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以其自身的诗性特质以及汉字诗性所带来的审美情趣成为汉语文学性的诗意本源。象形表意使得汉字的构形具有强烈的诗性意味,灵活圆通的汉字意合化组句方式使汉语的诗意表达成为可能,而汉字的方块造型和音节的严整对应又为实现汉语视觉和听觉的规整美提供了条件,因此,汉字构形乃至汉语组字造句本身蕴含着艺术化、审美化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民族性体现在汉字、汉语语音、汉语语法三方面中,语言的民族性问题依然是母语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3.
浅析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它所凭借的物质材料语言是分不开的 .汉语修辞所体现的民族性 ,在语音、语汇、语法特点和修辞色彩上均有表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低语法化的文字学考察——兼同印欧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语法不像西方语言的语法那样发达,或汉语语法同西方语言语法有巨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汉字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汉语是一种非形态化的语言.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至今仍有顽强的表意性.汉字和语言的关系不密切,这也决定了汉语只能是一种低语法化的语言."字"是汉语语法的"纲",研究汉语语法必须以"字"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语言相比,汉字的意趣性和审美性特点,具有很强图形化和符号化特征.特别在现代商业标志设计中,汉字标志作为有"中国意味"的视觉符号,结合汉字的特征,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简约、直观、形象、易懂易读,使之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观察, 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决定了汉语颜色词的喻体取向和数量,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及其历史, 它决定于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思维定势和生产、生活条件。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 首先在造词上表现为借物呈色手法的运用, 它是由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和直觉性决定的; 其次, 它还表现为独特的柔性。这主要表现在汉民族对“对称同构”的偏爱上, 这种对称具有一定的耗散性并可以做到能量的转化; 再次, 它也反映了汉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在造词( 字) 上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在具体使用中则表现了色彩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位词.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表现出很大的不对称性,这体现在东西与南北的语义功能、造词能力、语法意义、排列顺序上.造成这种不对称性的成因包括人类认知、造字理据、我国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等.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论,叙事是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中国古代叙事诗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往往淡化故事流程的历时性展示而强化场景的共时性呈现,从而遏制了叙述性,加强了抒情意味的传达,呈现出"亚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语无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汉语“形态”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1)汉语没有形态;(2)汉语缺乏形态;(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没有形态,汉语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其语法形式来表达的,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印欧语和汉语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有本质上的差异,印欧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汉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助词、语音、实词、组合与变换、重叠、语境等来表达的。坚持汉语没有形态的观点,有利于从汉语本身的语言事实来研究汉语,从而真正搞清楚汉语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前提批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语言文字(印欧语)是沿着音声中心/文字弱化的路径演变的,音义二极性是西方语言学的大前提。而汉语言文字自秦汉以来发生的形态类型简化和汉字形声化的整体演变趋势,则是音声弱化/文字中心的演变路径,形音义三极性是汉语学的大前提。由于中西语言文字类型的体制性差异,汉语学理应把现代转型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同一关系的概念体系:对立于传统,即现代与前现代应在本体论上实现辩证同一;对立于自身,即元语言与对象语言、主观语法与客观语法应在认识论上实现辩证同一;对立于西方,即个性与共性、民族性与现代性应在方法论上实现辩证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