族原生态舞蹈十分典型地演绎了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全民性、仪式性、距离感消失、插科打诨”众多特点,是土家族诗性文化心理的负载,是狂欢化生命力量的释放,充分张扬了土家族的自由精神,彰显了土家成员的个体生命意识,蕴涵着浓郁的狂欢意味。  相似文献   

3.
加勒比狂欢节起源于殖民种植园这个特殊的文化空间,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种植园主与奴隶、秩序与混沌等多种对立因素之间的冲突、斗争、商讨和妥协中产生。对于加勒比作家来说,狂欢化是一种想象历史、重述历史、并赋予历史以新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方式。狂欢节(以及狂欢精神的其他许多方面)给加勒比作家提供了一种将大众变成人民,探索为自由而斗争、肯定自己道路的意义的工具。加勒比狂欢节既唤醒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加勒比各族群的民族记忆和族裔身份意识,也促进了一种新的、混杂的本土身份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消解精英意识、颠覆既成叙述模式和传统审美原则,其小说打破了等级制度对人们行为、语言、姿态、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狂欢式场景、狂欢化语言风格、狂欢化人物形象等狂欢要素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通过狂欢化的描写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狄更斯全面讽刺、揶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艺术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阴暗面,同时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思想中的狂欢化血性化意识,源于狂欢节庆典中的交替和更新精神,其实质是一种充满全民世界感受的狂欢式世界。这种狂欢化血性化意识反映在创作中,就是将这种狂欢式转为狂欢化的文学,使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透露出一种狂欢式的双重性和相对性,情节和场景具备了狂欢化象征性、加冕脱冕结构、特殊的狂欢化广场和狂欢化时空。  相似文献   

6.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始终从边缘的角度出发,关注边缘人物命运及边缘文化,以狂欢的写作手法,搭建了一个狂欢舞台,展示了边缘人物对主流政治和文化的对抗。分析大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狂欢、空间狂欢、性的狂欢等,可以揭示大江文学作品中狂欢化精神的实质内涵:自由与平等、颠覆与再生。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从中世纪民间狂欢节入手抽象出具有对话性、双重性和超越性的“狂欢式”生活的特征,并进一步在文学分析中提 炼出“狂欢化”的概念。根据他的狂欢理论,游戏的儿童具有狂欢的品格,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导源于人类狂欢精神的陨落。 狂欢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对话性的亲昵应当是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狂欢的超越性为理解儿童的“反常”行为提供了新视 角;狂欢主体的沉浸式参与启发了教师主体精神的回血路径;“狂欢式”生活的“生活游戏化”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游戏 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的包容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在文体特征上都表现出“狂欢化”的美学特质。具体表现为作家创作心态的极端自由和放纵以及由此而来的“越出常规生活的狂欢时空”和对描写对象“狂欢式”的表演,其中,“游戏”、“恶作剧”是理解“狂欢化”的两个十分重要的词。  相似文献   

