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0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没有间断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的研究。有的人试图弄清楚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的真正涵义,有的人则直接质疑这一理论本身,更多的人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古代历史的研究。但是,至令人们在许多相关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围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势必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历史的变化中自我完善。文章从演化史的角度,论述了劳动史的三次大变迁与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劳动与人类的休闲、睡觉、玩乐浑然一体,是一种自发状态;农业社会,劳动获得独立品格,并有了繁杂的社会功能;32业社会,劳动组织化,并有了符号价值;消费社会,劳动符号化,并有了自我再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业化的进程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文化重构和社会性别化的过程,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成为文化重构的中心问题。劳动按性别分工的形式的演变不仅承袭了社会性别化的历史传统,也受到工业化的多样性特征、劳动的重新分工、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等因素的进一步影响。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认知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化理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贡献,理解工业革命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劳动分工模型,揭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农户分布密度、政府政策倾斜和农户劳动力变化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户劳动力变化的弹性系数更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若干新发现,论证了工具的使用是早期人科成员朝两足直立方向进化的主要推动力,最早的技术——片石技术在智能的出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劳动视为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型、生存模型和适应模型,是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是贯穿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在现代社会的双重展开催生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工业革命所催生的现代分工使个人越来越成为机器的附庸,思想启蒙所唤起的人本精神则使个人自由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和政治的目标.如何实现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成为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反思和重建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秉承这一问题,马克思把劳动分工与生产力、劳动异化和阶级斗争对接在一起,力图通过无产阶级运动来消灭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建立生产力高度发展与职业选择高度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涂尔干把劳动分工与社会团结、社会失范和社会道德对接在一起,力图通过普遍社会道德来克服社会失范,建立个人主义与社会整合相结合的有机团结社会;韦伯则把劳动分工与理性化、祛魅和工具理性支配对接在一起,通过勾勒价值伦理迷失、工具理性支配和诸神之争的社会景象来表明个人自由的灰暗前景.通过对劳动分工的深刻分析,三大思想家展示了个人自由的三种前景:通过消除外部强制来实现个人自由;通过重构个人认知结构来实现个人自由;个人自由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7.
《社会劳动分工论》一书发表于1893年,是迪尔凯姆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确立前期思想的奠基之作。迪尔凯姆是一位道德社会学家,他一生中主要关心的是道德的基本问题和促进社会道德基础的加强。因此,《社会劳动分工论》是从道德的角度而不是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分工的问题,提出了“社  相似文献   

8.
专业分工深化既可以在企业内进行也可以在企业间展开,这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成本与企业之间交易合作成本的比较。交易合作成本日益下降是导致和推动企业间分工合作不断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交易合作越来越顺畅的条件下,一个产业的主导企业会趋向于把自身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配套产品和配套工艺的生产抛给市场中的其他企业。这样就导致在大企业周围逐渐衍生出现越来越多承担分工配套职能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以大企业为轴心、众多中小企业分工协同合作、错位共生的轮轴式产业集群。不同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禀赋差异和核心竞争力状况,是决定企业在整个产业分工合作链中的技术选择和产业价值链中的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孙中山大元帅府的作用为主要考察对象,简略谈谈孙中山与政治协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