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晓煜 《理论界》2007,(4):193-194
本文以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和《白象似的群山》为依托,从海明威小说里的独特人物、小说的短小篇幅、深邃意境以及营造深邃意境所采用的表现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海明威小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是美国知名作家,其中篇代表作《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学界持续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态批评和伦理学批评的兴起,这部作品又不断被重新诠释。其中,以批判论者居多。笔者与批判论者的观点不同,认为《老人与海》不仅明确体现了海明威对生态的关注,也反映了其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真切诉求。  相似文献   

3.
张军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86-88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多把小说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作为研究重点,而从生态视角对该书进行研究还不太多.如从生态视角进行观照,则可发现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鲨鱼、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海明威与社会之间的等等战斗,都是没有胜利者的战斗.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开一代文风的语言大师。他于20年代因接连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和《永别了,武器》(192)而誉满欧美文坛,被公认为是“迷惆的一代”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194O年,他发表反映西班牙战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的思想与创作上的重大转变。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问世,使他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个在哈瓦拉近海以捕鱼为生的古巴老人。他60多岁,无儿无女,贫穷倒运,平时跟他…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和海明威处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环境,但《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在结构形式上,却显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以一则虚拟的大寓言故事覆盖全篇小说,其中又插入一则则寓意相近的小寓言,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形成大寓言套小寓言的结构框架。 张世君在对欧美小说的结构模式的分析里说:“寓言是具有讽谏和道德寓意的小故事,同时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西方现代派作家推崇寓言,他们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建构起现代小说的寓言结构。”①《城堡》、《审判》、《局外人》等。《老人与海》也是这样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作家间连科的《年月日》(登载于《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非同一时代、同一国度的作品,但却共同抒写了人类与自然、灾难及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抗争精神,但由于各自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抗争精神又具有民族文化的某种蕴涵。一、抗争精神与悲剧美《老人与海》写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他在远海捕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较量,他杀死大鱼,但在返航途中却遭到群鲨的进攻,它们与老人抢夺大鱼,老人虽奋力打杀,却无济于事,等返回码头,马林鱼已被劫掠一空,…  相似文献   

7.
王霞 《学术探索》2013,(10):76-8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老人与海》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笑 《天府新论》1997,(4):68-70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发们《太阳照常升起》和《丧钟为谁而鸣》等名著。集中反映了战争在那一代青年人中引起的失意、傍徨和混乱。但真正使海明威声誉鹊起的却是他的不朽名著─—《老人与海》。二战期间,海明威重上战场,经历多次险遇,负伤累累。而战后美国的现实使美国人感到个人自由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个人权利达到无情践踏,所谓的“美国之梦”已完全破灭;世界范围内的“冷战”也已发展为热战。此时,海明成一半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的和自然的)及其人性现状的忧虑所进行的思索,一半是迫于当时麦卡锡主义横行…  相似文献   

9.
李茜 《船山学刊》2010,(1):219-222
论文对恩瑞斯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层的解读。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儒家伦理基础上的。同时,通过分析隐含的具有基督教义的宗教因素。再现了海明威心中一种矛盾情结的表达;他渴望父亲的怀抱同时又希望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
肖健  吴宇 《江淮论坛》2012,(4):184-187
本文以海明威的长篇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作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比对强烈的三组自然景物描写加以分析,来解读这部小说的深刻意义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登峰造极之作。小说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子”形象。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作品中多次描写的圣地亚哥的无意识睡梦。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作品中所隐喻的现代西方男权文化,旨在阐明这种现代西方男权文化虽是海明威本人所追求的,但他又超越了这种文化,表达了其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的人生观都围绕场景进行 ;戏剧手法是海明威最具影响的表现手法 ,人物对白栩栩如生 ,寥寥数语就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弄手法贯穿海明威的小说 ,小说中的嘲弄是对人物命运的嘲弄 ,用浓缩了的笔墨来揭示人物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太阳照常升起》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当代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arnest Hemingway)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文章从战后的荒原和寻求精神家园两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该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和人生哲学,强调了海明威为在无意义世界中生活的人寻找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保持“重压下的优雅。”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临危不惧、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硬汉子”形象,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只有精神上的胜利才是真正胜利的深刻哲理。海明威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与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凸显人类尊严,在厄运的重压下依然昂然挺立、宁折不弯的硬汉典型。他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陈慧 《理论界》2006,(6):198-19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一天的等待》和《老人与海》中通过一个九岁的男孩和年迈的老渔夫面对死亡和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坚强表明了海明威的人生态度,诠释了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他们的行为还表明,既然厄运不可避免,只有精神胜利才是人生的真正胜利。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作家,他隐晦的创作方式及其离奇的自杀都像谜团一样围绕在每个读者心中。《老人与海》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在此之后他宣称履行了之前的诺言不再创作小说。当海明威在痛苦中反省的时候,他找到了留住辉煌的最好方法——自杀。自杀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解脱,他把握住了高峰,但他知道这种高峰是描述错误的痛苦带来的。描述错误也是在错误中不能自拔的。但毕竟在别人眼里他是顶峰的象征,又有能真正思考自身困境的根源。在这一点上,海明威是伟大的,其勇气也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研究,多局限在对其主题探讨、女性觉醒与小说语言重复现象等方面.本文尝试在叙事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视角、情节、环境和话语模式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发现,小说通过使用限知的外聚焦型视角,简单、淡化了的情节,特定的“雨”环境和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幕独幕话剧.读者不仅从貌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戏剧性的变化,也能从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体会到他们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更能感到《雨中的猫》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8.
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是以大海为背景的名著 ,同是写一位在海上独自拼搏而最终失败的英雄 ,从而构成可比性 ,两部作品是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雨果认为奋力拼搏的人类最终必被社会毁灭 ,而整治社会的良药是人道主义 ;海明威则认为人类的拼搏结局不全完美 ,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拼搏中  相似文献   

19.
探寻<老人与海>与海明威用其创作营造出的男性世界的关系,分析其男性世界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解读和呈现海明威个性极为鲜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是世界上最具鲜明特色的艺术家之一,在他创作的四十多年过程中,在广泛吸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同时,他集各流派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受到各国读者及评论界广泛和始终的重视.《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期的一部力作,曾以精于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本人也曾形容他极有个性的小说风格:“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在水面”.在短短的五六十页作品中,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极有才智的含畜和简炼,塑造了饱满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感情真挚动人,作品的基调凝重,平和,结构超俗,整部小说笼罩着悲壮的气氛.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是发人深省,富有魄力的.本文试就小说的结构、语言、悲剧性及史诗性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索尝试.一、小说的结构点《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并不纷繁复杂,它描写的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打鱼的老渔人追捕一条大马林鱼,得胜后又失去它的经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独白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老渔翁的曲折遭遇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突出了朴实无华的结构,以情绪的起伏为主线,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