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哲学视域中,语境是一个多元系统,具有普适性、主客观交融性、变异转换性等特质.翻译过程的语言转换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语境的转换,其间转换忍让度则属要义.因此,翻译即为语境在其忍让限度内诸因素的转换.所谓忍让度,就是主要因素的转换影响次要因素缺损的程度.语境因素的转换完成了对人类各群体语言的排他"异质性"与各不同语言群体间的事实交流形成的悖论的跨越.在一定范围内,语境变异不影响基本意思的表达,但忍让亦有一定限度,语境变异到一定程度要进行新语境的转换,即对原语文本进行重新翻译,实现对悖论的再次跨越.语际间就是在对"不和谐"的悖论的一次次跨越中完成向终极目标"求和"的挺进.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悦 《浙江学刊》2004,(6):176-178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隐喻语语用意义及其在翻译中的转换,试图从新的视角解决隐喻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发掘、把握、理解和再现源语语用意义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5.
杨一丹 《学术交流》2001,(4):116-117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语用的交际离不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语用的表达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语用交际中,语言的习惯用法蕴涵着深层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红霞 《探求》2004,(6):67-68
在动态-功能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本文对奈达关于"译文必须让读者理解并达到透彻境地"的动态对等观的合理性作了说明,同时也论及了它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语义作为翻译的核心,要依托具体的语用环境来得以重塑和再生;语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其具体形态、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是语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用关联理论加以分析,语符换改的动态流程就是寻找和发掘宏观、微观语境中语言内部或语际间的最佳关联性.在英语中,任何表意的语言成果,无论语词、语句、语段、语篇,甚而层次、内含、语势、照应上都时常展现出一定的关联特征和语义思维脉络.语符移译时,有心存留一些语言语境的关联意识,如实把握一些语言表象的关联特征,对语符的改换,不仅能更恰切地传述语义和更本质地还原语境,也能开阔认知的视界.  相似文献   

8.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相对语境和绝对语境从翻译学的角度看,语境可以分为相对语境和绝对语境。所谓绝对语境,其义是语境完整,原文的意义完全由语境来决定。而相对语境是原文语境不完整,原文的意义是由语境进行人为的想象、补充、完善后才能认定的。试看两个例子。例1(1)这样的中国人,呸!(2)这样的中国人,呸,呸!大多情况下,这两组句子被人认为是同意义的句子,那是因为对(1)、(2)两句的相对语境进行了相同的想象与补充而导致的。但去掉了这一前提,(1)、(2)句就难以成为同意义的句子了。实际上,(1)是陈西滢的话,他所说的“中国人”指反帝志士,(2)是鲁…  相似文献   

10.
何孟良  张立 《社科纵横》2012,(7):175-176
翻译局限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语言结构的独特性、音韵、双关等在其他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言语意义的开放性等因素都是造成翻译局限的原因;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独特要素或是个性特点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的障碍;再则,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的个人运用风格上也不尽一致,故译文难以全面把握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神韵。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民族文化特色和作家与译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探究翻译局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与翻译     
理解与翻译○路东平译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的程度。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又是理解的体现。原文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分析琢磨的过程。要忠实于原文、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译者须要透过表层,挖掘深层,捕捉“弦外之音”。本文就语法分析、背景...  相似文献   

12.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尽管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而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渗透,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范和文化规范,是解决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译文读者心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芳 《社科纵横》2006,21(4):158-160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重点放在原文与译文的比较上,强调译文的“忠实”。但是,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译文读者的接受心理。本文简要分析了读者心理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选择方面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1):55-58
本文从厚翻译理论的视角,提出在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中应该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而确定选词和译文,并提出了在不同语境下根据基本译文进行化用,形成多语境下的译文体系,使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宣传口号在外宣的使用中能够适应各种语境,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本文根据厚翻译理论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具体分析了口号中每个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恰当的英语对等词,充分考虑了旅游宣传口号应用的多种语境,并提供了系统翻译。  相似文献   

16.
胡云飞 《唐都学刊》2002,18(1):122-123
语义作为翻译的核心 ,要依托具体的语用环境来得以重塑和再生 ;语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 ,其具体形态、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是语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用关联理论加以分析 ,语符换改的动态流程就是寻找和发掘宏观、微观语境中语言内部或语际间的最佳关联性。在英语中 ,任何表意的语言成果 ,无论语词、语句、语段、语篇 ,甚而层次、内含、语势、照应上都时常展现出一定的关联特征和语义思维脉络。语符移译时 ,有心存留一些语言语境的关联意识 ,如实把握一些语言表象的关联特征 ,对语符的改换 ,不仅能更恰切地传述语义和更本质地还原语境 ,也能开阔认知的视界  相似文献   

17.
靳松 《社科纵横》2003,18(5):85-86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英语翻译中重要的一步———理解 ,并且讲明了理解的主要阶段及影响理解的因素 ,从而得到了一个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透彻理解原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思想富有创见,研究涉及面广泛.本文通过分析他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一来介绍他对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二来阐释翻译不单指语言文字著述在不同语种间的传播和流布,更重要的是包括著述在内的诸种思想、观念、礼俗和制度等通过何种渠道、采取怎样的方式,被不同的文化所认识、选择、重组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正是以这种权力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宋萍 《社科纵横》2006,21(1):156-157
译者的翻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起点就是动机。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要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它直接体现了译者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影响了译者对原文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采用以及翻译质量的高低。本文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动机展开研究,认为认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译者进行翻译的主要动机,并且在外在诱因的催化下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