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存文献中,有关于阗王朝的史料分属汉文、藏文和于阗本地语言文字资料三个系统。最先为于阗立传的是《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其后,历代正史传记相继续之。除正史外,汉文古籍还拥有许多涉及于阗的僧人行记和佛教著述。前人研究于阗史都是根据这一系统文献。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藏文古籍的研究整理、考古发掘和敦煌藏  相似文献   

2.
陈军 《江海学刊》2004,(5):218-219
世纪之交 ,在对中国现代戏剧历史进程的回顾、反思和前瞻中 ,董健教授曾撰文呼吁 :“现代戏剧研究要补课。第一要补‘现代意识’的课 ,第二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 ,第三要补‘戏剧史料学’的课。”(《话剧研究要补课》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1期 )他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戏剧史料学的重要性 ,指出 :“这是百年话剧研究的最弱项” ,“戏剧史料的发掘、甄别、考证、编纂、出版 ,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做”。而《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董健主编 ,顾文勋、陆炜、胡星亮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  相似文献   

3.
张卉 《殷都学刊》2007,(1):57-60
南朝宋范晔作《后汉书·西南夷传》,在前人著述基础上裒集史料,广采精择,著述体例严谨周密,内容记载丰富翔实,不仅是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东汉民族关系及时外关系的重要史料,而且反映出作者的进步的民族史观,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传”近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讲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册131页,引用了《汉书·景帝纪》关于景帝四年的一条史料:“复置诸关,用传出入。”作者在“传”之后,加了注音注义:“传(zhuàn撰,公车)。翻阅母本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106页注语云“传,是一种通过关津的信物,象通行证一样。”那么两条不同的注文,究竟哪条准确呢?我认为后者正确,前者有误。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严复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推动中国古代思想近代化进程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教育、文学、史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对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是严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著名论文的100周年,在此,拟将建国以来有关严复研究的状况,作一番梳理与总结。 一、对严复哲学的评价 (一)哲学形态。对严复哲学属于什么形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是天演哲学(进化论哲学),理由是:1.严复自称是“天演宗”哲学家;2.严复介绍的所有思想中,进化论是其全部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进化思想贯穿了严复的宇宙论、历史观、知识论。第二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属实证哲学,其根据是:1.严复的翻译集中介绍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具体地记载处于清朝统治下的蒙古社会状况的史料格外缺乏,此事还与蒙古史料的变迁和收存状况有关。构成清朝统治时期以前的蒙古语史料的核心,是所谓“编年史”类史料,可是这种史料的记事传统终结于18世纪的前半叶。继而出现的是“系谱”类史料,不过即使掌握了王公的谱图,也不会了解此外的其他情况。再有《高僧传》一书,对于西藏和蒙古佛教史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史料,然而对于这些史料的利用则总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大清会典》、《理藩院则例》两部法律史料,是广义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史料,但是为了更为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则需要依靠档案来印证。  相似文献   

7.
山根幸夫教授,现年事已高,75高龄,已荣退.但仍辛勤开拓,拼博敬业,今又面世一部新作《明清华北定期集市的研究》(以下简称《集市的研究》).山根先生,对中国明史研究,蜚声国际,著作等身,是日本著名的明史专家.《集市的研究》共9章36节,还有“副篇”、“后记”、“索引”.是山根先生多年研究的结晶,实为一部力作.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一是,该书搜罗丰赡,资料翔实.山根先生非常重视史料发掘工作,拾遗补阙,钩索文籍.本书属于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杨志本主编,海洋出版社1986年版。以下简称《海军史料》)内收一篇萨镇冰在抗战时期的讲演稿《在旧海军求知和服务经过》,其中提到“我曾亲自参加过中法战争,战场是在马江……”文后说明“萨镇冰述,《整建月刊》”;另注“本文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海军学校的讲演记录稿(节录)。”但是,看不出这次讲演的具体时间、地点,也不知原载什么《整建月刊》的那一期上,等等。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译著极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天演论》。(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现实向中国人民提出严峻的课题:泱泱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岛国,根源何在?出路在何方?站在时代前沿的忧国忧民思想家严复,深刻反省面对的现实,继以如椽之笔投身于传播西洋新思想,唤醒民众的舆论工作。《侯官严先生年谱》记载:“和议始成,府君大受刺激。自是致力于翻译著述。先从事于赫胥黎之《天演论》,未数月而脱稿。”(1)书…  相似文献   

