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将博物馆公众参与度划分为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采用主成分回归,考察博物馆公众参与广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博物馆行业发展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个人特征、情绪与文化参与深度间的作用机制,进而探究公众参与广度与深度的影响因素。外部保障层面,公众是否走进博物馆受博物馆行业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正向影响,但各因素影响并不突出且相对均衡。内生动力层面,公众参与深度主要受公众进馆前期望的显著影响。提升博物馆公众参与度,一方面要落实博物馆分级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级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博物馆分众服务,提升公众满意度;还应积极建立博物馆传播矩阵,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理想层面而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直接民主的体现,有利于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提升地方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促进地方立法预期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当前社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实践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资格、事项和过程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意愿较低、程序不够规范、组织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实效性不显著.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些地方关于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拓展公众参与的普遍性,提升公众参与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未能使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公众参与度低表面上看起来是体制问题和宣传力度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态城市的建设未能把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作为核心目标加以重视。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市民生活方式不断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运用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比较、价值分析等方法界定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和公众主体,论证了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价值.认为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是指作为公众的自然人、自然人体现的法人、社会团体直接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其具有地方法规正当性、适应性、权威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立法公众参与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社会资本的缺失和公众理性的无知会导致公众不积极参与立法的困境。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集体行动理论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培育社会资本,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是完善我国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有利于避免行政立法权的滥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引导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立法机关组织公众参与的约束机制有待规范、公众参与的意见反馈机制和有效保障机制亟需健全。应该通过相关立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从而保证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特有的环境问题需要地方环境立法创制适合区域特点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对地方环境立法进行实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数量超前、注重废改立并举、立法领域宽泛且不断前行,但存在诸如人大立法主导性被削弱、立法项目不均衡、公众参与有限等问题,建议界定地方立法权限、强化政府责任和公众权益、引导公众参与立法等,以促进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与妇女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着参政比例不高、深度和广度不够以及立法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妇女民主参政的进程。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约束,使得人们包括妇女本身对妇女参政的意识不强。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是民主理念在立法领域的具体反映。公众参与立法主要体现在立法准备阶段,立法草案提出、起草、审议阶段,法律公布之后实施阶段。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正在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但是,在公众参与立法的标准、过程、反馈机制、现实效果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着力完善立法公开制度和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众有效参与立法活动能够促进立法的民主性,提高法律规则的可实施性。2018年12月,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标准(实施细则)》公布于世。除具体条文外,另有详尽的公众参与制定该规则的全过程记录同时发布。通过对美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全阶段进行分析发现,其公众参与立法程序较为完善且公众参与性强。结合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现状,提出引入“立法预先公告”程序,扩大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增加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适当延长公众评议时间、完善公众评议反馈制度、进行充分的立法信息公开等具体建议,切实保证公众在参与立法过程中获得现实参与感,以促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