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04,(2)
婚前检查一对恋人去登记结婚,工作人员问女青年:“作婚前检查了吗?”“他的房子、财产我都查过了。”女青年答道。“我是说去医院。”工作人员解释道。女青年红着脸小声的回答:“是个男孩!”人不可貌相一女人向邻居告状:“您的儿子竟然骂我是一头老母猪。”邻居回答:“真对不起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秘诀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从事什么职业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笔者手头却有这么两则小故事——一家建筑施工单位的董事长视察建筑工地,向三位砌墙的员工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员工的回答是“我在砌砖”,第二个员工的回答是“我在挣钱,养家糊口”,而第三个员工的回答却是:“我在用双手建造一件伟大的作品”。15年后,回答在砌砖的人仍然在砌着他的砖,回答挣钱养家的人当了经理,而回答用双手建造伟大作品的人却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的言说已有千年历史,对此的研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却让人倍感沉重的课题。中西美学五彩缤纷的“美是什么”的思考、追问与回答,可分为两种方式:叙述与描述。叙述是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描述是对“美在哪里”的回答。由于先在逻辑与提问方式的局限,“美”的言说方式尚不能无限接近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了“中国城市青年评价1994”的大型社会调查。在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行贿能解决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您是否会行贿?”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479%的人回答“肯定不会”和“不会”,回答“肯定会”和“依情况而定”的则占53.61%,还有21.6%的人回答“说不清”。  相似文献   

5.
偷心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天亮了吗?”对方回答:“没有,现在仍是深夜。”石屋禅师心想,这个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见道很高的人,或许还是个罗汉吧?于是又问:“你到底是谁?”可是,那个却回答:“我是小偷!”  相似文献   

6.
偶尔,我亲爱的老婆会在半夜把我摇醒,亲切地问:“老公,你会不会口渴?”“不会。”我坚决地回答,然后沉沉进入梦乡。过了一会,她又来摇我:“老公,你想不想喝水?”“我刚刚不是回答了吗?”“你刚刚是说你不会口渴,现在我  相似文献   

7.
正义的耳朵     
嘴和耳朵嘴问耳朵:“你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回答:“因为我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嘴又问耳朵:“那你干吗要长在脸的两侧呢?”耳朵回答:“因为我不能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8.
职场寓言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100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100万元  相似文献   

9.
在某些学英语的人中,对all right有个普遍的看法:“完全正确”或“非常正确”。例如在回答“Is he right?”这类问题时,我常听到有人甚至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用”all right”回答。答者显然是想用这一习语来表达“完全正确”之意,且想以此加强语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我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1)他打球。(2)他打〈输〉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先请看一课堂片断:老师让一学生说出两个代词.那学生答道:“谁、我?”那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没有?从一个角度看,他的答话表明他不知道教师是否在让他回答问题(“谁,[你问]我[吗]?”),而不知道老师是否在让自己回答问题当然就无从回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他的答话中所出现的两个词恰好都是代词,因此我们又可以说:那位学生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两种背道而驰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12.
悟禅     
灵树如敏禅师的灵树院,二十年来都没有人负责“首座”之职,每当人家问起,禅师就回答:“我的首座刚刚出生啊!”又有人间,即答:“我的首座正在牧牛啊!”再有人问,即答:“我的首座正在行脚之中。”等语回答,使问的人都不知所故。  相似文献   

13.
通常的语法书对双宾句进行分析时,常常指出能带双宾的动词类型,其中往往包括“拿’之类的词。这似可商榷。例如《现代汉语讲义》(中央电大)中例举“弟弟拿哥哥一支笔”。认为“哥哥”为近宾,“一支笔”为远宾。我以为欠妥。“一支笔”无疑是“拿”的宾语,但哥哥并不是。拿这动词并未涉及“哥哥”,“哥哥”并未被“拿”。若问:“弟弟拿什么?”能回答“一支笔”。若问:“弟弟拿谁”,则此问不成立。可以问“弟弟拿谁的?”回答:“哥哥的。”这个的字词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文学史或文学史是什么,即“p是q”的命题是难以回答的,甚至是不可能回答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学史具有一个永远只可接近而不可穷尽的本质,另一方面,每一个文学史家总是以各不相同的兴趣,理想,愿望乃至偏见在谈论文学史。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可能摒弃这种命题形式,否则,我们将对“历史是文献”或“历史是事实”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例①:种他几亩试验田。例②:写他几十张纸。例③:搞他一个一清二楚。例④:喝他个痛快。上述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称这种格式中的“他”为虚假宾语。“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他”作虚假宾语的作用何在?一般的语法书中极少提及。其实,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确定有关宾语的定义。黄伯荣认为,“宾语是述语的后置成分或连带成分,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江海侨声》杂志社: 贵刊1999年第9期,乔小姐对萧平咨询“没有外汇能否出国旅游?”的回答是:“只有那些在国外亲友并愿意提供旅游所需外汇的申请者才能获准出国旅游。”我认为这样回答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当前只要有人民币,通过有权经营出国旅游  相似文献   

18.
我也有舌头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真觉禅师问他:“你看什么经?”元琏回答道:“维摩经。”真觉禅师进一步问道:“经在这里,维摩在哪里?”元琏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深愧自己所知有限,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对恭维语的正确回答是“Thank you”,然而这并不是英语中唯一的恭维语回答方略。任何一个被恭维者在选择恭维语回答方略时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回答恭维语时既要接受别人的赞美之词,又要避免自我赞扬。  相似文献   

20.
假如有人问您:“您到过北京吗?”[Have you been to Beijing?]您有可能回答说:“是的,我到过。”[Yes, I have.]假如有人对您说:“您参加史密斯先生的宴会了吗? (Did you go to Mr.Smith′s party?)如果您没参加,您可能这样回答:“我倒想参加,不过他并未邀请我”。(I would have gone. buthe didn′t inviteme.)这两段对话中英语have的读音各不相同,其中是强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