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试论新历史小说的比喻结构与动机林明80年代的文坛有众多的变革潮流,它相继促发了“先锋文学”和“新写实小说”的浩大声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史小说。这批历史小说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被称作“新历史小说”。但实际上,要试图说明“新历史小说”的内涵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2.
如何界定历史小说?郁达夫认为“历史小说是指由我们一般所承认的历史中取出题材,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骨子,而配以历史背景的一类小说而言”。对历史小说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选用的是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挖掘的是历史内涵、历史意识和历史审美;另一方面作品是以小说的艺术手段布局谋篇,运用艺术想象的创造力,营构历史世界的完整性和生动性。一、新时期历史小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期以来,文学热点不断变化,小说创作领域流派纷呈,思潮涌跃,各显神通,显现出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相对而言,历史小说家们似乎并没有…  相似文献   

3.
历史小说,通常是指以历史生活作为取材领域,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基本内容和描写对象的小说。用郁达夫的话来说,就是“指由我们一般所承认的历史中取出题材来,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骨子,而配以历史背景的一类小说而言”①。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历史观、文学观的变化,有人开始把文本叙述中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虚构性作品也包容进来,并以此与传统的历史小说范畴相区别,称之为“新历史小说’”。为了论述的全面和方便,本文从题材的涵盖角度出发,将这种新历史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统称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张倩 《江西社会科学》2023,(11):109-115
在中国历史小说的坐标上,现代历史小说具有一套完整且独立的体系。目前学界对现代历史小说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小说文本内容或形式方面,很少有学者将现代历史小说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现代历史小说是由作家创作、作品以及阅读传播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运用新历史主义方法对现代历史小说家这一创作主体进行解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角度分析,现代历史小说家的历史典籍阅读过程具有自身独特的逻辑肌理。他们首先与历史典籍产生了文化互通的“共鸣”,并进一步识读出历史典籍包含的异质元素即“惊叹”阅读。在“共鸣”与“惊叹”交集的基础上,现代历史小说家最终以“症候阅读”的方式洞穿历史表述的连续性,从而获得重新书写历史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华文文学界,以俗而能雅的话语系统复活历史、重现历史,并且取得卓越成就的,首推高阳。在20世纪后期的30余年时间里,高阳沉潜于历史风云和小说迷宫之中,以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超拔的艺术想象力,创作了60余部长篇历史小说。高阳历史小说“部部脍炙人口,兼及史实与趣味,质量之丰美,堪称现代历史说部第一人”①。与一般的通俗文学作家不同,高阳反对将小说当作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自觉地把历史小说创作看作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他曾坦陈自己的创作动因:“知识分子逐渐了解自己除了关心政治,还有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使命,海禁…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现代历史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意识与观念发展的结果,“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的定义与区分,影响到鲁迅和创造社作家郁达夫对历史小说的理解,他们分别创作出“新编体”历史小说和纯主观的“历史的小说”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开创了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历史演义是古代长篇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往的小说史研究中,存在一定的概念混乱。本文提出了类型划分的原则,辨析了“历史小说”、“讲史小说”、“历史演义”等名称的来源和内涵,并对“历史演义”这一小说类型的总体特征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一翼 ,女性新历史小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内在依据 ,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 ,通过描述女性想象中的历史、女性家族中的历史以及女性传记中的历史 ,将既往被排斥在历史阐释之外的并始终被传统的历史所遮蔽压抑的女性生存经历与遭际命运写进历史 ,从而说明了真正的历史“应该”和“怎样” ,为我们构筑了一道奇异的“历史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赵黎波 《晋阳学刊》2006,(4):105-109
先锋作家的历史小说创作真正体现了新的叙事手法和历史观念。先锋历史小说的内在精神更多地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相通,而且“元历史”理论的弊端——认为历史是文本,否认历史客观真实的存在,同样是先锋历史小说的不足所在。先锋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自身的矛盾:在解构历史的同时质疑着历史真实的存在,却又企图在自己的叙述中重新结构历史的真实。可以说,先锋历史小说的创作仍然没有摆脱“真实”的缠绕。  相似文献   

10.
“虚”和“实”是历史小说创作中必然面临的两个问题,而正是“文”与“史”的结合造成了古代历史小说在创作中的矛盾,由此出发,古代历史小说分化为了“信史”和“贵幻”两种发展方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理论和小说文本,它们都是历史小说创作者本身历史观念的具体呈现。通俗性、娱乐性和道德教化是两个流派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革命:在巴金的历史叙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若涵 《东南学术》2002,(4):135-141
论文对巴金法国大革命题材的历史小说进行重新解读 ;通过与同类题材文本的比较 ,提示出巴金历史叙事中“革命”情结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3.
论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已走向一种集体性的丰收和成熟。从文学成就和内在结构上看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四、五卷为代表的老作家的传统经典的历史小说创作 ;二、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等中年作家创作的带有明显人文意向与历史还原性质的历史长篇 ;三、苏童、格非、叶兆言、刘震云等年轻作家创作的充满主观化、在思想艺术上颇具先锋性的新历史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各有自身的功能价值。未来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前景 ,也许就在他们彼此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综合”上。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新历史小说”在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的同时,其内涵与外延也出现了模糊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评论界对“新历史小说”概念界定存在的误区的分析,认为“新历史小说”应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大胆挑战政治视角对历史理解的垄断。第二,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书写历史,大胆挑战客观历史真实;第三,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叩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主办的《历史知识》杂志,于四月出版并公开发行。该刊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展历史科学的研究,普及历史知识,为广大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写作和争鸣园地。该刊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昔及为主的历史学刊物。内容除登载历史学学术性论文外,还辟有“四川革命史”、“四川乡土”、“历史教与学”、“史海杂谈”(包括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简介、历史问题解答、史学典籍介绍、历史典故等)、“史话”、“历史小说”等专栏。《历史知识》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文字通俗,它是大专院校历史系学生、中学生和史学爱好者的好朋友,也是大、中学校历史教师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16.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小说的繁盛,在海峡两岸都是一个相当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近年来由于影视媒介的加入,使其影响得以迅速扩展。被台湾诗人痘弦称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的台湾著名作家高阳,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历史小说,无疑在这方面最受瞩目、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新历史小说与以往历史小说的比较,在对大量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个人化、普通化的叙事角度是新历史小说诸种“特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认为新历史小说接近历史的方式,更切近文学本体的内在意味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耀东 《学术论坛》2006,(12):158-161
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空前绝后的一人。可是提起曹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薛忠文 《齐鲁学刊》2004,(2):158-160
“新历史小说”力求保持历史的原生态,而不再成为教科书的知识补注。“新历史小说”突破了过去单调划一的历史发展模式,对现实社会和当代人性进行总体性观照。“新历史小说”作家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不作简单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