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歌会”,是壮族民歌活动的一种体制,是壮族人民用来反映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斗争现实的一种口头文学活动方式。这种“歌的聚会”跟壮族“歌圩”有亲缘关系,但不是一回事。它的活动体制的形成比“歌圩”大约晚一千年,但它自从在壮族人民实际生活中出现,便与“歌圩”并驾齐驱,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功用。而且令人惊异的是,在“歌  相似文献   

2.
"歌圩"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对唱山歌形式.大新县壮族"歌圩"在明清时代土司统治时期最为兴盛,以后历代被视为"风流圩"严加禁唱,但壮族人民歌圩情结深厚,屡禁屡唱.历史上,大新县有歌圩点70余个,目前只恢复7个,在一些没有恢复的传统歌圩点,每年歌圩日,人们仍在旧址上聚集对歌,重现其歌圩盛况.  相似文献   

3.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贼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壮族民间的一部叙事抒情长歌。它叙述了土司时代一位壮族男子被迫出征的战争经历和爱情故事,记述了土司制度下壮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平乱战争、风俗文化等,反映了壮族传统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贼歌》采用壮族情歌套路式的表现形式,将记叙和抒情结合为一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风格独特,堪称壮族民歌的典范。《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本世纪七十年代,黄勇刹先生将《嘹歌》中长歌之一《贼歌》整理为民间文学《唱离乱》在《广西文学》上发表,引起了民间文学界的…  相似文献   

4.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嘹歌》的美学价值及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弁言 (一) 《俍歌》、《僮歌》,是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公之于世的用壮族方块字书写的民歌集子。感谢清乾隆年间的文学家李调元,感谢不明履历的东楼吴代和四明黄道,辑录、保存并初步注释了《俍歌》和《僮歌》,我们从而有幸领略壮族一部份先民的风采,壮族从而有幸在中华民族的文艺苑里有了第一部自放其彩的“开荒性质的著作”。 (二) 《俍歌》的原辑者吴代、《僮歌》的原  相似文献   

7.
11月11日,录制完央视的《民歌·中国》节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广西。故乡素有歌海之称,山歌是我们壮族人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在壮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壮家人世世代代以歌传情,以歌代言,  相似文献   

8.
论满族民歌     
一探讨满族民歌之源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现有民歌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年代久远,许多满族古歌已经失传.从现有的各类满族民歌来看,萨满教神歌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满族民歌样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早期民歌的某些特征,是我们研究满族古歌,探求满族民歌之源的极好材料.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它的基本内容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满族及其先人对萨满教的信仰是由来以久的.从先秦到清代,他们虽然历世几  相似文献   

9.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9,10(5):64-72, 118-120
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是较为复杂的,同时也是鲜明立体的。基于当前彝族文化呈边缘化、断代式发展的现状,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发展彝族民歌也应从物质、人本、媒介等多个方面予以考察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云南楚雄彝族民歌的推广发展先行,为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四川省文化界对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观念十分高远,因此,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大致可分为“点”“线”“面”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出“明星式”彝人歌手获取“流量”,重视新时代的彝歌基层教学、搜集整理、翻译和学术研究,以及利用现代传播形态体现彝族民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