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五四时期浙江报刊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迎来了浙江报刊的第二个出版高潮.五四时期的浙江报刊具有如下特征:相当数量的报刊是反帝反封建与开启民智的进步报刊;少数进步报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学生报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专业性报刊增加迅速;有相当一部分报刊存在时间很短;地域上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时期, 旧的生产关系除了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外, 同时或多或少包含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因素。新兴阶级完全可以考虑在吸收旧生产关系中的有效因素及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作为主要武器 ,从政治思想领域向中国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进攻 ,想要控制或者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人起而应战 ,在这场论战中 ,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 ,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对于回击国民党的挑战 ,澄清理论是非 ,争取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末最后十年清廷开启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督抚管理报刊的制度安排亦因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些独立于督抚制度之外的专门性行政机构得以建立,它将原来属于督抚管理报刊职能范围内的部分行政事务分离出来,是对督抚的分权;以三权分立精神筹建的谘议局制度开始运转,在制度安排上有了对督抚的监督,督抚管理报界的权力有时也会受到制约;清末报律颁布,督抚管理报刊的权限有了法律的界定。对督抚管理报刊行政权的分权、制约和界定,体现出督抚报刊管理权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彻底铲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障碍,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苏友好协会是中苏关系风风雨雨的历史见证者之一.随着中苏两党从内部分歧到公开论战,中苏友好协会的功能与活动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与前一时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机构萎缩、人员锐减、地位下降、活动减少与功能嬗变.经过痛苦而复杂的演变,到中苏大论战后期,中苏友协作为宣传苏联的组织已不复存在,作为对苏交流机构也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是,中苏友协并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即便是在此后中苏长期对峙时期,它仍然通过极其有限的、象征性的活动显示着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关系变革的重要课题。变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围绕“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理清基本思路,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从政府方面说,应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从社会方面说,应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社会保证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汪康年戊戌时期的变革思想以兴民权为中心,经历了政治变革、社会变革和地方自治思想萌芽三个阶段。作为维新派中的实干家,他的变革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且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9.
王汝良 《东方论坛》2011,(3):111-116
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西方派之争和我国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在社会背景、民族激情、文化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同时,论战思想家个体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接受,时代语境间亦不乏主动或被动的渗透与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报刊这一平台,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借助纪念活动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是中共报刊宣传巴黎公社的一大特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纪念活动这一党的传统政治资源。对巴黎公社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博客和微博盛行的传播环境里,信息共享、互动传播、接近“零时差”的时效性,以及多媒体传播技术,是新兴媒体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兴传播技术在提升媒体传播实力方面的优势,传统报纸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内容.本文将集中就报纸如何实现信息内容的“浅阅读”为研究重点,以期探讨适合现代大众阅读习惯的新闻采写和编辑方式,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纸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笔从言分化出来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尽管受到传统势力的长期排斥,终就成为寒门士子的仕进之梯。到南朝,文风愈盛,文士集团崛起,文笔受到普遍重视,别集、总集大量产生,文笔之辨成为文章学的重要内容。南朝学者试图从目录、音韵、情感三方面对文笔进行区分,虽有许多不周全之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朝文学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报纸、刊物上一些语句中的动宾结构、介宾结构、动补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修改,以期引起人们关注,正确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古树——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近年发现许多地下埋藏的古树。经过14C年代测定和树种鉴定,获知其死亡年代最早的距今已1万多年,新的仅百余年。死亡树种有属暖温带的山桐子树和隆兰,也有热带南亚热带的青皮树和水松树等,反映了古代的气候变化。树洞黏附的微体生物和贝壳,反映了海陆环境变迁。用古树纤维素的碳、氧元素分析,亦获得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古树是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很好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的网络空间治理知易行难,重要原因之一,是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剧烈争议,主要包括认知层面的全球公域与网络主权之争、机制层面的多利益攸关方与多边主义之争、规制层面的适用旧法与创建新法之争,以及网络自由与信息安全的治理目标之争。但深入考察可以发现,搁置空泛的理念争议,在具体问题上求同存异,既有迫切必要性又有现实可能性,是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报纸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各种媒体林立的今天,如何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是每个办报人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编辑人员应明确报纸的服务功能和校报的办报思路,使校报更加切合实际,增强信誉。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的欧洲,经过宗教改革和市民革命,英国、荷兰、德意志、瑞典、丹麦等西北欧的新教国家和地区以君主立宪为主的现代政体取代了君主专制政体,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上逐步崛起,在定期报业方面普遍领先于西南欧的天主教国家和地区。17世纪初期和中期,报纸在德意志和荷兰率先发展,向欧洲其他地区辐射。德意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周报和日报。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先驱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性质的探讨,西化派持否定或批判态度,东方派持肯定或褒扬态度,李大钊则超越西化派与东方派的论争而提出"第三种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方派从肯定或褒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弘扬民族精神,而西化派则从否定或批判传统文化的视角重建民族精神,可谓是"殊途同归"。李大钊提出的"第三种文明"即"苏俄文明",预示着中国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近代民族精神向现代民族精神的转型。五四先驱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性质的探讨,是一次巨大的思想启蒙和对文化现代化的追寻,在唤起中华民族自我觉醒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探索和认识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1934年8月,《时事新报》因不服新闻检查、刊发失实报道,被蒋介石下令禁止邮寄。《大陆报》随后也因夹带《时事新报》发行被一并停寄。两报长期禁邮,导致“四社”亏损甚巨,负债累累。国民党当局还策动两报总编辑辞职,向张竹平施加更大压力。在官方一再打压下,张竹平被迫辞去“四社”总经理职务,将其股权全部让渡给孔祥熙,与“四社”脱离关系。蒋介石之所以严厉制裁张竹平,一是要惩一儆百,遏抑报界屡禁不止的违检现象;二是借机攘夺“四社”,使之成为国民党掌控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