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云南省马关县壮族聚居地的人类学田野工作中深度访谈的材料和地方志材料,动态地展现了杨六郎崇拜被取代和替换及侬智高被建构为"民族英雄"的过程,力求揭示侬智高何以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受到推崇.指出要把相关的社会记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才能对不同版本的社会记忆给予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夏,是拍摄梯田题材的好时节,著名的云南元阳梯田太远了,与元阳梯田齐名的龙脊梯田被人称之为“世界一绝”,位于广西龙胜壮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不远,我们几位影友端午节请了几天假,开了辆吉普车,顶着大雨直奔龙脊。盘山公路弯弯曲曲穿云破雾,吉普在云雾中狂奔,车到龙脊山,已是午夜零点,好在我们不是第一次到龙脊,在路上已用手机通知了住户,壮家大嫂阿秋夫妇已在山寨下的花桥头等候多时。上山寨还得走一段石板路,天又下着大雨,他们用背篓帮我们背器材,带来了四五个手电筒分给大家,那份热情暖人心怀。这平安壮寨不大,百余户人家,近年来这里的…  相似文献   

4.
渴望     
我长这么大,最不能理解的是世上的感情为什么不公.有的人可以尽情享受幸福,而我只有被社会无情抛弃的份.我曾多次偷听、偷看爸爸和妈妈吵架,时常忘了我的存在.妈整天唉声叹气.偶然一次,我听见爸爸冲着妈妈说:"只能怪你自己没本事,还有什么不满意!"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怎么会没本事呢?家务活妈妈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每日三餐都让人吃得很舒服,每日接送我上幼儿园,十分辛苦.怎么没本事呢?我见妈妈整日那苦涩忧伤的面孔,心里说:妈妈,你有本事,女儿相信你,我只渴望你和爸爸不要再吵架了.我就是在这种期待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5.
程江河     
我的老家在秀美的程江河畔。程江虽不算大,但水很清,河里的鱼很多且骨软肉甜,是村里红白喜宴必备的佳肴。用程江河水酿成的酒香醇甜润,自古享有“程乡水”之美誉。如果说造物主赋予了程江河“小家碧玉”的特性,她却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古有状元曹一本,今有将军曹里怀、科学家袁亚湘,但她却一如既往地默默无闻,甘守平淡。  第一次见到程江河是八岁那年初冬的一天。那天上午的阳光格外地暖人。父亲吃完早饭就扛了一把锄头到十多里远的团结垅采挖杉苗。我听说到团结垅要经过程江河,就争吵着要去。母亲虽信奉“八…  相似文献   

6.
明清以来的有关叙述广西壮族的著作已经认识到壮族的姓氏特点,如以韦、黄、覃、莫等为大姓,有许多鲜见的姓氏,如闭、婆、侬、尧、鄱等.对于这些特点的形成前人未能作出恰当的解释.今天壮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壮族姓氏的形成、发展问题作个较好的解答.壮族源出古代越人,越人有名无姓.如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君王有夫差、无余、不寿、孚错枝等,他们都是有名无姓.汉代、三国时期的广西土著已开始使用了姓氏,如黄同、居翁、尹牙、顿奇、衡毅、士燮,他们都是当时广西地区的著名人物.但  相似文献   

7.
阿昌刀     
阿昌族的刀,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远近有名的.它的主要产地是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公社,所以又称为“户撒刀”.据称这种刀“柔可绕指,剁铁如泥”. 户撒坝各寨各以一种名刀而著称.如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新寨的背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等等.背刀也称长刀,齐头的为景颇族和傈僳族所喜欢,尖头的为阿昌族和傣族所喜爱.高明的师付能把刀打得薄韧可弯,平时可以像腰带一样系在腰间,遇事解下,自然伸直,锋利  相似文献   

