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中山在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独具时代特色和前瞻性的民生主义理论。他希望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等措施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均富的理想。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研究孙中山的民生观,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斗争造就了一代伟人孙中山,孙中山思想博大精深,孙中山不仅提出了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纲领,而且对执政党的能力和领导干部的品行建设也提出了许多高见。其中,关于领导者素质的思想对今天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我党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践行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文靖  邵雍 《北方论丛》2021,(6):132-139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其实业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甲午战争的失败,亡国亡种的危机,促使孙中山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提出发展实业的设想。《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实业思想的集中体现,包含了面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思想、敢闯新路的精神、从国情出发的务实态度、关心民众疾苦的为民情怀,对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梦"重要思想是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思想的探索过程中,孙中山先生在同时代中国探索者行列中排在最前面,他对当时的中国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形成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对外开放思想体系。对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及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思想的根本目标是振兴农业,造福于民;其中,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加强生产管理,改造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使封建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加快农业近代化进程的战略对策。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摆到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我国第四次修宪又将政治文明首次写入宪法,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新历史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孙中山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对之予以研究一方面能弥补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此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孙中山的政治文明思想具体表现在:培植先进的政治心理、加强政治道德以及培养革命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文明思想。创建五权宪法、实行民主共和制以及缔造资产阶级政党等方面的政治制度文明思想。倡导知难行易,鼓励国民求知乐行;规范集会结社,训练国民基本参政行为能力;设计军政、训政、宪政,保证国民系统参政等方面的政治行为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而且还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反对传统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价值;注重军事教育,普及学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赶超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康 《中州学刊》2003,1(3):112-115
赶超思想 ,是孙中山为使中国迎头赶上并超过英美而设计的政治理念 ,其核心是融会中西所创新的五权宪法论。他认为实现赶超要讲究方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他的这一思想仅停留在论证上而未及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化发展是贯穿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与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孙中山即用英文撰写《实业计划》,正式提出这一主张。《实业计划》的英文书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译作中国国际化发展或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可能更为合适。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严谨、细密、科学并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全国工业、交通规划,不如说是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设想。《实业计划》是近代以来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提出运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中国的战略。然而,这一理想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并未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晚年面临着极其错综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希望向英美寻求资金支持,以和平、渐进、开放的方式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却屡遭挫折。面对困境,他外争主权、内争政权,选择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力争完成国家统一。孙中山逝世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国人对《实业计划》的解读亦常常忽略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思想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与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一是孙中山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论述;二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三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整理、编辑"六经"过程中阐发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孔子编辑思想中的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明确编辑宗旨,对传统文化无限热爱的执着编辑情怀,寓作于述的高超编辑技巧,科学严谨的编辑态度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认真探究孔子的编辑思想,充分彰显孔子编辑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促进中国先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民权思想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孙中山民权思想在追求的目标、人群划分的理论及君子与先知先觉者的社会义务三大方面的具体对比,认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在价值法则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资源,是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自然展开,从而厘清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吴灿新 《学术研究》2004,(12):86-89
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 主要是其仁爱主义、中和主义、尚义主义和等级主义精神。在这些伦理精神中, 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因此, 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就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我们只有区分其精华与糟粕, 汲取、改造其精华, 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更好地发挥孔子伦理精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整合是构建国族的重要前提.不同国家及政党在民族整合问题上所禀承的政治理念、达成目标和选择路径的不同,其整合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孙中山民族整合思想随着其革命实践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顺应了历史潮流,经历了从单一的汉民族内部的整合到对"汉满蒙回藏"五族的整合,最后由"亚族共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道路.尽管孙中山的民族整合思想有着其局限,但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1,(4):105-110
孙中山逝世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各种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邓演达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显现出继承中的超越.本文主要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实现民权主义的途径上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上三方面阐述了邓演达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毛泽东赶超思想比较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赶超思想,是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位伟人为寻求中国富强道路基于各自时代具体情况而设计的政治理念,尽管其内涵、追求目标不同,方法有别,但学习赶超的对象都是英美,孙中山的着眼点在从法律制度文化层面赶超,毛泽东则把赶超的目标定位在钢铁产量上。  相似文献   

17.
坚船利炮打破了(家国)天下传统,伴随着民权革命的轰隆雷声,子民观念逐渐被国民意识所取代。孙中山对皇帝思想终生批判,然而对于国民意识的内容却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辛亥革命之前,他对中国国民作为共和国民抱有乐观,革命遭受挫折后再次思考国民意识。他的国民意识以近代西方概念符号为外表,然而其内容却来自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并且在行易知难学说中,认为新国民意识的制度性训练只有通过革命党训政才能实现。孙中山的国民意识观念反映出其话语符号与实质规定的内在紧张,这种内在紧张或许是近现代思想家的本土性话语的显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包含关于人民、人民主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保证等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国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德治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资源;对道德理想人格和学术素养的孜孜追求,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德法合治方略也为罗国杰德治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一思想澄清了德治、法治与人治问题上的误区,强调了德治主体与重点群体,厘清了以德治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挖掘了德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罗国杰的德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为实施德法合治方略给予理论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和执政创新提供了参考,为改进党风政风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注重软实力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