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中说过如下的一段话:“读诗与作诗,用心各别。读诗心须细,密察作者用意如何?布局如何?措词如何?而后有得于古人。”这话有一部分道理。杜甫读诗,看来就非常细心,所以他对李白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又对严武说:“把酒宜滌酌,题诗好细论。”(《敞廬遣兴奉寄严公》)都着眼在一个细字。不过,吴乔把读诗和作诗区别开来,仿佛作诗就不须心细,却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杜甫作诗也十分细心,这就是他经常提到的“苦用心”。因此,如果我们认为读诗必须心细,那么读杜甫的诗就更要心细 相似文献
2.
3.
4.
5.
李学锋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6,(1)
前几天看到于春海于衍存两位老师写的文章《“劝百讽一”论析——对汉赋传统评价的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读来颇受教益。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独辟蹊径,对汉赋传统评价进行了剖析,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汉史的研究,提出了对汉赋作用新的看法,新的见解,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我感到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虽新颖独到而论据却显得太单薄,也就不能充分论证它的成立。故此,我仍然认为汉赋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讽谏作用,即“劝百讽一”的存在仍有其基础和客观依据条 相似文献
6.
谢桂娟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5,(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远大理想,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辩证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也谈“教书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1)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左右着办学的航向,影响着一代接班人的成长。因此,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天职,由于学校中每一成员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自然有所差异。只有明确个自的职责与特点,才能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放大德育的整体功能,保证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于是探讨学校不同岗位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已是深化德育研究、开拓德育新天地的突破口。 学校实施德育的渠道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就其本质来说只有两个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系统。一是专门性德育系统。如以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各种活动与课程;一是非专门性德育系统,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这些非专门性德育的课程与活动,虽没可能也没必要系统全面地实施德育,但因其具有潜在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近读《论语·先进》“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看诸家注解似有难解之处。何晏《集解》:孔曰:助,益也。言回闻言即解,无发起增益于己。邢昺亦以助为益。刘宝楠《论语正义》引《说文》:助,左也。此训益者,引申之义。当代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为: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译文同前引古人注释一脉相承,不 相似文献
9.
雨先生《答余杰先生)》。 我想谈谈这篇文章,是感到有话可说,觉得它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仍然无话,别人又说了,我是不会瞎掺和的。 一、谁来忏悔,向谁忏悔 余秋雨在他的答文里说,在中国某个人稍稍成名以后,就有人想出来将这位名人“搞掉”。这确实是我们的某种劣根性,不过那还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是通过了什么样的途径成名的。如果手段卑劣,居其位而干坏事,那么这样的人无妨揭出他的老底来,“搞掉”他就不算不该。如果他成名的手段正当,成名以后并没有为非作歹,对旁人不构成妨碍,那么,他的成名就无可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越来越A"固定格式.静态分析指出了进入"越来越A"格式的词语的特点,句中支配关涉"越来越A"的动词多为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和表示感受义的动词;动态分析探讨了含"越来越A"句子的预设,"越来越"是句中焦点的标记格式,A为焦点.全面揭示"越来越A"固定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革”结束以来,思想解禁,学术空气空前浓郁,学术成果累累枝头,出版界每年向读者提供的专著以千万计,报章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大,常令读者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这样热烈的情况下,难免呈现某些无序混乱的现象。自葛剑雄、曹树基在去年《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一篇措词尖锐的书评以来,《文汇报》在今年1月2日发表了曹树基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4月17日发表了宗和《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两杂志在北京召开以此为题的研讨会的专门报导,4月20日… 相似文献
12.
佟惠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3):56-57
末位淘汰的办法在很多单位的负面影响是大于它的正面效应的.这种办法使记者们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束缚了有能力记者的个性发挥,产生了一批平庸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刊载了黄龙同志写的一则补白,批评外文出版社1976年版《Mao TsetungPoems》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诗的英译文,说外文出版社的译文“与原文的精神背道而驰”,“否定了困难的客观存在”。我们认为,黄龙同志的意见是值得商榷的。毛主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诗,前一分句表结果,后一分句表条件,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一个完整的思想,不能加以割裂。没有后面的条件,也就没有前面的结果。外文出版社译文 相似文献
19.
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思想 ,已深受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前几年还有篇文章 ,称“顾准热”、“陈寅恪热”是世纪末中国知识界的觉醒 ,似乎研究陈寅恪会成为时代的热潮。这些年来对陈老称颂最多的 ,认为他主张研究学术要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但是一看就明白的两句话 ,在陈老身上如何体现 ,似乎还有不同理解 ,亦有人以此为借口 ,借题发挥 ,贬斥当世 ,辱骂群众。因而对此如何正确理解 ,我认为仍有研讨的必要。一陈老提出“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据说最早见于 192 9年 6月为纪念王国维去世二周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命题,在目前的学术讨论中存在着争议。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同志不同意“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命题,并提出了一些反驳的理由。本文试就这些理由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不同意“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这一命题的理由之一是“共同作用”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