8.
逸名 《民族论坛》2006,(3):57-57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她都会跟妈妈要点钱。要的名目不一,比如需要买新衣服,需要交房屋按揭,或者需要换个电话什么的,而自己的钱不够了……要的也不多,最多不会超过300块。大多是200块左右。每次也都是在单位当着同事的面给妈妈打电话,带着孩子的那种略略耍赖的口气。电话那端的妈妈,听得出来,也总是会责备她,这么大的人了,还养不了自己,还得靠吗养着,你呀……是每个母亲都会用的那种带着一点责怪更多却是宠爱的口吻。然后,妈妈隔天会把钱给她存在卡上,然后再打电话告诉她。她便喜滋滋地应着。有时候,也听她说,那件需要手洗的白衬衣,得下次带回…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由于分布范围广,各居住区域地理环境、民族结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而分成很多的支系。其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与云南省广南县边界一带,居住着一支自称为“布侬”的壮人,他们在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其他壮人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他们每年逢七月十五日“擂背节”的习俗更著异彩。笔者身为“布侬”人,曾多次参加“擂背节”活动,近年来从事地方工作,又对“擂背节”作了一些调查,现将所了解的两省边界“布侬”人“擂背节”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台湾天后”之称的张惠妹这次演出时以传统卑南人(高山族支系)的服饰现身,她演唱《姊妹》、《一想到你呀》,载歌载舞风靡全场。由于她全身上下行头多半由母亲缝制,她俏皮地说:“妈妈辛苦了!” 张惠妹有三四年没有参加家乡的丰年祭,十分怀念穿上族里传统服饰的感觉。为了表示对这次演出的重视,张惠妹日前要求助理搭飞机回台东,提了两大袋衣服回台北,其中有父亲最宝贵、世代相传的帽子,哥哥的配饰,妈妈缝制的裙子、腰带等,供造型师挑选,好为她设计一个符合民族风格的造型。 因为考虑到舞台效果及跳舞时的大动作,阿妹和造型…  相似文献   

11.
<七牛山>传说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它具有民俗学价值.生动地反映了闹"牙优"这一过去流行于壮族中的歌俗.它对于进一步探讨壮族歌俗的起因有一定意义,就<七牛山>传说看,壮族歌俗很可能源于古代人民乐神娱神,交通鬼神,消灾祈福的需要.该传说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具有悲剧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裂人心肺的悲剧力量;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巧妙之处.作者运用反衬手法把阿利歌声之美渲染得酣畅淋漓;传说讲述人的语言具有天然、朴素之美.  相似文献   

12.
21年前,7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部广场,一个四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年人喜滋滋地把我们十几个同学叫上他的马车,爽快地说:“团里把你们分给我啦!今天我特意拴了一挂最好最快的车来接你们.我姓金,以后就叫我老金好了.”这就是“金老歪”——我认识的第一个北大荒人. “金老歪”姓金名英浩.一听这名字就猜得出,准是朝鲜族人.我们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汉、朝两族杂居的村庄,80多户人家中有近20户是朝鲜族.老金的家也在村里.他是主管农业生产的连长,又是我们200多知青的头儿.  相似文献   

13.
大明山 龙母文化的发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蛟龙创造出泉源,僚三妹创造出爱情。--《布洛陀经诗》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龙母文化是壮族先民--古代越人的文化--解读壮族圣山的文化遗传密码大明山的壮语名字叫“岜是”,最早记载大明山的汉族古籍《太平寰宇记》把它音译为“博邪山”。“岜”在壮语中是山的意思,“是”也写作“社”,是社神或祖宗神的意思,“岜是”直译就是社神山或祖宗神山。大明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数千年来,她美丽的山水孕育出了周边地区无数奇特的文化现象。随着武鸣马头元龙坡遗址、全苏勉岭遗址、安等秧遗址、两江独山岩洞葬遗址、陆斡岜马山岩洞葬遗…  相似文献   

14.
何琼姑     
僮族姑娘何琼姑,八岁就被爹妈许给黄家当儿媳。1950年,何琼姑的家乡解放了,那时,她才刚满十五岁,黄家逼着要娶人,妈妈只好叹一口气对女儿说:“乖崽呀,解放前收过黄家的洋钱和聘礼,要飞也飞不出去哪,怨只怨你爹妈的命苦!”何琼姑望着满眼泪水的妈妈,一句话也没有再说。这一夜,妈妈却哭了一整夜。到了黄家,阿婆第一天就呶着嘴对何琼姑说:“你没有来,我们黄家的水够吃;你来了我们的水就不够吃了!”她叫何琼姑每天去挑水。何琼姑人小力气轻,挑着一对大水桶偏偏倒倒直摇晃,但是她从小就生长在贫农家庭里,跟着爹妈下地干过庄稼活,她咬紧牙,磨炼磨炼也就挺住了。这一切苦处她都从来没有回家去对妈妈说,她怕妈妈听了更伤心。这时,革命工作一天比一天开展,工作队一位年  相似文献   

