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岛市循环经济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新的实践模式.在分析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要求,并结合青岛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特点,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和分级标准,并通过建立评价模型的方式对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青岛市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为0.733,处于第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2)清洁能源比率,单位GDP物耗,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制约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青岛市实际,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节约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环境保护水平及社会稳定水平等方面对青岛市2000-2007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循环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在资源节约方面问题突出,据此提出构建青岛市绿色GDP核算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公众资源节约意识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工哺农的青岛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适时地实施以工哺农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青岛市实施以工哺农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释和界定了以工哺农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结合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工业经济主体带动型、企业拉动型、农业经济主体拓展融合型和工农协同耦合型的以工哺农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了青岛市实施以工哺农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是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嵌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有助于解决石化产业集群存在的资源过度消耗、废弃物过度排放的问题。分析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并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从集群企业的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集群企业间的副产物相互利用及产业链条延伸层面,构建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以对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章在介绍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与主要原则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析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的建立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入世挑战,防治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一方面要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根据石家庄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指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构建石家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鹤壁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市,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鹤壁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总体目标,突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抓好示范企业、示范园区、低碳示范区建设,并提出要把循环经济与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湖南的产业结构调整忽视了生态性和社会性,导致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应用循环经济理念作于湖南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期促进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技术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形态的升级与改造,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然而,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循环经济中存在技术和产业转换等方面障碍。为此,本文提出了培育循环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性扶持,降低转换成本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青岛港口的优势条件,通过设置有关的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对国内外主要港口的竞争力情况作比较,综合评价青岛港的物流发展水平,为制定青岛港口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设计及实施青岛自贸区"智慧一体化"方案对确保青岛自贸区高端起步、创新驱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一体化"方案建设前景总体预期良好,但方案实施面临多重阻力,存在"信息孤岛"、建设资金难落实、诚信缺位、"买壳投资"等问题。因此,应成立智慧化建设领导小组、开展顶层统一规划、引入BOT融资模式、制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管理制度等,以推动并保障青岛自贸区"智慧一体化"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旅游业,对青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岛一方面应继续发挥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力创在国际上富有影响力的更多精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青岛市“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预期达到的目标,推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山东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依托地理优势,在沿海各地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青岛、烟台等七个山东沿海城市的实地调研表明,山东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可以构建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并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论证所采取路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一步为各地区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滨海渔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路径参考,以实现山东海洋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帆赛对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市承办2008年奥帆赛,为青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和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奥运文化和奥运经济的强大推力,将有力地促进青岛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大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对青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对山东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韩资企业作为青岛外商投资企业的主体又对青岛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青岛发生了大量韩资企业非法撤离的事件。对青岛韩资企业非法撤离的根本原因进行探讨,指出其根源在于中韩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在对中韩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共融"为核心理念的青岛韩资企业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岛市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现状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青岛市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系统动力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发现:1.青岛市当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只会带来短期GDP的增加,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伴随着资源供给与需求差距的扩大,资源的短缺将反作用于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下降,未来青岛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源与环境的状态;3.青岛市城市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劳动力人口主要依赖于外部供给,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目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青岛市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时间序列测度,将青岛市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融入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结果表明:目前青岛生态足迹在区域尺度、国家尺度和全球尺度上均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与部分资源富集国的贸易尺度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2000—2012年,青岛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随人均GDP的增长而持续增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在下降,但生态经济效率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先进省市水平。总体上,青岛市2000—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为此,从中长期看,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青岛丰富的高校文化资源对提升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对城市文化建设起支撑作用、驱动作用、引领作用和升华作用。在文化强市战略下,青岛高校应主动融入青岛、服务青岛。青岛高校文化建设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凝练大学精神,构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立体化平台,发挥高校科研成果的辐射作用,以多种方式参与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以便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