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选士制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较完备的选举形式,在选举制度的沿革史上有开拓先河的地位。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西周社会的历史状况。 一、西周初的“尚贤”观念和选士概况 “选贤任能”是西周以前就比较盛行的观念。相传在尧舜时代,就有“四岳”荐贤,“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的选举传统。据《尚书·立政》记载:商汤以夏代“三宅”法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卫风·有狐》,古今说家持论不一。或曰寡妇欲嫁鳏夫;或曰怨女求旷夫;或曰贫妇见剥削者衣华贵之衣,而伤夫劳役无衣;或曰男女幽会;今人多以为属妇以夫从役于外,而伤夫无衣之作。窃以为均难浃畅。理由如次: 一、“狐”。前人说解此诗,均泥于《说文》:“狐,妖兽也”之释,实误。据考,在先秦人意识中,通常认为:①狐是一种狩猎对象,它的实用价值在于毛皮;故《诗》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七月》)、“狐裘蒙戎”(《旄丘》)、“锦衣狐裘”(《终南》)等语。②狐是一种具有高尚品德和具有神性的“灵兽”;《礼记·檀弓上》说:“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白虎通》说:“狐死首丘,不亡  相似文献   

3.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步履维艰,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客观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因素。 1.旧的婚姻习俗、生育观念的影响和老年赡养制度的非社会化问题。我国旧的婚姻习俗男娶女嫁,只生女孩子的农民家庭,一旦女孩子出嫁,就认为“断了香火”。受这种旧的婚姻习俗影响的人的生育动机,或曰:“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或曰:“积谷防饥,养子防老”。或曰:“人丁兴旺,招财进宝”。这种生育动机,成为当前推行计划生育的心理障碍,另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许多原来的公益事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 1、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生存了70年。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这70年的历史,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相当敏感的大课题。现在流行着一种可以概括为“三论”的说法:一是“早产论”。认为本世界上半叶在经济不发达落后国家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失误,社会主义制度应当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之后而不应在此之前。二是“屈从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处、竞争的过程中,愈来愈呈现出屈从于资本主义的倾向。三是“补课论”。此论有两种含义:一曰“补资本主义的课”,一曰“补商品经济的课”,这两种补课论的精神实质实际上一致,都无非是以现代资本主义所拥有的制度和财富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何家伟 《人文杂志》2008,3(3):157-164
国民政府公务员考绩制度对薪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定公务员次年的加薪、晋级或者减俸、降级及免职.国民政府时期有限的人员之考绩使考绩制度的宗旨可望而不可企及;同时在这有限的考绩中,加薪、晋级人员太多,减俸、降级及免职人员太少,以及"官本位"、"关系效应"和"趋中效应"的充斥使考绩流于形式.考绩制度的虚化,直接加重了国民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国民政府吏治的污浊,也加速了其灭亡.  相似文献   

6.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见《诗经·豳风·七月》。解者或曰是采桑女“感事苦”而悲,如“毛传”;或曰是女为“思男”、“欲嫁”而悲,如“郑笺”;或折中以上二说,“疏不破注”,如“孔疏”;或曰是“贵家大族许嫁之女”因“远其父母”而悲,如朱熹。王力《古代汉语》认为这是采桑女“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而悲,则又是今天较有代表性的说法。笔者以为,上述诸说均未能尽解其意。在这句诗中有二个关键词语:“公子”、“归”。“公子”一词在先秦时代的含义,不仅包括公的儿子,也包括公的女儿。如《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孔颖达疏:“是诸侯之女称公子也。”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云:“公子,谓公之女。”其说同。“殆及公子同归”中的“公子”,实指公之女而言。至于另一关键词“归”,许慎《说文解字》:“归、女嫁也”,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的考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绩是中国古代依法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予以奖惩的制度,它萌芽于尧舜时代、奠基于西周,初步形成于秦汉魏,发展于唐宋,明清集其大成,经过长期沿革,中国古代考绩制度形成了规范详备、运作有序的特点,对澄清吏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考绩制度的标准方式和程序以及奖惩,各代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考绩制度是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受封建政治体制的掣肘,不可能性自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各朝代政治状况的不同以及考绩制度完善程度的差异,考绩制度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中国古代的考绩制度优秀成果对我们今天建立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古代赏罚论思想的文章。内容分三部分:一、简要阐明了中国古代赏罚思想的产生和由来;二、论述必须实行赏罚的重要性,表现为弘扬正气、抑止邪恶、治国安邦、令行禁止、振奋军威、激励进取等六个方面;三、从赏罚勿私、赏罚务速、赏罚必信、赏罚得当、重赏轻罚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实行赏罚的正确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9.
汉代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早在先秦时代,封建地主阶级中有头脑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就已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主张,意思是只要把官吏治理好了,民的问题就好办了,这的确是一个治国经验的历史总结。所谓“治吏”,不外是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考核严明以及赏罚公平等。关于汉代的选官制度,另有专文(见《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二期)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就是汉代官吏的任用、考核以及相应的迁降赏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明清实学思潮基本特征的认识,学术界或曰“经世致用”;或曰“人文主义”:或曰“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和“排斥理论提倡实践”(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在我看来,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一个“实”字,即“实体”、“实理”、“实政”、“实教”、“实心”、“实念”、“实才”、“实功”、“实言”、“实行”、“实习”、“实践”、“实用”、“实风”等。明清实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思潮,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阮籍是我国中古时代另为一派,“门庭”独立的诗人。其八十二首旷代绝作,在思想艺术上都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个性,自南朝钟嵘以来,历代论家对此都有过许多恰当的评价:或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卷上),或曰“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或曰“寄托情深,不容皮相”(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语虽各异,而用心一也。一言以蔽之,遥深而已!下面,试从二个方面论之。  相似文献   