15.
壮苗苗     
“你为什么要练体操?”这话问得有点怪,小姑娘翻了一下水灵灵的大眼睛,慢条斯理地,操起地道的广西桂柳话:“为祖国争光!”好一句响亮的回答. 这是广西十三岁的壮族运动员黄群. 1981年3月,美国杯体操比赛,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斯堡举行,这里云集了美国、东德、罗马尼亚等十七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 比赛就要开始了,场内人山人海,掌声雷动,喊声、口哨声震耳欲聋.哟,够吓人的! “中国,黄群!”只见小姑娘把嘴一抿,头一昂,上!这位来自中国的漂亮的小姑娘,果敢、利索的动作,人越多越来劲的  相似文献   

16.
电影<刘三姐>成功地塑造了歌仙刘三姐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40岁以上人的心目中,刘三姐的歌声是他们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调子;在50岁以上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他们少年时迷恋的电影人物;而60岁以上的观众则把刘三姐看成是与世俗婚恋抗争的最佳代言人.近日,笔者特地走访了这位影坛老明星--刘三姐扮演者、著名壮族演员黄婉秋.她虽然已经做了奶奶,但风采依旧,无论是忆往昔还是论时事都思维敏捷,神采飞扬,言语动作充满了魅力.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 念想     
周末, 我去养老院看望母亲. 她正与几位老人打麻将,一群人围着"观战". 见我进来,忙起身,连连说:"大儿子来了,大儿子来了."满脸笑意,领我走向她的房间. 房间南北通透,陈设简朴. 屋角放着一张棕红色的小方桌,中午吃剩的菜有序地摆在桌子上. 两把小靠背椅紧靠桌子两边, 床贴着靠卫生间的墙角, 白底兰花的被子叠得整齐. 阳台朝南, 放着一组大衣柜.阳光从窗外进来,照亮了半间屋子.房中有台台式的电风扇,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唯一家当, 母亲说这是一个念想.一台平板电视机,挂在正对着床的墙上. 母亲爱看戏曲频道的节目,看戏是她的爱好.  相似文献   

18.
火车上,同座的是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开始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而儿子在窗玻璃上把脸都贴扁了,张望着。我问那个一直在张望的儿子,有什么事要发生吗?那母亲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儿子转过身来对我说,他爸爸是火车司机,忙得快一个月没回家了。今天是他爸爸45岁生日,他和妈妈想给想给爸爸一份生日礼物。于是,特意坐这趟火车,希望可以与他爸爸开的那辆车相遇,看一眼他的爸爸。我这才知道,妈妈与儿子在火车时刻表上查到,T79和T91将会在6点多钟时,就在孝感区域内的某一个地方相遇。也许这两列火车,擦肩而过的时间为一秒钟,但母子两人,却非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籍日本血统女教师周谷宝,象一株樱花,植根在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山区,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她从二十七岁到五十七岁的三十年,是人生宝贵的黄金岁月啊! 她究竟怎样来这里,又是什么促使她在这贫瘠的山沟里,安然地送走一个又一个春秋? 让我们首先听一听,周谷宝1981年给她母亲信中的一段自述吧: “亲爱的妈妈:想起三十五年前,爸爸被解雇,优虑成疾,永远离开我们。您独自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把我们姊弟五人抚育成人。您送我上学,  相似文献   

20.
六七十年代,每个热血青年都以献身农村广阔天地为荣。而如今,青年人都以涌入城市、流向沿海、飘洋出国为时髦。大学毕业时,同学们留在了都市,我作为班上唯一的一名共产党员,无条件接受了分配,去偏僻的苗族山乡工作。同学于是戏言我:“宛庆丰,你真‘背时’。”母亲则说:“你宁到城里当个小办事员,也不要去乡下做官。”父亲却竭力支持我去农村锻炼。这一去,就呆了8年。 8年后,我进城了。可以欣慰地对母亲报喜,但不知如何向父亲启齿。因为我是吃不了乡下的苦,算是“溜”回城来的。城市在诱惑着我。那里有摩天大楼,有时髦女郎,有彩电、冰箱、席梦思……农村呢,一句话两个字:太土。有的只是茅草木屋,见人就害羞的山里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