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大致经过了戊戌变法前的物质层面的变革、戊戌变法后的制度层面的变革和五四运动时期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三个阶段,但是,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渐探索到了发展中国新文化的正确途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形成并在此后不断丰富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文化的精神旗帜和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并经党的十五大系统阐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文化的精神旗帜和前进方向.这是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重大的历史性推进.中国近代史表明,作为中国先进政治力量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也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一面旗帜,也是深深根植于人民心中的一种民族精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对我们民族的统一、国力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近代以来,爱国救亡可以说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动因。中国现代史的序幕就是由7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揭开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行,留给福建的是开放的视野、海洋的精神、兼包并容的心态以及遍布世界的福建华工,这些因子成为福建文化嬗变的重要力量.当历史推进到某一特殊时刻,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福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自觉成为中国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点.船政学堂是民族自救的一面旗帜,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铸就了福建近代中西文化的历史性撞击.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形成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克恩曾经说过,每一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一种政治文化的产生,就是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凝结。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重建中国文化、构筑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指出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建立民主政治,是中国人民100多年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伟大的五四运动,曾经光辉地展示了这一趋势。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将是相当艰难的历史进程。因此,五四所举起的民主旗帜,也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社会改革的旗帜。可以说,这正是捍卫、继承和光大五四精神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现代世界始终围绕的主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既体现着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历史主动精神孕育着百年求索的精神气质。以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尊重历史主体的首创精神、担当历史使命的实干精神及提振历史自信的民族精神为结构层次的历史主动精神,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支撑。近代中国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逐步实现了由被动性植入向主动性探求的历史转变。要在推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日愈成熟定型中培植制度根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夯实物质基础,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涵养精神根柢,不断唤醒、激发和发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现代世界始终围绕的主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既体现着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历史主动精神孕育着百年求索的精神气质。以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尊重历史主体的首创精神、担当历史使命的实干精神及提振历史自信的民族精神为结构层次的历史主动精神,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支撑。近代中国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逐步实现了由被动性植入向主动性探求的历史转变。要在推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日愈成熟定型中培植制度根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夯实物质基础,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涵养精神根柢,不断唤醒、激发和发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  相似文献   

9.
文学豫军是一支不打旗帜的文学劲旅,它是在新文学运动中萌生、在历史新时期得到健康发展的。这支队伍文学精神的特征是:宏大的文学气度,自觉的选择意识,以及追求艺术独创性的探索精神。这支队伍为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对自身审美视角与表现方式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作为对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方法和思想理念,不仅对于文化建设自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精神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当代中国,文化自觉与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高度文化自觉培育中国精神,不仅是新世纪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精神在当代的转换和发展、增强中国精神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能够走进中国历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在于它充分彰显了特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具有切合民族心理的文化基因;真正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奉行,是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一股比较强大的文化思潮,其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理论传承.本文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来展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过程,从其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精神来源是儒家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救民的内在精神,其本质是在传统精神关照下的文化创新和探索活动,但由于其理论的种种不足,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不足使得其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能否成功跨过这道道障碍是文化保守主义存在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虽然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现实社会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在理论上和精神上给了后人很大的反思,至少可以是文化发展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渊源,彰显社会主义先进价值观,助推公民社会成长,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作为特有的时代人文精神,有其自身特殊的丰富内涵,确立了它的独立个性和魅力,是一种历史的、现实的存在.对于当代中国志愿精神孕育发展的认识把握,具有现实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期,在大众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夹击之下,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野草》如同一面精神旗帜飘扬在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高地.《野草》对现实社会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对生命终极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问,表现了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历史,承担责任,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儒学精神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长期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且不断有新的发展。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曾因为自身没落需要复兴而得以发展,也曾因为我国受西方文化冲击需要儒家精神振兴中华文化而得以实现儒学发展,也有新时期执政理论的创新而得以促进儒学精神的新发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儒学精神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广场文化美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历史现象。广场文化美学以广场文化为研究对象,随着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广场文化成为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场文化美学的探讨,旨在指导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大文化观来回望2000年中国文化,20世纪不仅是2000年王朝政统的历史周期循环与儒术独尊为道一统天下以及旧学统的历史终结点,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确立和发展的时代,更是中国文化变迁史上终旧开新、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时代。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已经是进入世界文化发展坐标、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一种新型文化。其内容、结构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表现出显明的差异性的阶段性形态结构特征,而与时俱进与创新则成为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品格。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创新的精神必将成为本世纪及其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8.
“宽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周易·易传》中的“宽厚”思想是中国文化中宽厚精神的总结 ,具有丰富的内涵 ,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中彰显出鲜明的先进性,其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规定。从物质基础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的先进性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思想底蕴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是昭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从初心使命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坚守,它把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基于物质基础、思想底蕴、初心使命三个维度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有利于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为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在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深入分析了中国铁路文化精神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将中国铁路文化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最终论证得出通过理念认同育人、专业课程育人、文化实践育人、文化环境育人等路径,能够充分发挥中国铁路文化精神的育人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