12.
<正> 考课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一定标准考察课责在任官吏的功过善恶并据以进行升降赏罚,是各代社会整饬、改善吏治的一项重要制度,与各朝政治以至盛衰兴亡都有着直接关系。考课之制,大约早在古代设官分职之后便随之产生了,只是各代考课之法不同,多次交易,没有形成固定的方式、周密的标准和严格的黜陟制度。至隋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考课制度有一定进步,但也有不少疏漏之处。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进一步强化,封建  相似文献   

13.
一 奖赏与惩罚,是治军、治国、用人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学来看,赏与罚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起着激励的作用,激励人们建功立业或纠正错误,即使是处以极刑,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赏罚也是现代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谋略,创办一件事业,办好一个厂子,必须奖勤罚懒,赏罚分明,以激励更多的人在生产、科研、管理上作出贡献。有远见的决策者,还应不断选拔、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淘汰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徒,给有突出贡献的重奖,杜绝“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们,都十分重视赏罚谋略,但因环境条件、个人气质的差异,在赏罚动机和方法上各有不同。擅长“以权术驭人”的曹操,他的赏罚有较多的权术和仪变性,比如他挨了弥衡一顿臭骂,却采取“借刀杀人”之术,让黄祖杀了他,避免了杀害“名士”之嫌。诸葛亮“赏罚必准,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但关羽在华容道私放曹操,对这一既成事实,他采取了权变、变通的态度,没有按“军令状”治罪,这是因为他考虑列关羽的其他条件和作用,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权衡利弊作出的决定,这是一种权变,不能简单地说他赏罚不公,不讲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当前道德建设中 ,道德赏罚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做了粗浅的分析。从道德赏罚的“源”与“原”两个方面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可能性。从个人道德修养 (涉及道德塑造、道德内化、道德责任三个方面 )和实现社会公正角度 (涉及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两个方面 )论证了道德赏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 《论语·八佾》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宫事不摄,焉得俭?,”“三归”一词,初见于此。何谓“三归”?说者各异。曰“地名”、曰“邑名”、曰“台名”、曰“三宫”、曰“市租”、曰“娶三女”、曰“筑三台”、曰“家有三处”、曰“以三牲献”、曰“促使‘三不归’之人归而从事生产劳动。”一名之释而分歧如此,实不多见。为了弄清这个聚讼多年的问题,不妨先看看与管氏“三归”有关的主要史料。《战国策·东周》:“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治国治军,贵在赏罚。韩非称赞“赏与罚”是“邦之利器”,主张“信赏必罚。”赏与罚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法律就象称轻重的秆,量长短的尺子一样。所以商鞅说,“法者,国之权衡也。”一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以赏罚严明而兴,反之,一切昏庸无能的国君也无不因赏罚失当而亡。汤武之兴,桀纣之亡;赢政胜法,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二世胡亥失法,滥施淫威而速亡国;隋文帝杨坚,执法严明,统一了从东汉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杨广因私废法,贪图享  相似文献   

17.
李育华 《人文杂志》2005,(1):125-128
中国古代政治中,监察制度是较为健全的,其中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古代监察官员的管理着重在三个方面。即强化选任标准、严格政绩考核、严惩职务犯罪。选官标准重介直、明律、有州县任职经历。考绩分为年度定期考绩和平时考察两种。职务犯罪有多种,惩处得最严厉的是失察罪、诬告罪、举非其人罪、贪赃罪等。这一系列制度值得今天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宋代学者欧阳修说:“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搞管理,不仅要有“忧勤之心”、“纳谏之明”,而且要懂得“致治之要”,有“力行之果断”;不然反会使“事愈乖”、“听愈惑”,闹出乱子。怎么才能“致治”?我国古代论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理论的要点,是否可以归纳为:以“利人”为目标、“尚贤”为根本,“赏罚”为重要手段,“兼听”为决策、沟通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考察我国古代考绩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现今高校干部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就如何吸收古代考绩制度的合理成份、规避其弊端、进一步完善现今高校干部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两个"版本"的民主集中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民主集中制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载入党章,但是由于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所主张的组织理论和追求的组织目标与制度模式从一开始就不完全一致,所以这个根本原则在后来展开和确立的过程中,两派都努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塑造理想中的“民主集中制”。随着党内斗争的发展,两派力量和影响的此消彼长,民主集中制在事实上也被搞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版本”。布尔什维克版本的民主集中制本质是集中制,或曰“民主的集中制”;而孟什维克版本的民主集中制本质是民主制,或曰“集中的民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