9.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粗略回顾了网络研究的里程,指出目前网络研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网络与人类类生活本质的联系,进而言之,就是网络给人提供的是何种自由及其可能性。本文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自由的本质、社会意义及其与时代精神的互为观照,主要是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视角,撷取网络社区的大量语料作微观考察。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狂欢本质,它是人类现实自由追求的一种历史样态,它对人的现实自由的实现既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戏剧中的题材、语言、人物形象和场景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探析人物戏剧活动的狂欢式场景,揭示《威尼斯商人》中颠覆与重建的主题,可以管窥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自由、平等、仁爱的狂欢式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大众与狂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狂欢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接受模式。它与以往的文化接受模式有所不同。但这种狂欢模式并不是大众文化时代独有的 ,其所以在大众文化时代再度兴起 ,有着时代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的原因。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但需加以引导的模式。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 ,没有或仅有这种模式都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拉伯雷研究>一书中渗透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思想.坎坷的边缘人生活是巴赫金狂欢诗学得以生成的特殊土壤与现实基础.于这一背景下考察两种生活、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的二元对立,进而阐释狂欢诗学之边缘品性.最后,在理性诗学与狂欢诗学的对立发展过程中,中心与边缘谋求共存、对话,此为巴赫金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3.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一度废除科举制度,使汉族知识分子失去跻身仕途的机会,但也使官方意识形态对文人的束缚相对松弛。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散曲不再是庄重、严肃、高雅的载道工具,而成为文人嬉戏人生、狂欢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本文分析了元代散曲从语言风格到思想内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狂欢化色彩,指出狂欢化是元代文人置身民间俗文化和笑文化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并对元代散曲狂欢化艺术精神衰败的时代原因,以及东方狂欢文化与西方狂欢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狂欢产业     
通过狂欢,平民大众把等级制度、宗教禁欲对自身造成的压抑情绪,统统释放出来,是狂欢的原始属性。现在,商业操作已经把单纯的狂欢娱乐改变为狂欢消费热情,狂欢产业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来分析李贺的乐府诗可知,在李贺乐府诗"虚荒诞幻"的表层之下潜藏的是作者力图摆脱沉重现实压抑,以求得自我精神解脱的深层创作心态。李贺的许多乐府诗正是以感性生活形式为核心的精神狂欢,这些诗歌摆脱政治、道德等现实价值评判的束缚,利用细腻逼真的想像来体验生命的感性生存价值,而且在文本结构模式上呈现出一种狂欢化文学所特有的"加冕-脱冕型结构"。对这一类诗歌的正确解读,不仅对理解李贺的诗歌特征及其心态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我们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来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学提供了一个上佳的个案。  相似文献   

16.
狂欢化是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诗学理论,着重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狂欢节”元素的文化诗学意义。在索洛古勃的《卑劣的小鬼》中蕴含着丰富的狂欢化的元素,作者用“狂欢化”的外在事象表现了人类的种种丑行和人性中深藏的恶,剖析了人性中存在的缺点。整部作品中充满了黑暗与绝望,但是却在“狂欢化”的特殊处理下透出难以遮掩的荒诞可笑的气息。探讨作品中的狂欢化元素对剖析作品的思想旨趣、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理解巴赫金的小说诗学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八戒是滑稽的多重性喜剧人物,其滑稽游戏与<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传奇故事的"游戏文本"的文化功能息息相关,压抑的本能、欲望造就了他的滑稽.除了本能欲望他一概以滑稽的游戏态度自觉不自觉地颠覆,在整个文本中造成了一个狂欢的局面,从而以寓重于轻、既否定又肯定的形式表现了自由的生命本质,造成了对生命自由的觊觎局面.<西游记>本文以此来复归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也正是这种本文里忘我的本能欲望的游戏和狂欢,象征了文本外知识分子在昔日的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狂欢节是欧洲宗教节日的一部分,在《圣经》中有所记载。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可看出狂欢节起源的宗教意义;巴赫金本人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由狂欢节衍生的狂欢理论起源于宗教仪式,如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狂欢理论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世纪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狂欢理论的思想渊源、叙事方法、表现内容、精神诉求,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狂欢节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狂欢理论也是西方古希腊、中世纪宗教哲学的衍生物,只不过是在当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日益淡化了隐含其间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狂欢与时间有本质性关系,而隐逸文化是一种空间文化,时空选择的不同造就它们不同的文化特质,但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在开拓生命延伸的自由领域.虽然由于时空的限制,它们所建构的自由王国是乌托邦式的,但因为表现了生命的自由本质,它们作为生命实践都具有积极而真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年初,益智竞答直播横空出世,瞬间点燃用户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全民竞答、大众狂欢的盛况,这场代替浪潮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的当代呈现。研究发现,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直播模式的泛娱乐化、面具背后的身份认同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共同建构了这场互联网狂欢,竞答直播也具备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特征。然而互联网竞答直播虽然呈现出自由、平等的特征,却无法真正契合巴赫金对乌托邦世界的描绘,它对文化的匮乏和对文化理性价值的消解仍然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