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3.
王冬梅 《宁夏社会科学》2010,(4):162-164,169
种族、性别和文化寻根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小说一贯的激进主题。其代表作《紫色》从政治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展现了了美国和非洲黑人女性所承受的种族和性别压迫以及她们在这两种压迫下对于自我身份的不懈寻求。小说中黑人女性通过对于其文化本源和女性传统的追寻和求索,构建了自我身份和完整的生存,体现了身处美国白人文化主流社会中的艾丽斯.沃克对于其黑人传统的热爱之情和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4.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沃克在《紫颜色》中揭示了黑人女性主义的生存观,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以写信、缝纫、唱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及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物质保障,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并最终促使黑人男性改善自我,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刘珍兰 《兰州学刊》2010,(4):148-150
《他们眼望上苍》是被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誉为“南方天才”的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珍妮通过女性话语获得自我的过程。英关文学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文章试图解构珍妮的女性话语,认为它具有加强和削弱自我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7.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她的小说在美而不丑、哀而不伤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叙事技巧和不俗的审美掌控来展现或新或旧的黑人女性创伤。本文结合美学理论和创伤理论,发掘并分析了莫里森小说中独特的如诗、如歌、如画、如幻的黑人女性创伤,指出这些美丽创伤蕴藏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用温厚细密的笔调写出了“旧家庭中温顺的女性”、“高门巨族的精魂”和新女性们的家庭生活,揭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生存状态和心态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追求对女性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海燕 《兰州学刊》2012,(9):191-194
《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在女主人公争取和捍卫女性自我言说、自我命名、性主动地位、与白人同等工作权利的故事中,表现了黑人女性构建自己作为黑人、作为女性的种族身份与性别身份的主题,其中寄予了黑人民族的希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张晔 《北方论丛》2002,(6):105-108
美国黑人女作家沃克,从黑人和女性的视角出发,在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刻画了三个黑人女性,充分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保持自己独立的女性意识及个性,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沃克以被子为象征,反映了占强势地位的白人文化与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明了黑人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王秀臣 《北方论丛》2001,1(4):95-102
解读张雅文的作品每每令人感动。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女性的独特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处境及其生存意义。女性争得自身平等、解放的途径首先在于女性自身生存意识的觉醒,但女性问题又不是女性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男性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主义”只有和“女性关怀”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和谐的两性世界,才是真正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卢仙娥 《理论界》2014,(10):130-13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李异辉 《云梦学刊》2009,30(6):108-110
托尼·莫里森在对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创作中突破了美国主流文学传统的创作手法,融入了大量的黑人民间文学传统,比如黑人神话、传说、魔幻、意象和歌谣等,形成了鲜明的黑人民族文学特点。这些突破和特点不断地打破、重建和扩大着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陈琳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76-77,80
本文意在从黑人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探讨艾丽斯·沃克小说《紫颜色》中的妇女主义生存观,即黑人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紫色》和《灿烂千阳》两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呈现了黑人女性和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深重苦难以及她们的抗争历程。女性之间的关怀互助是女性的觉醒关键因素,而与男性展开平等合作、寻求和谐美好的解放之路是两部小说对于女性解放的共同阐释,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文革"为界,茹志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微笑"到"深思"的发展过程,在审美理想、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当我们转以女性意识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她的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存在,那就是作者难以割舍的对女性自我的追寻.因为外在环境的制约,这种追寻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也还是缩手缩脚的,甚至是隐在的,但它却表明了作者对女性自我的尊重和固守.而且,这种隐在固守在新时期到来以后,便如经冬的春笋,破土而出,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勃兴的"春之声".  相似文献   

17.
陈琳 《云梦学刊》2010,31(5):109-111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小说在描述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她们对现实反抗的同时,表现了黑人女性对社会、人际和谐的追求。以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探讨《紫颜色》中所蕴涵的和谐女性思想,可以发现,平等是和谐女性的前提,独立是和谐女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对身体管控的历史,女性身体的物质化过程是建构异性恋男权社会制度的基础,从而制造了女性被压迫、被宰制的痛苦历史。异性恋男权社会确立了二元对立的性别观,规制了人类的性取向,通过物化女性的生育功能,贬损女性的身体,来限制和囚禁女性的性自由。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绘了祖孙三代黑人女性对黑人传统社会两性认识的否定,追求性的自由权利,抵制生育功能,通过这一系列身体抗争来诉求和抵御黑人社会对女性的压制,表达了对强制异性恋机制的不满和希望松动异性恋机制对黑人女性压迫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