10.
(一) 《李娃传》三个字,不是白行简原来的标题,原标题是《?国夫人传》。这样说,是根据以下两点理由: (一)“传”的结尾云:“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作者在这里不称“李娃”,而特点出“?国”,正是为了与标题相呼应。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11.
嘉兴庄一拂工诗词,善度曲,撰有《十年记》《鸳湖冢》《鸣笳记》传奇三种,又有《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等著述行世。他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海上曲坛,交游广阔,与赵景深、董每戡等俱有密切往来,却因某些原因湮没于历史风尘,少为人知。文章钩稽史料,发掘了庄氏的主要戏曲活动、戏曲交游以及不太常见的戏曲研究著述。  相似文献   

12.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海署”,是清季洋务派在“海防”活动中建立的领导全国海军事务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于“国防部”(兵部)之外的“海军部”。可是,对于这个机构,我们所知甚少。无论《大清会典》、《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史稿》等清代典章史料,还是今人的研究著作(如《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等)都缺乏专门记载和论述。《清末海军史料》的编者说:“我们曾努力查找清海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13.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有利于“黜儒”之四子学说在汉代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一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王伯祥《史记选》注为“以次传递给姬妾和左右的近侍,使她(他)们都得观赏此璧”。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第二册(以下简称湖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递给宫女和左右的待臣欣赏”。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古诗文浅析》(以下简称河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给宫中美人和左右群臣们看”。其它名家版本的注译也大体如此,都把“以”当作介词,认为“传以示……”是“以(之)传示……”上述解释,均似不妥。  相似文献   

15.
说支遁     
说支遁徐正英支遁(314──366),东晋名僧,本姓关,字道林,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其生平及著述可参见梁代慧皎《高僧传》卷四《支遁传》。本文拟综合有关史料,纠正和补充本传几个问题。-、相貌丑异《支遁传》载:“陈郡殷融尝与卫交,谓其神情俊彻,后进...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本文仅就他有关读《史记》的方法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梁启超先生在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见《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二)一文中说,读《史记》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常识的读法,一是专究的读法,但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准备。这就是:(1)先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及《汉书·司马迁传》,其目的是“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2)读《汉书·叙传》论《史记》的部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大辞典》(约140余万字,以下简称《大辞典》),最近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主编古棣、副主编戚文及主要撰稿人,都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和其他中国古兵书的。因为有了长期研究的基础,所以确是实现了主编在本书序言中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通观全书,可以说它是一部实用的工具书,又是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大辞典》为了便于阅读,在导言一(《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的方法论》)、导言二(《孙子其人和<孙子兵法>内容概述》)之后,首列经过正副主编等人校勘过的《孙子兵法》和《孙子佚文》(以下简称《佚文》)的原文和有自己的特色的今译(并附《孙武传》原文及今译)。然后是它的主体部分:(一)《孙子兵法》和《佚文》“词汇解释”;(二)“《孙子兵法》研究文献概要”;(三)“《孙子兵法》研究信  相似文献   

18.
鲜卑段部世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段部是西晋十六国前期活动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它不仅是鲜卑史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是研究西晋“八王之乱”后期争夺、后赵及前燕史必然要接触的问题。《魏书》、《晋书》分别为段就六眷、段匹(石单)立传,但两传所写人名互异,世系不清,间或有舛误;《晋书》有关《纪》、《传》、《载记》所载段部史料十分分散,矛盾迭出,为此,作段部世系考。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严复思想的诸多专著论文中,严复《原强》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姑谓之"三民"思想)往往被忽视,或被贬之为"西学救国论"、"教育救国论"(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思想"落后于"康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2页),"温和的改良主义"(张岂之、杨超:《论严复》,见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自由思想不乏正确的内容,也起过历史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严复的思想终于没能逃脱向封建专制屈服的命运。严复自由观的演变,提出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自由思想的内容早在1895年2月,严复在他的著述中就已提到有关自由的问题。在谈到西方富强而中国贫弱的原因时,严复说:“顾彼行之常通,吾行之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在以后的著述里,严复多次阐述了有关自由的思想,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民的自由是天赋的,是开民智的前报条件,不得侵犯。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