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热潮,追本溯源,研究微型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继承其优秀的文学传统,乃至借鉴其创作经验,对于推进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提高微型小说的创作水平,都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小说创作三要素来看,古代微型小说的诸要素是在发展中逐步地具备,从量变到质变地走向成型的。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从西周中期前后到汉初前后的漫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选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化”的艺术,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与熔铸,是微型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人生片断、民俗事象和情感体验是微型小说的重要构成材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图景可用"异彩纷呈"四字来形容。其中马来西亚曾沛的微型小说充满质感与美感,郑若瑟的微型小说涉及到道德主题与悬念设置问题,心水的《养蚂蚁的女人》是一部凭感觉把握的微型小说,梦凌的微型小说集《结》则洋溢着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4.
泰国华文作家马凡涉笔微型小说创作是近几年的事,他创作的微型小说量还不多,但其创作倾向、美学旨趣已显露出来,从中不难发出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有益启示。泰国华文作家虽然生活在异邦,但对中华文化传统领悟较深,他们的文学创作承继了中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  相似文献   

5.
刘海涛的微型小说研究,以系统、全面和宏富见长,是更接近于教学研究实际的、可用于教材的教学专著体制。他的理论研究分析绵密入微、立论具体深刻。他对形而上的纯学理怀有一种别样的焦虑,巧妙地以解析小说作品的详尽,分析叙事人称、叙事模式、叙事语态的流畅系统,符号代码规则的娴熟运用来弥补形而上思辨空间的不甚远举。他以叙述的方法来解剖微型小说,又以微型小说的创作实例来充实、丰富叙述学的理论库存,把西方当代美学的新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微型小说的理论研究中来,发现了许多命题,产生了许多新观点,也探索到一种有益的写作体例。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我国新时期的微型小说创作获得巨大发展,它逐渐从一种弱小的文学样式,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小说"四大家族"中颇具活力的一员.同时,微型小说作家,也从一种散兵游勇式的业余创作发展成为一支朝气蓬勃、令人刮目相看的专业队伍.一名真正的微型小说作家,不仅在生活积累方面,而且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7.
近年以来,我国微型小说创作发展迅速,情况十分喜人。随着微型小说作家、作品的不断涌现和对微型小说评论工作的逐步展开,微型小说正与日俱增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微型小说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比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中短篇小说敏捷、迅速、轻便;它正好适应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迅速,社会思想变化快,人们渴求跟上时代步伐的现代化潮流;(二)微型小说篇幅有限、情节单一,内容通俗易懂,读来省时省力,易于为各阶层读者所掌握,并可满足各阶层人们对文艺多层次的需求;(三)微型小说虽篇幅短小,但能以短见长、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微言大义、含蓄隽永,与短、中、长篇小说相比,它同样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但我们也应看到,微型小说的发展壮大,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时间尚短,经验较少。总的说来,还处在开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微型小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微型小说的思想艺术质量,对微型小说的创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开展深入的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拟就微型小说写作技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微型小说的崛起得益于媒体的促进,它的发展一直是以媒体为中心的。然江苏微型小说已经完成从媒体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并正在成为中国微型小说的中心,这得益于文化底蕴丰厚的江苏具有宽松的人文环境,政府、政策、媒体对微型小说事业的支持,也在于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的不懈努力和江苏微型小说团队较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有自己的创作规律和基本属性,对于微型小说来说,也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又派生出了自己独特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抓住了微型小说的文体美学特征,善于赋予其微言大义,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在微不足道的文字中造成近乎"微"言耸听之效,充分发挥了这一文体的独特长处,是华文小说创作中应予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泰华文坛的两次微型小说创作高潮中,泰籍华人、著名作家司马攻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倡导,对泰华微型小说创作的空前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微型小说的创作模式是,化平淡为神奇,结构简炼,把营造情境与心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重在揭示人物的心境。其语言叙述方式明快畅达同心绪的坦荡纯净相辅相成,散文语言的行云流水和明快畅达营造出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人获得一种闲适悠然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微型小说创作中营构“转折式”结尾已成普遍现象。“转折式”结尾的确有诸多表达上的优势 ,但把它视为“艺术规律” ,人人转折、篇篇转折 ,却又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诗化结尾不失为突破微型小说创作中这种情节樊篱的另样追求。微型小说结尾应当依文势自然而结 ,走多样化之路 ,不可形成套路。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视界中的当代微型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已引起学界高度重视,主要侧重于作品的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还不多见。读者不是一个被动的阅读者,而是能动的参与者,一篇微型小说没有读者接受只能算作文本,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召唤结构。在每一层次的接受中读者都有思想、情感、审美、创作的投入,只有这样,文本才能成为作品。从这个过程中也可看到微型小说的特色、优势和不足,从而,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一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作家凯特·肖邦所创作的微型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为例,分析和探讨微型小说独特的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浓缩于其中的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现代微型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强化本体意识,规范文体,关注文学与现实的内在精神联系,突出小说精神,精妙构思,力求创新,树立精品意识,使微型小说的创作在"数"的繁荣之后再走向"质"的辉煌,这是微型小说永葆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小小说创作浅谈王永仲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空前繁荣,小说创作这个领域,更是生机蓬勃。随着短篇、中篇的兴旺,又出现“微型”热。我国的一些著名作家王蒙、孟伟哉、从维熙等,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引路和一再倡导,...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坛的“极短篇热”与香港小小说的“迷你魅力”,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它们与大陆的微型小说创作热潮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中国微型小说独立崛起与全面发展之阵势。从长期消隐在短篇小说巨大的羽翼下,到独立门户、成为小说家族平起平坐的第四  相似文献   

19.
泰华作家郑若瑟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且创作不辍.他一方面承袭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情"字为核心或链条来毕现世间百态;一方面又具有现代商品意识的敏感,对转型期的泰华社会尤为关注.他的微型小说由于题材贴近现实生活,主题严肃、以情感人,避免了微型小说所忌讳的空洞无力轻飘等弊病,显示了微型小说快捷简练地捕捉世情众相,迅速有力地讽刺丑恶针砭时弊的文体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193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叫做壁小说(中文叫墙头小说)的微型小说。当时日本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提倡创作这形式的作品是接受前苏联的文艺理论家卢那查尔斯基的劝告而实践的结果。小林多喜二率先倡导与创作壁小说。壁小说能够被劳动群众广泛接受,它肩负着倡议者的热情与期待而登场,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但作为一种体裁,它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便匆匆夭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